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专题报道 > 2022年专题 > 全省教育系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 媒体报道
做好“融合”文章,以思想伟力引领高质量发展
——江苏理工学院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发布日期:2023-05-04 15:21 来源:常州日报-江苏理工学院 浏览次数: 字体:[ ]

常州“两湖”青年发展研究中心于日前成立。作为中心的共建单位之一,江苏理工学院发挥智库优势,研发出富有常州特色的青年发展型城市指标体系,对“两湖”创新区进行前瞻研究规划,为常州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提供智力支撑。

这是高校与城市“同频共振”的生动写照。江苏理工学院党委书记崔景贵说:“学校紧紧围绕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这条主线,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做好‘校城融合’这篇文章,增强服务地方发展能力,切实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办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推动学校改革创新高质量发展的动能和效能,奋力答好加快建设高质量大学教育体系之问。”

定向领航:以思想伟力凝聚奋进力量

“父子两代人用生命守护这些唯一存世的文件原件,守护了共产党人弥足珍贵的坚定信念……”前不久,江苏理工学院官方微信“悦读家”栏目创新推出的网络思政作品《党章的故事》在朋友圈刷屏。作品用动画短视频的形式,呈现首部党章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校园主播倾情朗读,带领师生了解二十大党章修改的新变化。

这是江苏理工学院创新载体方法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缩影。党的二十大召开后,校园里迅速掀起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热潮。学校成立工作专班,开设专题网站和校报专栏,组织各级各类师生座谈会和集中学习研讨,策划推出线上线下知识竞答、“数”读二十大报告等融媒体作品,开展“献礼二十大,青春在行动”“奋进新征程,青春勇担当”等主题活动,汇编专题读书调研报告49篇、心得体会文章194篇,立项课题43项,全面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在校园里落地生根。

理论宣讲是打通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宣传贯彻“最后一公里”的重要渠道,如何才能让理论宣讲有“知”更有“味”?常州市基层理论宣讲带头人、江苏理工学院教授马凌在研究苏南地区红色音乐的过程中,找到了所学音乐专业与党史理论的内在结合点,系统性挖掘、整理、研究瞿秋白创作的乐曲30余首,创新“音乐党课”这一宣讲新形式,通过经典诵读、教唱互动、师生合唱,将对党的二十大精神的理论阐释融入音乐党课中,深受师生喜爱。

去年11月,常州市委宣讲团成员、市长盛蕾来校宣讲,并观看由江苏理工学院管理学院师生自编、自导、自演的红色情景剧《太雷家书》,勉励青年学生继承好红色基因,坚定理想信念,勇于担当尽责,始终埋头苦干,矢志拼搏奋斗,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将青春融入党和人民的事业,在新征程上更好肩负起历史使命和时代责任。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要以思想伟力激扬奋进力量。”崔景贵说,实干才能兴校,全校要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领悟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教育意蕴,坚定不移锚定办学目标、勇担光荣使命,弘扬敢为、敢闯、敢干、敢首创精神,努力办好更适合、更优质的大学教育,推动特色鲜明的一流应用型大学建设迈上新台阶。

铸魂育人:以大思政课点亮青年信仰

最近,江苏理工学院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训班学员来到“常州三杰”青少年主题学习空间,体验了一次“穿越”。在这场“青春专列,梦想之旅”主题研学中,学员们模仿张太雷发表五四演讲,临摹恽代英撰写的发刊词,唱响瞿秋白翻译的《国际歌》。

青马班学员、江苏理工学院文化与旅游学院学生庄子婧说:“活动采用互动式教学、沉浸式演唱、行走式授课等青少年喜闻乐见的形式呈现,充满创造力、感召力、影响力,让我们爱上了‘大思政课’折射出的‘真理的味道’。”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用好红色资源”。江苏理工学院坚持开门办思政课,充分调动红色资源,将“教室小课堂”与“现实大课堂”融会贯通,打造“公园里的思政课”“红色育英讲堂”等思政品牌,让思政课更具“含金量”和“闪光点”。学校《善用社会大课堂,构建新时代“大思政课”格局》案例荣获常州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创新成果奖。

“让工匠精神的种子在青年群体中生根发芽。青年一代要涵养内心定力,培养精益求精的气质……”在江苏理工学院机械工程学院“新青年·新工匠·新职师”信仰公开课现场,全国劳模、省特级技师、常州宝菱重工机械有限公司第二党支部书记张永洁接受学生的访谈,分享对工匠精神的理解。

为推动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建设走深走实,发挥高校、职校、企业协同育人作用,江苏理工学院举办“新青年·新工匠·新职师”信仰公开课、“我与职教名师面对面”等活动,邀请全国劳模、大国工匠、职教名师进校园分享职业成长经验,引导职教师范生坚定理想信念、热爱职教事业、争做“四有”好老师。

行源于心,力源于志。信仰的力量激励着全校师生砥砺前行。学校荣获“江苏省文明校园”称号,涌现出以“三心”践行工匠精神的青年学生李阳、捐髓救母的青年学生李旭、登上央视的退伍青年高超、江苏省学雷锋志愿服务优秀志愿者马凌、常州市疫情防控“身边好人”陈伟等师生典型。精神的力量已熔铸在江苏理工学院师生的血液里,成为向上向善的文化认同和价值追求。

同频共振:以深度融合服务地方发展

夜幕降临,江苏理工学院资源环境与清洁能源实验室灯火通明。“党的二十大报告给科研工作者指明了方向,更加坚定了我们打赢核心技术攻坚战、服务国家战略和地方发展的信心和决心。”团队成员毛武涛说,年复一年奋战在科研一线,团队正加快攻关绿色水系二次电池、钠离子电池的研发步伐,努力为新能源之都建设贡献力量。

今年初,常州提出加快打造“国际化智造名城”、建设“新能源之都”。江苏理工学院顺势而为,出台《江苏理工学院高质量服务常州新能源之都建设实施方案》,获批新能源汽车动力产业学院、工业互联网产业学院(主攻能源互联网)等2个省级重点产业学院,成立电池材料产业学院、动力电池与储能技术产业学院、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学院、人工智能产业学院等4个校级产业学院,涵盖“发、储、送、用”等环节。2022年,学校荣获“中国碳中和新能源先锋单位”。

主动融入,是责任更显担当。江苏理工学院紧密结合国家发展战略和区域发展特色,打造了教育学、机械工程等一批引领性学科,形成了“职业技术教育”“资源循环利用”等特色亮点。学校深化与地方的融合发展,成立校城融合办公室,系统推进校城融合、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在发展路径、合作机制、打造校城融合发展共同体等方面实现新突破。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江苏理工学院融入常州职教名城建设,依托职教教师教育协同创新实验区,从培养实践、培训协作、研究发展三个维度,系统打造新时代职教教师教育共同体,全力为苏锡常都市圈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样板高地建设蓄势赋能。

学校率先构建师资培养高校、地方政府、行业企业、职业院校“四元协同”的“新职师”培养机制。拓展与在常中职高职院校战略合作,共建如境新职教研究所、行知新职教研究所、“新职师”培养研究中心等分支研究机构,构建新职业教育研究共同体,有效提升职教师范生双师素质与专业素养。建校以来,学校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输送了7万多名毕业生,培训了数万名中高职教师及其他专业技术人员。

“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是学校的责任和使命,也是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的不竭动力。”江苏理工学院党委副书记、校长戴国洪说,学校将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融合发展,高质量服务常州市“532”发展战略和“新能源之都”建设,在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中走在前、挑大梁、多作贡献。

来源:《常州日报》 2023年3月26日  第A03版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