首页
> 新闻中心 > 专题报道 > 2021年专题 > 数说“十三五”,一同看教育 > 媒体集中采访 > 南通扬州泰州专场 > 媒体报道
教育评价改革、高端教育人才培养……你关心的扬州南通教育热点都在这儿
发布日期:2021-05-07 18:00 来源:扬子晚报/紫牛新闻 浏览次数: 字体:[ ]

4月21日下午,江苏省教育厅召开“数说‘十三五’一同看教育”系列新闻发布活动之南通扬州专场新闻发布会,南通市教育局和扬州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就热点教育问题答记者问。

1. 在教育评价改革方面,扬州有哪些举措?

答:扬州坚持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根本标准,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倡导绿色评价,努力营造和谐育人环境。

从学生层面来说,不断完善中考方案,建立依据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和综合素质评价结合的评价模式,力求破除“唯分数论”,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每年组织开展小学生核心素养展示月活动,扬州中学坚持“行为自律,活动自发、学习自主、评价自省”等过程性学习评价。积极探索构建学校、家庭等多元参与的评价体系,扬州市梅岭小学自主研究设计《“真的种子生长记”学生成长手册》,让学生和家长都全过程参与孩子的成长评价。

从学校层面来说,评价学校更加注重综合评价与特色评价相结合,由办学绩效考核、满意度评价、综合评鉴三个方面组成,内容涵盖实施高品质管理、高品质队伍建设、培养高品质学生、学校特色建设、完成重点工程、中心工作任务情况等方面,营造素质教育的良好氛围,引导学校、社会关注全体学生,关注学生健康成长,促进学校科学办学,提高学校整体办学水平,鼓励学校形成办学特色和品牌。同时,每年开展义务教育绿色飞行监测,常态化开展“学校精致管理百校行”活动,强化规范办学和管理的过程评价导向,促进学校按规律办学,提升教学效率,推动全市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从教师层面来说,打破了教师论资排辈的传统职评模式,实施师德为先导、实绩为主导、科研为向导的“三导”原则,职称晋升向一线教师和班主任倾斜;打破了骨干称号“终身制”,每年实施骨干教师年度业务考评;打破了“职称到手,船到码头”的定论,创新高级教师考核机制。突出师德第一标准的要求,在晋升晋级和评优评先中“一票否决”。

今后,扬州将积极贯彻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的要求,进一步健全完善各项评价方式,系统构建起科学的、符合时代要求的教育评价制度和机制。

2.“十四五”期间,扬州将如何进一步破解老百姓非常关心的“入园难”“入园贵”问题?

答:“十四五”期间,扬州将巩固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治理成果(2020年,扬州把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治理作为解决“入园难”“入园贵”问题的关键举措,强化政治担当,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毅力,克服了重重困难,啃下了这块硬骨头。全市83所幼儿园完成治理任务,治理完成率100%,新增普惠性学位23605个,所有民办普惠园的收费都不超过规定标准,使得老百姓在家门口就可以上优质普惠的幼儿园,成为老百姓感受得到的“民生改善”),进一步夯实学前教育的发展基础,着力打造优质普惠的高质量学前教育体系。

扬州将进一步加大普惠性资源规划与建设,2020年至2022年,将投资近20亿元,新(改、扩)建90所公办园,突破性解决群众“入园难”“入园贵”的问题,提供坚强的物质保障。大力推进“集团化办园”管理机制改革,新建的公办园将纳入我们本地各优质园集团,实现管理、师资、设施等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加快新建公办园的内涵提升,确保其保教质量,将“好园办到老百姓的家门口”。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推进科学保教,坚决扭转和治理“小学化”倾向,全面提高幼儿园保教质量。与此同时,扬州将进一步提升全市学前教育师资水平,建立和完善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发展机制,打造高质量的学前教育人才团队。继续通过与师范院校合作,以委托培养方式为全市幼儿园输送专业化人才,补齐学前教育师资短板。积极加大财政投入,完善经费保障长效机制,逐步提高幼儿园教师待遇,提升幼儿园教师的幸福感,为学前教育的优质发展提供高质量、专业化的师资保障。为建设更加充裕、更加普惠、更加优质的学前教育而继续努力。

3.优质的教师队伍建设一直是南通的优势,请问在高端教育人才培养方面,南通取得哪些成绩,“十四五”有哪些新举措?

答:南通早在二十一世纪初即着手名师培养工作,2006年3月组建南通市中小学名师培养导师团,启动南通市第一梯队名师培养工程,历时15载,先后有四批近百名培养对象进入第一梯队,成立中青年名师工作室43个,有47名走进江苏省特级教师行列,10人走进“江苏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培养对象队伍,3人进入“苏教名家”培养行列,16人获得江苏基础教育教学成果特等、一等奖,9人获首届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主持省级以上课题65个,出版个人专著45本,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文章1955篇(其中省级以上核心期刊207篇),12人获得过全国教学比赛一等奖。《中国教育报》以《为什么是南通》《向南通学什么》为题,连续在头版刊发长篇专题报道。新一代中青年名师群体,带动了更多的优秀中青年教师拔节生长,促进了南通教师队伍建设水平的整体提升。

“十四五”期间,南通按照国家省市《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深化教师队伍建设改革。通俗地说,就是围绕“三个地”展开。一是铺天盖地,注重全员,发展好每一位教师;二是顶天立地,接续做好高端教育人才培育工作,于去年启动实施了“1115工程”,拟用十年左右的时间,在全市中小学遴选和培养10000名左右骨干教师、1000名左右卓越教师、100名左右教育家型教师和50名左右领航校长。去年教师节,我们已推选首届南通市“领航校长”20名。三是感天动地,以“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李吉林、李庾南老师为典型引领,强化师德师风建设,打造南通教育精神高地。

4.2020年,32年持续援滇的海安市宁蒗支教教师群体被授予江苏“时代楷模”称号,能否介绍一下南通教育支援外地的总体情况?

答:教育扶贫是一项固根本、利长远的基础工作,南通47年如一日,或接续驻点、或组团驰援,或短期送教、或结对跟岗,南通教师以支教路连结中华民族复兴路,4800余人次前赴后继、持续接力、倾力奉献,南通教育育人、强师、扶贫的足迹已经覆盖新疆、青海、西藏、陕西、云南、四川、贵州、广西、河北等9个省(市)、自治区的20个市(县),为促进薄弱地区教育事业发展、携手全面小康作出了积极贡献。

工作主要特点有:

一是发端于点,绽放民族团结进步之花。自1974年以来,南通教育援藏走过了优秀教师援教、兴办内地班校、在藏办学兴教的发展之路。

二是突破一隅,锻造全面小康时代楷模。1988年,南通海安教师到云南省宁蒗彝族自治县,在全国开启群体支教扶贫的先河。33年213名南通教师群体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成为“扶贫必扶智,治贫先治愚”的坚定践行者,因地制宜开创了东西部教育合作的“宁海模式”,形成了支教扶贫与民族团结进步相互促进的“宁海效应”。

三是面向全域,走出优师强教创新之路。在坚持13年输出优秀师资支援新疆的基础上,2010年南通全面升级对新疆伊宁的帮扶工作,聚焦学科主线和教育人才培育,构建起“部分人现场支教,全系统后方支援”的援疆教师“1+ X”保障体系,独创“立足一个班级,示范一个学科,引领一个年级,带动一所学校,影响一个区域”的“五个一”教育援疆“南通模式”。2019年,“研训一体、优师强教”的南通教育援疆经验被教育部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