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专题报道 > 2022年专题 > 全省教育系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 媒体报道
江苏海洋大学:“三融入”擦亮“蓝色思政”品牌
发布日期:2023-12-19 16:24 来源:新华日报-江苏海洋大学 浏览次数: 字体:[ ]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到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江苏海洋大学作为江苏省唯一一所以海洋命名的高校,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具有海洋意识、创新精神、家国情怀的复合应用型人才”作为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断创新理论宣讲形式载体,将海洋意识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有机结合,贯穿到从入学到毕业的育人全过程,在第一课堂充分挖掘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海洋元素,在第二课堂充分发挥海洋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育人作用,逐步构建和完善以“蓝色”为主色调的大思政格局,思政工作海洋元素更加丰富,“蓝色思政”育人工作合力更加显著,网上网下融合育人实效进一步提升。广大师生海洋意识不断提高,积极投身于海洋强国建设和国家海洋事业发展的热情进一步高涨。

加强顶层设计 将海洋意识融入理论宣讲新形式

学校思想政治工作领导小组加强顶层设计,坚持蓝色发展理念和“具有海洋意识”的育人目标,在制定学校“课程育人”“科研育人”“文化育人”“网络育人”等十大实施方案中,凸显海洋元素,“三全育人”体系中“海味”更加凸显。

学校成立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中心、易班发展中心,建设完善“易班”网络平台。打造“笔耕心地”思政类公众号,充分发挥网络育人名师工作室的示范作用。聚焦涉海科研团队建设、服务海洋经济典型案例,弘扬典型人物的海大精神,打造系列网络文化教育精品,在网络空间讲好海大故事,传播海大声音。

学校创新理论宣讲形式,将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宣传与海洋意识教育相结合,围绕“科技兴海 向海图强”“海洋生态文明”“海洋资源开发应用”等主题,组织开展“蓝色接力讲”活动,打破“课上课下”界限,开展“沉浸式”宣讲,短视频在学校各级网站、官微、官博、视频号等多媒体平台发布,让青年人讲好“新故事”,用“新话语”讲活“真道理”。

塑造思政品牌 将海洋元素融入课堂育人主渠道

学校贯彻“大思政课”理念,加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力度,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论述和海洋发展史等内容融入教学内容,不断提高思政课的亲和力和实效性。积极推进海洋知识“进学校、进课堂、进教材”,利用课堂教学和“开学第一课”、新生入学教育、开学典礼、毕业典礼等时间节点,将海洋意识教育融入课程思政中,通过课程熏陶,引导大学生为海洋强国建设贡献青春力量。

6月8日是“世界海洋日”“全国海洋宣传日”,学校以此时间节点为重要契机,打造一年一度的“世界海洋日”主题思政课,塑造大思政课品牌。主题思政课邀请海洋领域有影响力的典型人物、涉海领域知名专家、思政课名师、参与海洋双创活动成绩突出的优秀学生代表,以主题演讲、海洋人物故事分享、小型文艺节目表演、海洋科普知识、海洋史问答等形式串联成一台节目,线上线下同期展现,逐步成为全校师生充满期待、参与度高、受益面广的一堂“大思政课”品牌。

突出价值引领 将海洋文化融入校园文明新风尚

学校不断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方法、手段和载体,“请进来”“走出去”相结合,加强海洋领域模范典型人物示范引领。邀请“蛟龙”号海试总指挥、“蛟龙”号潜航员、辽宁舰首位女舵手、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守岛英雄等海洋领域的时代楷模、专家学者、海洋装备大国工匠,来校讲思政课、作报告,讲述海洋强国建设进程中海洋人的奋斗故事,展现新时代海洋工作者的精神风貌,引导青年学生擦亮“强国有我”的青春底色,为海洋强国建设注入青春力量。

学校整合校内资源,组织开展“社团文化巡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周”等精品文化活动,坚持五育并举的原则,精心打造“海洋嘉年华”活动,设计蓝色思政、科技沙龙,海洋科普、海洋文化、碧海行动五大板块内容,形成届次化、品牌化的海洋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活动盛会,营造海味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

学校充分利用连云港本土红色文化资源和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组织师生赴开山岛、中哈物流基地、涉海企业院所、海港渔村开展相关教育活动、党日团日活动、现场研学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将学海、知海、爱海、护海、强海的蓝色信仰厚植于心。艺术设计学院师生以西游文化、徐福文化等本土优秀传统文化元素为创作灵感的文创产品在国内外屡获大奖,成为连云港市对外文化交流的一张亮丽名片。(苏海轩)

来源:《新华日报》 2023年12月13日  第9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