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014000773/2022-00066 | 文 号: | |
发布机构: | 江苏省教育厅 | 生成日期: | 2022-06-29 |
信息标题: | 对省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第0165号提案的答复 | ||
主题分类: | 建议提案 | ||
内容概述: |
张乃华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系统治理推动我省“双减”工作的有关建议》的提案收悉,省教育厅与团省委、省妇联认真研究,现答复如下。
“双减”工作是党中央关心、群众关切、社会关注的重大民生工程。在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全省“双减”工作平稳有序推进。
一是全面加强学生作业管理。为贯彻落实中央“双减”意见,以及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的通知》,我省印发了《江苏省义务教育学生作业管理规范》,严控义务教育学生作业总量,优化作业设计,强化作业管理,切实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全省6249所义务教育学校建立作业公示制度学校数、出台作业管理办法学校数等指标达标率均为100%。
二是全面开展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省教育厅等四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全面推进中小学课后服务进一步提升课后服务水平的实施意见》,课后服务基本实现义务教育学校和有需求的学生“两个全覆盖”,课后服务时间达标学校100%。全省共有50.01万名教师、750.95万名学生参加课后服务,教师参与率和学生参加率占比分别为92%、94.15%,全省义务教育学校共外聘16310人参与课后服务工作。
三是课堂教学提质增效。全省义务教育学校加强了教学管理,强化了教学研究,积极推进幼小科学衔接,严格按课程标准实施零起点教学,努力做到应教尽教。同时,各地各校加强了教师的业务培训,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作业设计能力。
四是着力加强家校协同。各校通过召开班会、家长会、发放“告家长书”“给家长的一封信”等形式加大对家长的“双减”政策宣传。同时,加强家庭教育指导,提高家长的家庭教育水平,营造良好的家校共育氛围。
您关于推动我省“双减”工作的有关建议的提案具有重要借鉴价值,下一步省教育厅将会同相关部门,着重做好以下四项工作。
一是进一步健全作业管理机制,充分发挥作业的育人功能。常态化检查各地各校执行《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的通知》《江苏省义务教育学生作业管理规范》的情况。鼓励学校根据实际自主设计作业,形成校本化的学科作业体系,鼓励学校设计开发科学探究、艺术欣赏、劳动实践等多种类型的作业。推动各地教育部门将作业纳入教研体系,加强对学校作业设计与实施的研究指导,常态化开展作业设计与实施的教师培训活动,提高教师作业设计质量。遴选并推广优秀作业设计典型案例,加强优质作业资源的共建共享。
二是建立部门协同机制,提升课后服务质量。省教育厅、团省委、省妇联等部门将主动调研学校课后服务的需求,根据实际情况为学校提供有品牌影响力的活动,丰富课后服务内容。各地教育部门将会同编制部门为学校补齐补足教师编制,适当增加科技类、体育类教师,减轻教师的负担。鼓励各地教育行政部门与公共文化机构、文艺院团、艺术院校、红色旅游景区等通过签订文教共建协议、举办文教互动活动、建立校外实践基地等方式,定期组织学生到公共文化机构、剧场、红色旅游景区参观学习,利用社会资源丰富课后服务内容,提升青少年综合素养。
三是加强宣传引导,推进家校协同共育。省教育厅、团省委、省妇联等部门将共同办好家长学校或网上家庭教育指导平台,持续为家长提供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开展优秀家教故事展播,为家长讲解“双减”政策和《家庭教育促进法》,引导家长理性确定孩子的成长预期。组织全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校长专题培训、班主任集中培训,在全省持续选推“双减”工作中的优秀家庭教育案例。鼓励学校建立常态化教师家访制度,向家长传授家庭教育理念、知识和方法,引导家长树立科学的育儿观念。鼓励学校将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纳入工作计划,并作为教师业务培训的重要内容,提升教师的家庭教育指导素养。
四是常态化对“双减”进行督导,努力营造良好教育生态。持续开展“双减”工作专项督导、重点督查、教研视导和明察暗访,充分发挥责任督学常态化的督查作用。建立部门分片包干制,采用网格化管理、“双随机、一公开”检查与日常巡查、举报线索核查相结合等方式,对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实现查处“全覆盖”,对隐形变异培训行为,一经发现,严罚重处。推动各地建立并完善非学科培训机构日常监管工作制度,指导各地教育部门与科技、文旅、体育等部门做好工作交接,设区市、县(市、区)相关部门完善审批流程和日常监管办法。召开全省校外培训机构监管和治理工作推进会,交流各地“双减”工作先进经验,推出“双减”工作典型案例。引导教育专业媒体、主流媒体发挥宣传和监督作用,深入解读“双减”政策,宣传典型区域、学校的案例,剖析教育难点问题,推动形成全社会减负共识。
感谢您对教育工作的关心支持!
省教育厅
2022年6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