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专题报道 > 2021年专题 > 数说“十三五”,一同看教育 > 媒体集中采访 > 南通扬州泰州专场 > 媒体报道
南通扬州书写教育高质量发展答卷
发布日期:2021-05-08 11:20 来源:江苏科技报 浏览次数: 231 字体:[ ]

 4月21日,省教育厅召开“数说‘十三五’,一同看教育”南通、扬州专场新闻发布会。会上,南通、扬州教育主管部门负责人介绍了两地在“十三五”期间的教育发展成果,并就优秀教师队伍建设、教育评价改革等热点问题回答记者提问。

家门口学校的好老师多了

优质的教师队伍建设一直是南通的优势,早在2006年3月,就组建了南通市中小学名师培养导师团,启动南通市第一梯队名师培养工程。历时15载,先后有四批近百名培养对象进入第一梯队,成立中青年名师工作室43个,有47人走进江苏省特级教师行列,10人走进“江苏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培养对象队伍,3人进入“苏教名家”培养行列,16人获得江苏基础教育教学成果特等、一等奖,9人获首届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主持省级以上课题65个,出版个人专著45本,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文章1955篇(其中省级以上核心期刊207篇),12人获得过全国教学比赛一等奖。

“十四五”期间,南通按照国家省市《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深化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南通市教育局局长、党组书记郭毅浩介绍,通俗地说,就是围绕“三个地”展开。一是铺天盖地,注重全员,发展好每一位教师。二是顶天立地,接续做好高端教育人才培育工作,于去年启动实施了“1115工程”,拟用10年左右的时间,在全市中小学遴选和培养10000名左右骨干教师、1000名左右卓越教师、100名左右教育家型教师和50名左右领航校长。去年教师节,南通推选首届“领航校长”20名。三是感天动地,以“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李吉林、李庾南老师为典型引领,强化师德师风建设,打造南通教育精神高地。

扬州市教育局副局长卫刚介绍,扬州以师德师能建设双“百千万”工程为抓手,构筑城乡网上结对、名校组团办学、特级教师支教送教及推优推先四大平台,着力打造名师团队、骨干团队、新秀团队、培师团队和科研团队五大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在全省率先推行市特级教师和特级班主任评选,全市现有“江苏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苏教名家”培养对象16人,正高级职称教师129人,省特级教师176人,市特级教师252人,市特级班主任30人,学科带头人和中青年教学骨干4186人。全面落实“县管校聘”联席会议制度。以师资均衡促教育均衡,5年来,该市义务教育学校轮岗交流校长573人次、教师11515人次。

让孩子全面而个性地发展

扬州坚持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根本标准,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倡导绿色评价,努力营造和谐育人环境。

卫刚表示,扬州不断完善中考方案,建立依据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和综合素质评价结合的评价模式,力求破除“唯分数论”,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每年组织开展小学生核心素养展示月活动,扬州中学坚持“行为自律、活动自发、学习自主、评价自省”等过程性学习评价。积极探索构建学校、家庭等多元参与的评价体系,扬州市梅岭小学自主研究设计《“真的种子生长记”学生成长手册》,让学生和家长都全过程参与孩子的成长评价。

此外,全力打造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融教育”格局,扬州建设了全国首家家庭教育博物馆,制定下发《打造高品质家庭教育“五项行动”方案》,每月开办家庭教育大讲堂,通过新媒体同步直播。邗江区先后发布新家庭教育“好老师”“好父母”“好学生”指南,全面开展“校园亲子节”,好家风好家训好家规传承活动,受到社会广泛关注。

独创教育援疆“南通模式”

教育扶贫是一项固根本、利长远的基础工作。郭毅浩介绍,南通47年如一日,通过接续驻点、组团驰援、短期送教、结对跟岗等方式,派出4800余人次助力教育扶贫。扶贫的足迹已经覆盖新疆、青海、西藏等9个省区市的20个市(县),为促进薄弱地区教育事业发展、携手全面小康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在此期间,南通海安教师到云南省宁蒗彝族自治县,在全国开启群体支教扶贫的先河,并且因地制宜开创了东西部教育合作的“宁海模式”,形成了支教扶贫与民族团结进步相互促进的“宁海效应”。

2010年,南通全面升级对新疆伊宁的帮扶工作,聚焦学科主线和教育人才培育,构建起“部分人现场支教,全系统后方支援”的援疆教师“1+X”保障体系,独创“立足一个班级,示范一个学科,引领一个年级,带动一所学校,影响一个区域”的“五个一”教育援疆“南通模式”。2019年,教育部将“研训一体、优师强教”的南通教育援疆经验加以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