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专题报道 > 2020年专题 > 2020年职业教育活动周 > 媒体报道
【优“职”成果】经典咏流传,宿迁经贸古诗吟唱
发布日期:2020-11-10 16:13 来源:江苏职教风采 浏览次数: 423 字体:[ ]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些我们耳熟能详的古典诗歌,竟可以被吟唱?

宿迁经贸高职的“古诗吟唱”展演项目是领导视察或外单位参观交流的保留项目。

每次展演时,两位黄金老搭档:校科研处主任、语文老师、正高级讲师沈晓昕指挥、音乐老师高波伴奏;平日里,她俩一个创作吟唱,一个记谱完善配乐,十分默契。

一、长期教学实践中探索学生喜爱的传统文化课

我校“沈晓昕传统文化教育名师工作室”在2019年被评为省级职业教育名师工作室,她以“传统文化教育”研究为研究方向,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研究已有十年之久。针对学生排拒讲授式教学的现实,开发了以“事说经典”和“古诗吟唱”为特色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模式。遴选体现爱国情怀、蕴育传统美德、表现审美思想的优秀古典诗歌,创作古诗吟唱作品一百余首。原创的系列古诗吟唱作品成为我校进行“古诗吟唱促养成”教育实践的基础和支持。

南风徐徐但能开二月之花,春雨无声却年年吹绿岸边青草。通过两年多的实践,学生增强了文化自信,提升了自身素养,修炼了道德品性,“古诗吟唱”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的。

二、覆盖全校,组织学生多层次参与,确立活动目标

吟唱的经典准备妥当,如何吸引学生积极参与?沈晓昕名师工作室策划了学生多层次参与的组织形式。首先覆盖群体为全体学生。其次把参与学生分为两个层次:一是古诗吟唱社团成员。以艺术表演专业的学生为主体,组建古诗吟唱团。二是普通学生。学生涵盖机电专业学生、电子商务专业学生、汽车维修专业学生、汽车美容专业学生、会计专业学生、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计算机专业学生及广告设计专业学生。组织古诗吟唱刚开始以活动形式,确立活动目标,一是通过吟唱古诗,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二是通过吟唱古诗,练就学生一颗中国心。

三、促成“古诗吟唱蒲公英行动”实施步骤,借助“小先生”推广经验广泛普及古诗吟唱

活动名称我们谓之“古诗吟唱蒲公英行动”,共分为五个步骤:

第一步:  教师创作

学校的音乐教师和语文教师的数量较少的现状,从客观上限制了“古诗吟唱”的推广。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利用信息化手段,搭建微信公众号“和你一起学国学”。

主创老师秉承“联系生活解读古诗”的理念对古诗进行现代解读,通过微信公众号,将原创的古诗解读与古诗吟唱作品推送给学生。方便学生随时随地反复聆听吟唱,阅读诗歌内容,实现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同时,主创老师汇集其创作,出版专著《浅吟低唱话<诗经>》,学生可以通过扫描书中的音频二维码聆听吟唱,进行随时随地的学习。

第二步: 培育“小先生”

我们除了有大量工科学生,还有表演艺术专业的学生。仅就“吟唱”而言,表演艺术专业的学生,其接受能力明显高于其他专业学生。于是,我们以表演艺术专业学生为基础,组建“古诗吟唱社团”,由音乐老师对其进行专业辅导。

第三步: “小先生”上任

在古诗吟唱推广过程中,我们借鉴陶行知先生的“小先生制”,让那些经过音乐老师专业辅导的学生代替老师走进不同的班级,教唱古诗。

“小先生制”的实施,实现了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成长。我们将此举命名为“古诗吟唱蒲公英行动”。像蒲公英一样散落于不同班级的“小先生”们,尽心尽责尽力地传播着优美的古诗吟唱作品,同时,他们也会根据自己的理解,用流行歌曲的曲调唱古诗。学生由被动地接受吟唱作品,发展为吟唱作品的创作者。

第四步:古诗大家唱

我们制定了一个以班级展示为特色的评价制度,在每周升旗仪式结束之后,留有五分钟的时间,通过抽签,随机抽取展示班级,在全校学生面前做展示,以此促进学生学习古诗的热情,检测学生学习的效果。

同时,我们利用每天晨跑前的三分钟,选择一些诸如《劝学》《无衣》等体现爱国情怀、激励学生昂扬奋进的诗词,通过同唱一首歌的形式,营造“唱古诗、立情怀”的学习氛围。

第五步:“小先生”进社区

为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我们组织“吟唱进社区”活动,每周招募学生,教留守儿童唱古诗,给孤寡老师和空巢老师表演古诗吟唱。

学校古诗吟唱社团通过不同的平台和载体在不同的场合,把古诗吟唱的美丽和魅力展示给四方宾朋。

四、内强素质外塑形象 传统文化滋养学生心生梦想;校园管理再上新台阶,社会影响力稳步增强

学生气质变得优雅了些,谈吐变得文雅了。学生在生活中,能自觉运用古诗引导、矫正自己的行为。说脏话的少了,打架的匿迹了。学生脸上的笑容多了,礼貌用语多了,乐于助人的行为多了,主动学习的多了,克服困难的勇气增强了。学生的精神面貌、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学习的效果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变。在全国、省、市各项大赛中获奖的学生多了起来,实现升学梦想的学生也多了起来。

学校2018年学校被评为“江苏省职业学校学生管理30强”。2019年创建成江苏省领航计划学校,被认定为第四批“省职业学校智慧校园”。2019年通过评审成为省职教领航计划学校。2019年,学校荣获市政府“国赛金牌奖”、省“五四”红旗团委、市直教育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连续7年荣获全市职业学校办学实绩考核第一名,连续7年荣获市教育局目标考核一等奖。

蒲公英行动中的“小先生们”还走进了社区,向老人、孩子们传授古诗吟唱,用自己所学服务社会,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同时,由于我们学生自身素质的提升,我们的毕业生也受到了广泛的好评,毕业生成了用人单位的“香饽饽”。当地电视台对我校的“古诗吟唱”德育实践做了专项的报道。《宿迁日报》《教书育人》杂志也对实践活动的主创人员沈晓昕的国学教育经历做了专题报道。宿迁电视台邀请沈晓昕教授作客“一起成长”栏目,探讨如何教授学生学国学。

由于古诗吟唱项目的独创性,以及活动效果的突出性,2018年12月,受江苏省德育年会组委会邀请,《古诗吟唱促养成》案例参加省德育年会交流。

五、实践中的经验反思

德育实践需要创新活动载体。该项目依托信息化手段,通过微信公众号“和你一起学国学”,不断将研究成果推向学生,帮助学生及时学习。同时,以公众号为推送载体,让学生学得更自由,方便其择时、择境学习。如果有资金支持,运用3D等虚拟仿真技术,构建古诗吟唱长廊,创设审美情境,可以增强吟唱的吸引力,提升其推广价值。

德育实践需要树立研究意识。德育活动的实施往往会局限于事务性的工作,如此,就会止于一项活动,让德育实践缺乏生长性。因此应该引导德育实践者围绕活动主题,扩大研究视野,提升研究能力,为活动向纵深处开展提供学术支撑。

德育实践应该把学生作为实践的建设者。青年学生充满活力,其创新能力远远强于成人。在古诗吟唱实践中,学生常常自编曲调,进行吟唱创作。因此,我们应该把学生不仅作为活动的受众,更应该树立“师生共建”的活动意识,尊重学生的爱好和感知、习惯和兴趣,和学生一起建设活动体系,让“古诗吟唱”以生长的态势逐渐走向完善。

德育实践需要走向社会。培养学生社会服务意识,是德育活动应有的追求。我们在推行“小先生”走进社区活动中,发现学生的自律意识、责任意识不断加强,为了让自己的授课更受欢迎,有的学生自己上网查询传统文化的相关知识。“吟唱进社区”活动开拓了学生自我成长的一个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