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组织机构 > 直属单位 > 江苏省学生资助管理中心 > 工作动态
江苏省学生资助工作简报2024年第9期
发布日期:2024-10-01 10:02 来源:省学生资助管理中心 浏览次数: 834 字体:[ ]

★全国资讯

△近日,经国务院同意,民政部、财政部联合部署在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之际,向特困人员、孤儿等困难群众发放一次性生活补助。民政部、财政部要求各地民政、财政部门要高度重视本次一次性生活补助发放工作,加强协同配合,认真组织实施;严格审核发放范围,规范发放程序,做到资金专款专用,确保10月1日前将一次性生活补助发放到困难群众手中,及时传递党和政府对困难群众的关心关爱。

△近日,《2023年中国学生资助发展报告》正式发布。报告显示,2023年全国累计资助学生超1.6亿人次,累计资助金额达3100多亿元,各项学生资助工作持续深化,各学段资助规模呈稳步增长态势且资助成效显著,体现了暖民心的资助温度。同时,学生资助工作高质量发展,在资助帮扶举措落实、资助数字化转型、资助育人工作、资助宣传氛围营造、资助管理水平提升等方面有一定的探索和创新。

★省级资讯

△省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组织制作了“苏小助”江苏学生资助政策全解析系列视频,分学段系统讲述了我省的各项学生资助政策,并通过学习强国平台、我苏客户端、江苏教育发布视频号、江苏学生资助公众号等媒体发布。同时,视频被投放至南京地铁全线路车厢及站台的移动电视终端,每日每条线播出16次,每天覆盖出行人次约300万,进一步扩大了学生资助政策的影响力和传播效果,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9月13日,2024年秋季学期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先天性心脏病免费筛查与救治工作推进会在南京召开。会议通报了前期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先天性心脏病免费筛查与救治工作情况,安排部署了下一阶段的筛查与救治工作。省教育厅体卫艺处、省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省慈善总会、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等部门相关人员出席会议,拟于近期开展筛查与救治工作的县(市、区)教育局分管局长、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管理部门负责人、学生资助管理部门负责人以及当地乡村振兴工作队负责人参加会议,会议邀请了泗阳县作经验交流。通过集思广益、深入研讨,各地形成了务实有效的项目实施路径和工作推进方法。

△9月26—28日,2024江苏省初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生涯教育业务培训在苏州太仓市召开。培训期间,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带来了“生涯教育唤醒生命活力”的主题讲座;南京师范大学博士带领大家共同学习了生涯选择与生涯发展的相关理论;南京市心理学科带头人介绍了积极心理学团体辅导在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问题中的有效应用;太仓市招生办公室、太仓市学生发展指导中心有关负责人分享了太仓市的成果经验以及创新举措;南京市、连云港市和太仓市的三所学校代表进行了经验分享与交流。省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主要负责人出席培训开幕式,各设区市部分县(市、区)分管领导,学校负责人、德育主任、年级主任以及从事生涯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德育、班级管理工作年限2年以上的一线教师参加培训。经过3天的专业培训和研讨,学员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生涯教育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纷纷表示将加强研究、深入推进此项工作。

★市县资讯

△9月5日,无锡市教育局举行“万名教师访万家”暨“助人自助”项目推进会。会上,无锡市教育局、民政局、团市委、市残联、妇联、红十字会共同启动“助人自助”项目,该项目基于发展型资助育人理念,旨在为无锡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中叠加成长困境的学生提供支持和帮助,助力青少年实现自我成长和自我发展的目标。同时,会议对无锡市“万名教师访万家”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家访活动进行了阶段性总结和经验交流,自8月16日正式启动该活动以来,实地走访了20987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发放资助礼包199万元。通过家访,老师更深入地了解了学生家庭环境、学习生活及心理健康状况,形成家校共育的双向奔赴。

△9月12日下午,常州市召开2024学年学生资助工作会议。会议总结了2023年全市学生资助工作,安排部署了2024学年学生资助工作要点,并对各校即将开展的秋学期困难学生认定组织及政策资助申办、资助系统管理等工作进行了专项业务培训。会议指出,要推进资助工作转型,实现保障型资助更高水平发展,积极构建发展型资助体系,推动全区域均衡发展等。省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主要负责人出席会议。

△9月12日,苏州市学生资助管理中心联合宿迁市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省委驻泗阳县乡村振兴工作队等开展“爱邮梦想 圆梦2024”爱心包裹公益项目活动。为泗阳县爱园镇里仁小学1-3年级全体学生送上爱心包裹,合计350份,并对部分学生发放助学金。本次公益项目是全方位深化南北结对帮扶合作在学生资助领域的具体实践,为更多学子点亮温暖之灯,为新时代公益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助力。

△泰州兴化市教育局联合市人社局和相关银行,梳理出未办理社会保障卡的在校学生清单,主动对接学校,为学生提供信息采集、制卡、发卡等一站式服务,避免了学生多头跑、多次跑的繁琐过程,为在校学生新办社保卡1.29万人,保障了学生资助经费通过社保卡正常发放。

★高校资讯 

△秋季学期,江苏高校积极行动,优化服务,畅通新生报到“绿色通道”,保障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入校、安心求学。南京林业大学提前将餐食补贴发放至学生饭卡。常州工学院在新生报到前为21名特困新生减免学费12.19万元。江苏商贸职业学院采用隐性资助方式给223名家庭经济困难新生银行卡中分别转入200元爱心生活补助,并为部分家庭困难学生免费提供书本以及购买学团保险。江苏大学开设“资助+心理”家长课堂,在学生社区内举办5场专题讲座,与家长就资助政策、育人活动进行深入交流。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积极探索保障与发展并重的资助育人模式,试点以奖代助,不断完善奖助勤贷补免偿的资助政策体系,建立“校—院—年级”三级奖励激励机制,实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奖励激励制度体系全覆盖。一是通过设立园丁励志奖学金等校级励志类、进步类奖学金,以及无人机驾驶资格培训、境外研学等校级发展型资助育人项目,奖励激励约50%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二是积极整合学院育人力量,通过在学院层面设置行业类奖学金以及专业性科创项目,将资助育人与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社会实践等相结合,为约30%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更多契合其专业发展的奖励激励项目。三是在年级层面设立多元丰富的激励性主题活动,将最后约20%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纳入学校的奖励激励体系中,让他们在参与集体活动的过程中获得认可和激励,有效打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奖励激励的“最后一公里”。

△9月26日,苏州市职业大学“悦希计划”(第二期)教育实践项目结项评审会圆满落幕。自学生申请立项以来,历经 9 个月的自我实践,30 个涵盖科技比赛、社会实践等领域的项目成功结项,后续将根据结果发放相关奖励资金。“悦希计划”分能力素养提升和教育实践两个模块,分别以“菜单供给”和“自主申报”的形式进行。项目实施以来,有效地激发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和科技创新的热忱,有力地促进了他们多方面能力的显著提升,得到了学生的一致认可和积极反馈。同时也进一步扩大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奖励范围,是探索深化发展型资助育人“六个全覆盖”的生动实践。

△宿迁学院启动“我在宿院有个家”孤儿大学生资助项目,学校为每位孤儿学生匹配了专属的“爱心爸妈”,建构一对一帮扶机制,让每位孤儿学生都感受到了温情的陪伴和家的温暖,助力他们在学业道路上得到全方位的关怀与支持,健康成长,圆梦未来。项目开展一年来,参与的15名孤儿学生在人际交往、专业认同及环境适应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

△暑期,各高校深度开展家访工作,推进家校联动协同育人机制,汇聚家校育人合力,彰显学生资助温度。江苏大学动员多方育人力量积极参与“家校携手,暖心而行”主题家访活动,联动2000余户学生家长在学业发展、职业规划、心理建设等方面给予引导和支持。扬州市职业大学坚持“多类型、分阶段”,把走访家庭、资助宣讲、思想引领等有机融合,搭建家校共育桥梁。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成立9个困难生家访小分队,重点针对75名省内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精准实地家访慰问,围绕585名偏远地区的省外学生进行“电话+视频”线上家访,让家访工作变成与学生家庭之间的暖心约定。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积极探索和推进校企合作育人,学校邀请校企合作单位代表参与家访,为学生争取实习实训、就业创业等机会,拓宽了学生的职业发展空间,共同为学生成长赋能。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从各学院选拔出优秀学生19名,组建学生资助宣传大使队伍奔赴家乡、母校和社区等地,宣传国家及常纺院的资助政策和关爱理念。镇江市高等专科学校针对地域文化差异,贴心安排了会说当地方言的老师参与走访,用熟悉的乡音搭建起沟通的桥梁。

△江苏师范大学建立“家访归来话家访”工作模式,及时总结家访情况,完善资助清单。暑假期间,学校领导带队,全校206名教师分赴13个省份38个城市走访156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开学初,组织开展了学生层面和教师层面的家访工作座谈会,收集反馈建议,探讨所遇所感,研判难点疑惑,探索育人路径。下一步,学校将结合家访工作总结,印发“发展型资助育人操作清单”,持续推进发展型资助育人“江苏师大范式”,守护家校共育的一“期”一会。

△东南大学开展“梦想与远方”发展型资助育人文化研学项目,首期前往中国千年瓷都景德镇,开展“瓷器中国 手作劳育”主题文化研学,围绕乡村创业、文化旅游、产业结构等主题展开研学。以研究性学习探索之旅,培养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自主学习与问题探究能力,探索发展型资助育人新路径。

△中秋佳节,江苏各校相继开展资助系列主题活动,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送去温暖。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常熟理工学院、宿迁学院、江阴职业技术学院、昆山登云科技职业学院等院校通过发放定制月饼、开展感恩主题活动、手工实践活动等多元形式,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递学生资助的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