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教育简报
索 引 号: 014000773/2025-00001 文   号:
发布机构: 江苏省教育厅 生成日期: 2025-01-02
信息标题: 江苏教育工作简报2024年第27期
主题分类: 教育简报
内容概述:
江苏教育工作简报2024年第27期
发布日期:2025-01-02 12:37 来源:办公室 浏览次数: 768 字体:[ ]

第27期

江苏省教育厅办公室                     2024年12月27日

宿迁学院聚焦“三个坚持”

努力增强服务区域高质量发展能力

近年来,宿迁学院积极抢抓宿迁获批省人才协同发展改革示范区宝贵契机,全面融入区域高质量发展大局,从校地联动、产教融合、科创协同等方面全面发力、创新作为,努力增强服务区域高质量发展能力。

一、坚持产教融合,推动人才供给与人才需求更契合

一是围绕产业需求办专业。坚持地方性、应用型办学定位,紧扣宿迁物流电商、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智能制造、大数据等重点产业链建设,通过“关停并转”的方式,持续推进专业优化调整,停办专业5个、缓招专业7个,新增大数据、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等与区域产业关联度高的专业10个,专业与宿迁产业体系契合度超过70%。二是围绕发展需求抓培养。围绕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需求,全面加强校地企合作、产学研融合,大力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积极探索推进书院制、冠名班、卓工班、竞赛班等人才培养新模式,努力培养有家国情怀、有人文素养、有匠心品格、有吃苦精神的宿院学子。以高质量建设工信部“专精特新”智能制造产业学院为牵引,全力推进京东现代产业学院、华为产业学院、洋河产业学院等10个产业学院建设,建成省级实践教学示范中心3个,与地方企业共建校外实践基地254个。三是围绕人才需求促就业。深化“招就培”一体化改革,围绕宿迁企业用人需求,开展“校园宿迁日”、青年学子进宿迁、访企拓岗等系列活动。联合地方政府优化人才服务,明确留宿就业的宿院学子与“双一流”高校毕业生享受同等待遇,鼓励引导更多毕业生扎根宿迁。2024年毕业生年终毕业去向落实率超过94%。

二、坚持校地联动,推动招才引智与招商引资更同步

一是用好用足人才政策。以宿迁“深耕行动”为牵引,用好用足宿迁人才新政16条,积极对接本地企业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坚持“一人一策”,为各类高层次人才分类提供安家费、科研启动费、协议年薪等薪资待遇。今年招引“双落户”“双聘用”高层次人才15人。二是全面开展人才招引。积极对接宿迁市5个招才引智工作局、20个人才工作站和常态对接联系的70所高校“527”招才引智体系,联动开展“迁宿迁”“缘聚宿院、圆梦夙愿”等人才招引活动。积极拓展海外引才渠道,重点招引宿迁产业发展急需紧缺人才和学校重点学科建设所需的领军人才、青年英才和创新团队。近三年,共招引各类人才500余人,其中:博士层次人才350余人,博士学位专任教师占比由6%提高到37.8%。三是持续优化人才服务。实施宿迁学院“西楚学者”人才工程,在每月17日创新开展“17相约人才咖啡厅”活动,及时了解人才诉求,联合地方政府共同研究解决人才关注的住房安居、子女教育、配偶就业等“关键小事”,加快构建“引育用留”全链条人才体系,努力营造筑巢引凤、近悦远来的人才生态。

三、坚持科创协同,推动科技创新与区域发展更贴近

一是注重同题共答。实施“校地联合、校企联合、校校联合,融入产业、融入行业、融入企业”“三联三融”工程,深入开展高层人才共用、科技创新助推、‌发展智库咨询等“十大星火计划”,为学校人才走进宿迁、服务宿迁提供载体和平台。目前,学校与全市510家企业联合开展技术攻关,2024年签订横向项目352项,到账经费6834万元,连续三年实现科技服务项目数、合同金额、到账经费三项指标翻番。二是注重团队共建。以服务区域高质量发展为导向,打破校地企各类人才身份壁垒,组织开展“百团进百企 人才助发展”产学研对接活动,联合区域重点企业组建跨单位、跨领域的创新团队。大力实施“双百工程”,选聘百名教师到重点企业挂职担任科技副总,邀请百名企业技术骨干担任学校产业教授,全力推动校地企人才双向奔赴、双向赋能。三是注重平台共筑。联合地方政府共同推进“江苏省智能制造装备关键技术工程研究中心”“江苏省新型功能膜材料与技术工程研究中心”等12个省级工程中心建设。围绕区域重点产业发展需求,通过“校校+”等途径,广泛吸引苏州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等高校院所相关学科专业人才参与在宿平台建设,助力宿迁建成院士工作站1个、国家级企业研发机构2个、省级企业重点实验室3个、联合创新中心8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