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捐献造血干细胞的故事,短短几分钟就可以说完,但对于接受捐献的9岁孩子和他的家庭来说,却是可以改变一生的事情。希望能有更多人和我一起,选择‘点亮生命之光’。”近日,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以下简称“南航”)“前行的力量”大型主题演讲舞台上,一位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学生分享自己的故事。
在这个舞台上,援藏干部、退伍女兵等13位2023“感动南航”年度人物讲述了他们身体力行勇担当的感人故事,整场演讲用心用情打造了一堂“大思政课”,让该校师生汲取着“身边榜样的前行力量”。
什么是成功的思政教育?什么是具有吸引力的思政大课堂?多年来,该校思政工作者用自己的行动写出答案——用学生喜欢的方式、听得懂的语言,将“高大上”的理论讲得“接地气”,将“有深度”的知识讲得“有温度”,将“有意义”的事情讲得“有意思”,让学生“抬起头”“听进去”。
把“我”变成“我们”
今年1月,南航教授徐川运营服务的“南航徐川”微信公众号入选中央网信办推选的“2023年度走好网上群众路线百个成绩突出账号”。
多年来,“南航徐川”微信公众号服务全国30多万名青年,坚持咨询48小时回应机制,所有青年后台咨询48小时内完成互动回复,实现全天候陪伴。
也曾有学生用“呵呵”试探他是否在线,结果得到了“哈哈”回复。“在学生需要的时候,你哪怕发个笑脸,对他来说都有意义。”徐川表示。
徐川持之以恒地跟数十万青年线上谈心交流,围绕一些话题形成的文章也有上百万字,徐川从中精选出20万字写成《问答青春》,该书于2023年11月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围绕专业、学习、就业、考研、恋爱、选择、信仰等话题,用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方式娓娓道来。该书第一版上市10天即告售罄。
十余年间,徐川与学生的互动交流陪伴从未停止。有人问:南航徐川可以复制吗?
其实,在传递正能量的路上,徐川也从不孤独。在育人效应上,徐川坚持把“我”变成“我们”,把“我们”变成“他们”。
“川流不息”打造立德树人共同体
如何让“南航徐川现象”汇聚起更多思政的“河流”,奔涌向更多学子的心中?
为此,该校组建了以徐川、何畏等青年教师为代表的“川流不息”思政工作团队,以徐川为代表和品牌,建设了徐川领衔的“顶天立地谈信仰”系列党课、何畏领衔的“世界社会主义五百年”“理解中国”等系列课程,开展集体备课和集中巡讲,推动一批年轻优秀思政教师脱颖而出,实现优秀个体带动群体提升的效应。
“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我们要做的,就是把理论研究透、讲解透,让学生掌握好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钥匙。”在该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何畏教授的思政课上,教室前排和中间座位往往是炙手可热的区域。
“思政课教师不仅是学者,还是‘战士’,要守卫思想、文化、意识形态阵地。”基于这样的理解,何畏也带动着越来越多人成为“战士”。
从2011年起,何畏带领学生组建了一支致力于学习、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队伍——马克思主义理论社团。
社团面向全校师生,先后开展“南航开讲啦”系列公开课、“马克思主义青年说”系列活动,还拍摄了青春励志微电影《加油中国》等,让学生在自我教育中感受到“信仰的力量”。
“实践育人”唱响爱国奋斗主旋律
“这是一堂充满了干货、梦想与爱国情的以‘重’字为特点的思政课。”该校一名大学生在微信朋友圈对一堂思政课这样点评。
这堂思政课就是“爱国奋斗·南航担当”校友总师思政公开课,于2018年12月16日首度开讲,邀请了C919总设计师吴光辉、AG600水陆两栖飞机总设计师黄领才等5位校友总师,为该校学子上思政公开课,现场气氛热烈,连过道上都坐满了学生。
一直以来,该校从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战略高度,把思政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推动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融合。
该校还打造了“科技报国·南航力量”科技思政公开课、“文化传承·南航行动”长江文明系列思政公开课、“为党育英才、为国铸重器”新时代军工文化系列思政公开课,连续20年开展“军工记忆”、国防企业面对面等实践活动,拓展校外军工实践育人基地,用国防军工文化、行业红色文化和校本德育资源涵养家国情怀。
在南航,思政教育的方式不仅是讲深讲透讲好理论知识,还在于依托实践这一载体让理论教育见成效。在今年毕业的3369名2024届研究生中,有1281名同学即将奔赴国防军工领域建功立业。
“人在哪里,思想政治工作就在哪里。”该校校长姜斌说,这句话就是对学校思政工作的精准诠释。在多年的探索中,红色基因和蓝色梦想已成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亮丽底色,也成为学校思政工作者的专属名片。从铸魂到育人,从凝心到聚力,学校把“长空逐梦”标注在学子的每个成长节点,让南航精神刻印在师生每一次“小我融入大我”的抉择中,让国防底色、工信特色厚植在每个人的报国情怀里。
王伟 彭丽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超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4年04月27日 第0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