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014000773/2022-00065 | 文 号: | |
发布机构: | 江苏省教育厅 | 生成日期: | 2022-05-13 |
信息标题: | 对省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第0013号提案的答复 | ||
主题分类: | 建议提案 | ||
内容概述: |
邹正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进一步推进中小学“戏曲进校园”的几点建议》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省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财政部、文化部印发的《关于戏曲进校园的实施意见》以及《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等文件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弘扬中华美育精神,中小学“戏曲进校园”工作取得可喜成效。
一是建成各类以戏曲为特色的传承学校和特色学校。鼓励中小学立足本土文化,自主探索戏曲传承的多样化模式,组织开展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传承学校创建以及省市艺术特色学校创建。在已建成的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传承学校中,我省入选128所,其中戏曲特色学校29所,如南京市成贤街小学(京剧)、无锡市羊尖实验小学(锡剧)、徐州市铜山区新区实验小学(徐州柳琴戏)、昆山市千灯中心小学校(昆曲)、淮安市淮阴实验小学(淮海戏)、连云港市解放路小学(海州五大宫调)、仪征市新集初级中学(京剧)等。在已建成的338所省中小学艺术教育特色学校中,也有一大批戏曲特色学校。2019年,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建成全国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锡剧传承基地,带动60多所省内中小学成为实践基地。
二是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戏曲进校园”活动。省委宣传部、省财政厅、省教育厅、省文化和旅游厅四部门联动,开展形式多样的学校戏曲教育教学活动,受到好评。近三年共有20部优秀戏曲剧目在省内百余所学校演出150余场,开展各类导赏、戏曲体验、演后座谈等配套活动300余场次。我省连续十年开展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截至2020年,平均每年演出(展览)稳定在200场以上,2021年实际演出(展览)247场,其中戏剧曲艺类节目演出84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校园传承专项演展14场。全省每三年举办一次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在其中设立戏剧展演专场。在2021年省第七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中,全省参加戏剧专场展演共有65个节目,其中戏曲节目31个,凸显了我省中小学“戏曲进校园”工作的丰硕成果。
三是加强校园戏曲通识教育。通过开设讲座、沙龙、赏析会、兴趣班,开发校本课程、选修课,举办校园艺术节、戏剧节等,培养学生戏曲社团,推进面向人人的校园戏曲通识教育,如苏州中小学的“小昆班”、江阴中小学的“小锡班”等已在全省乃至全国享有一定的知名度。
您提出的关于进一步推进中小学“戏曲进校园”的建议具有重要参考借鉴价值。下一步,我们将着重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
一是融合拓展美育教学,将戏曲纳入学校美育课程。深入贯彻落实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实施意见》,在中小学推行“艺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艺术审美体验+艺术专项特长”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拓展书法、篆刻、舞蹈、戏剧(戏曲)、影视、雕塑、摄影等美育课程,并鼓励各地开发编写相应的校本教材。鼓励高校与中小学美育课程衔接,丰富中小学戏曲课程资源。
二是坚持育人导向和特色引领,促进戏曲艺术在校园的传承与发展。鼓励校园戏曲多种形式和特色发展,持续以中小学课程基地与学校文化建设、中小学生品格提升、省艺术教育特色学校创建为项目抓手,鼓励支持学校申报戏曲教育相关项目和特色,持续开展戏曲教育相关活动,带动中小学戏曲社团、戏曲基地建设,并在资金、专业指导等方面给予支持。加强省学校美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文化传承与创新中心的建设,组织推动高校戏曲资源向中小学、苏北薄弱地区和农村学校下沉。
三是多措并举加强队伍建设,推动校园戏曲人才的培养。充分发挥地方政府、高校和艺术院团的资源优势,多渠道、多层次、多剧种开展戏曲进校园骨干教师培训。2022年,省教育厅将组织专业艺术院校和社会资源举办教师教育省培项目“中华传统戏曲文化教育骨干教师培训”,并将在今后持续开展。在两年一届的全省高校艺术教师基本功展示中设立戏曲专业技能展示,并在审美与人文素养展示项目中确保有一定数量的戏曲艺术赏析题目,促使更多艺术教师学习、热爱戏曲艺术。推动高校在音乐师范教育专业课程中增设戏曲课程,为中小学戏曲教育提供高质量的人才支撑。
感谢您对教育工作的关心支持!
省教育厅
2022年5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