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洁 摄
不看数字看贡献,江苏70多个亿建设优势学科
实现学科链转为产业链,捧出一批有核心竞争力的技术成果
南报网讯(通讯员 王素娟 记者 谈洁)“我们考核建设成效,不是数数发了多少论文,数数有多少顶‘帽子’,而是考察学科建设项目做了什么,做成了什么,与社会需要符合程度如何。”12月19日,在江苏省教育厅举行的江苏高校优势学科服务高质量发展新闻通气会上,记者了解到,自2010年省委省政府启动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以来,江苏已立项建设三期项目,全省31所高校累计226个学科得到了立项建设。
省教育厅副厅长洪流介绍,目前江苏学科建设形成了四层学科发展体系。第一层级是世界一流建设学科,江苏共有15所高校的43个学科被列入世界一流学科建设范围。第二层级是江苏优势学科,目前正在立项建设的是178个优势学科三期项目。已经完成的一期、二期项目,省财政总投入60.8亿元;去年底启动的三期项目,省财政两年也已投入14.4亿元。第三层级是江苏重点学科,覆盖所有本科院校,是江苏优势学科的重要后备力量,“十三五”期间全省共立项建设了323个重点学科。第四层次是校级特色学科,由各高校立足区域需求因地制宜实施建设项目。
洪流说,通过系统化、体系化推进建设,目前江苏省高校学科建设成效明显。
15所高校、43个学科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建设高校和学科数分列全国第二和第三。27个高校141个高校进入ESI(基本科学数据指标)前1%,高校数和学科数分列全国第一和第二。10所高校的14个高校进入前1‰,高校数和学科数均列全国第二。
省教育厅研究生教育处处长杨树兵说,学科分类基于知识体系,但对于大学来说,学科建设的任务显然不仅是建设一个知识体系,科学研究之外,大学学科建设最根本的任务是人才培养。“而且还要有社会贡献力。学科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是面向国家重大战略和地方发展需求,做好社会服务。”
作为学科建设的“指挥棒”,我省创新制定了江苏学科建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比如在指标体系中,考量人才培养“质量”指标中,要求限额提供在校生代表性成果、高水平代表性科研论文等;在“贡献”指标中,突出专利等知识产权创造运用、通过技术创新解决重大发展难题、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及江苏高质量走在前列的案例;在“影响力”指标中,注重学科在行业产业发展中发挥引领示范推动作用的典型案例。
根据统计,在江苏优势学科建设的二期项目当中,72个学科与信息技术、生物技术 、新材料、新能源、智能制造、现代农业等江苏战略性新兴产业密切相关,占比占43 .6%。
江苏学科建设瞄准社会需求和存在的问题,以学科群对准产业群,实现学科链转为产业链,捧出了一批核心竞争力的技术成果。
南京林业大学秸秆中心展示柜里摆放着各式用秸秆制作的无醛秸秆人造板,南林大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梅长彤说,每到秋收季节,田间地头总能看到一堆堆燃烧的秸秆,浓烟滚滚,污染了环境。研究中心以秸秆为原材料制造人造板,不但实现了甲醛零污染,还环节了木材供应紧张的压力,做到了“点草成金”。“目前,全国有约3亿立方米的人造板年产量,如果未来秸秆人造板按照占比10%计算,年产量可以达到3000万立方米,可以节约木材4500万立方米。”他说。
“过去高铁列车所用的高强度风挡玻璃一直被国外公司垄断,造假昂贵,交货周期长。”江苏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院长乔冠军教授介绍,材料科学与工程优势学科与江苏铁锚玻璃股份有限公司参与共同承担了江苏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高速列车专用高性能安全玻璃的研发及产业化”,实现了高性能特种安全玻璃产业化。一系列关键技术的创新已让中国制造的高铁前窗玻璃逐步占据国内九成市场,累计生产高性能特种安全玻璃95.14万件,实现销售收入27.5亿元,实现利润68776万元,实现出口创汇1000万美元,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接下来,双方将合作研发应用于大飞机的风挡玻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