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美丽江苏讯 4月24日,江苏省教育厅召开“数说‘十三五’一同看教育”系列新闻发布活动之南通、扬州专场发布会。南通市教育局郭毅浩局长和扬州市教育局卫刚副局长详细介绍了两地“十三五”以来的教育硕果,同时就“十四五”期间教育发展总体要求、主要目标、实施路径等作了总体规划布局。发布会结束后,由各级媒体记者组成的采访团先后赶赴南通、泰州、扬州,实地探访了三地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发展状况。
南通:建设“强富美高”现代化教育高地打造新时代教育强市
南通市教育局长郭毅浩介绍,南通教育“十三五”期间新进展可以借用“十三五”期间新江苏四字定位“强富美高”即城市教育综合实力更强,惠民项目多、好学校、好老师多、学位多、上好大学孩子多等五多,教育品牌更美,社会满意度更高来概括。作为江苏教育的“领跑者”,南通早在二十一世纪初就着手名师培养工作,历时15载,先后四批近百名培养对象进入第一梯队,成立中青年名师工作室43个,有47名走进江苏省特级教师行列。教育扶贫工作,南通支教总结为“早、广、久、优”四字方针,自1974开始,47年如一日通过接续驻点、组团驰援、短期送教、结对跟岗等方式派出4800余人次助力教育扶贫,足迹已经覆盖新疆、青海、西藏等9个省(市)、自治区的20个市(县),2019年“研训一体、优师强教”的南通教育援疆经验被教育部推广,为促进基础薄弱地区教育事业发展、携手全面小康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十四五”期间,南通将按照国家省市《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深化教师队伍建设改革。总结起来就是围绕“三个地”展开:一是铺天盖地,注重全员,发展好每一位教师;二是顶天立地,接续做好高端教育人才培育工作,去年启动实施了“1115工程”,拟用十年左右的时间,在全市中小学遴选和培养10000名左右骨干教师、1000名左右卓越教师、100名左右教育家型教师和50名左右领航校长。三是感天动地,以“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李吉林、李庾南老师为典型引领,强化师德师风建设,打造南通教育精神高地,实施教育强市之路。
第三届中国质量提名奖获得者江苏省南通师范第二附属小学为教育界唯一获奖代表,据南通师范第二附属小教育集团总校长朱丽介绍,自1978年至今,学校孕育出了“情境教育”这颗大树,40年如一日始终践行,被专家学者誉为全国“素质教育典范”。我们培养出来的孩子充满自信、视野宽广、善于表达、思维活跃、身体健康得到全面加个性化发展。4月22日,通师二附小正在开展红色基因传承建党活动,朱校长说学校有50多名在职党员占教师总人数三分之一以上,今天的党建活动是绣党旗并且是第一针开针仪式,让孩子们从一针一线当中感受党的光辉历史。明天将开展一场主题鲜明的“抗美援朝”情境浸润式党课,通过创设情境、唱党歌、朗诵革命诗歌、开展红色访谈等形式开展党课,在学生的血脉中注入红色基因,让孩子们永远不忘革命英雄励志爱国奋发图强。从一棵情境教育树发展成一大片情境教育林,通师二附小深度践行情境学习范式创新课堂实践,构建指向核心素养课堂教学样态,充分发挥辐射引领作用,无私分享优质教育资源,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提供新样本。
南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起源于1902年的通州民立师范学校,为中国师范教育三大源头之一,享有“红色师范”“教师摇篮”美誉。敢于突破体制障碍,率先在全国试点师范生公费定向培养项目,为破解“下不去、留不住、教不好”这一全国性乡村教师教育难题提供了先行经验。以初中毕业为起点,形成三年制与五年制并存,师范与非师范互补的专业格局,被业界誉为高素质乡村教师定向培养的“南通样本”,副校长孙国春介绍。
南通西藏民族中学创办于1997年,是华东地区最早的一所内地西藏完全中学,办学24年先后为西藏经济社会发展和内地各类高校培养输送了近4000名优秀藏族学子,高中毕业生高考录取率连年100%。校长徐夕锋表示,民族教育发展途径一是内地办学,二是进藏办学,三是合作办学。在课堂教学改革方面以南通教育教学改革为基础,打造内地西藏班的课堂教学模式,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成果。”除了课堂教学特色,学校还让学生与当地的家庭结对,组成爱心家庭,让远离家乡的西藏学子们能够在南通感受到家的温暖,以解思乡之情,把南通变为孩子们的第二个家乡。学校先后获得西藏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学校、全国教育援藏先进集体、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等近百项荣誉称号。
南通紫琅第一小学,是一所开办于2019年的新办学校,校长姜树华是位几乎拿完教育界各类荣誉的传奇人物。学校追求“本土化、现代化、国际化”的办学定位,以“守朴开新”为校训,实施“全程育人导航”、“绿色学业测评”等育人改革,学校获评全国STEM“领航学校”,教育部“满天星”足球训练营(“紫狼足球队”)等荣誉。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学校在绿色评价改革方面历经先期探索,构建以“知-智-致”三维评价体系(简称3Z评价),贯彻五育并举理念,以线上与线下、书面与现场、个体与团体、过程与阶段为主要形式,以科学与综合、学识与学历为内容构建主题序列,从根本上解决了教育评价克服“唯分数”“唯升学”等五个克服问题,推动绿色评价从1.0版升级到2.0版,2020年,教育部国家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崔允漷教授点赞绿色评价改革,学校成为国家级优秀教育成果推广应用牵头学校。评价的变革,实现了老师和学生的课堂改变,更注重素养与品格的提升;学校的“书包不回家”项目实现了作业布置的改变,从“书面为主”到“书面+全科实践作业”,学生书面作业“不回家”,“回家的”是学科实践类学习活动,是学生自主的学习时空。“轻松了”孩子、“安心了”老师、“解放了”家长、“和谐了”社会,实现了学生学科素养的全面提升。
扬州:一文一武一科技奋力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交出人民满意答卷
“十三五”以来,扬州教育聚焦公平和质量主题办高品质教育建高品质学校,累计开工新(改、扩)建中小学及幼儿园113所,投资109.02亿元,累计新增学位5.62 万个,全市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由2016年的222所增加到目前的333所。扬州教育评价方面有哪些举措?扬州市教育局副局长卫刚表示,坚持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根本标准,倡导绿色评价。学生层面:不断完善中考方案,力求破除“唯分数论”,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让“一文一武一科技”的种子普遍在扬州市中小学生的心中生根、发芽。学校层面:注重综合评价与特色评价相结合,提高总体办学成效。教师层面:打破教师论资排辈的传统职评模式,职称晋升向一线教师和班主任倾斜,打破骨干称号“终身制”,突出师德第一标准的要求,在晋升晋级和评优评先中“一票否决”。“十四五”期间,把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治理作为解决“入园难”“入园贵”问题的关键举措,强化政治担当,全力打造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融教育”格局。着力构建起充满活力、富有效率 、更加开放、全面支撑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增进人民群众教育满意度和获得感。
扬州明月幼儿园创办于1913年,是一所有着百年历史的优质幼儿园,目前已有3家幼儿园,第4家华侨城分园将于今年九月份开园。园长丁丹表示,“入园难”“入园贵”一直以来成为社会强烈关注的焦点问题,孩子能在家门口能上到好幼儿园成为千家万户的殷切期盼。
为了破解这一难题,明月幼儿园通过资源辐射、品牌输出、集团化办学等多种途径,将最初的只能容纳 300多个学位的单体幼儿园,发展到现在拥有1300多个学位的集团幼儿园,既扩大了优质学前教育资源和扬州城区老百姓的受益覆盖面,又满足了区域内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迫切需求,使得优质学前教育资源进一步得到放大。我们坚持全部办公办幼儿园,注重优秀师资培养和优秀资源全覆盖,让孩子享受到低廉高质的教育质量,让社会满意,让家长满意。
4月23日世界读书日,记者走进扬州维扬实验小学,迎面扑来一阵浓郁的书香气息读,入目处书角、阅读书吧、朗读台……孩子们被“书香”包围着校园。教科室主任卞国湘介绍,“让阅读点亮人生”是学校践行了19年的理念,学生和老师一起阅读,读经典也读学科。学校先后举办“新父母学堂”成立“好父母阅读同盟会”鼓励家长一同读书,很多过去对阅读没有兴趣到渐渐变得“学富五车”,能解答孩子提出的更多问题,先后有60多位同学荣膺“书香小博士”称号。学校教科室副主任蒋波告诉记者,我们去年摘得“全国航天特色学校”金字招牌,还是江苏省STEM教育试点学校,拥有一个500平米的STEM科创中心,学生共获得57项国家发明专利。学校有一个“走廊农场”,科技老师带领学生制作灌溉系统、语文老师讲授植物生长知识、美术老师带领学生用画笔记录植物生长形态,各科老师不断打破科学边界在实践中拓展学科知识,在这里科技教育敞开大门拥抱每一位学生。
扬州梅岭中学教育集团运河中学是一所创办于2018年的市直公办初中,学校突出上善若水德育教育,围绕水的特质培养学生优秀品质。校长高金元表示,作为一所新学校以抓教育质量为根本,但不能以抓质量而抓质量,要让学生有一种收获感和幸福感。我们遵循集团成员校之间实行教学、教研、教师培训等一体化的规定,坚持做到五统一,凭借集团化办学的资源优势以传承制提升师资力量,把“名师”送上门与新教师结对,将教学经验传承下去。梁馨宁是一名从教2年的历史老师,进校时和来自梅中集团竹西中学的有20多年教龄的徐斌老师结为师徒,在徐老师的倾囊相授下进步飞速,短短两年内便获得了教学骨干、优秀班主任、扬州大市青年历史教师基本功大赛一等奖等荣誉。“集团调过来的老师均是业务骨干,‘老带新’的青蓝工程理念在这里得到了传承,通过开展课堂展示、师德演讲、读书活动、教学沙龙,教学大比武、基本功训练等活动,拓宽了青年教师培养路径。”集团化办学优势让教师队伍素养稳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不断提高,让更多学生能够在家门口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
泰州:全面推行弹性上放学机制多元化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
据了解,“十三五”以来,泰州市高度重视教育事业发展,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开展“关爱留守学生、争做教师妈妈”系列活动,全面推行弹性上放学制度,率先出台课后延时服务实施意见,切实解决家长的后顾之忧。持续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加快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全市域创新推行校园周边“交通岗、治安岗、城管岗、食安岗、文化岗”管理模式,建立全省首个学校安全教育实训基地,累计线上培训教师1.3万余名,线下实训教师近万人,获评安全教育实验区“全国示范单位”。“十四五”期间泰州将持续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构建起充满爱心、富有活力、开放进取、公平公正的高质量发展教育机制,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和获得感。
泰州实验小学(东区)学校,是一所2018年入选“中国好人榜”,成为新时期师德建设的新标杆学校。学校特色项目教师妈妈品牌建设分为1.0 时期聚焦帮扶,让留守儿童更有获得感。2.0时期 聚焦品格,让参与儿童更有成就感。3.0时期 聚焦可持续,让品牌建设更有生命价值三个阶段。2020年6月,党员教师妈妈爱心驿站入选江苏省“一校一品”党建文化品牌项目。“男教师妈妈”陈茂林表示,男教师帮助结对学生在学习和精神鼓励相对多,女教师妈妈对结对学生的生活关心更多。学校创立了一套适合城乡接合部教育的工作方法【简称9162工作方法】即九大特色活动、一套关爱课程、六个规定动作。走进新时代“办适合的教育,教给学生一生有用的东西”用母爱诠释教育的真谛,用责任守望孩子的成长。
泰州姜堰区东桥小学教育集团东板桥校区,下午四点多学校已经开始放学,记者走进校园看到一条雕龙画凤的传统长廊里,近20名孩子一会儿用手撑着下巴,一会儿涂几笔,一会儿盯着画板游离在童话与梦幻之中,教美术的石老师介绍,这里是学校水粉社团成立于2020年,学生放学后自带水粉颜料和笔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作画,学水粉画以女生居多,完成一幅水粉画大概需要一周半左右时间。据蒋副校长介绍,东板桥校区目前有2000多名学生,2017年春季学期率先启动延时放学课后服务工作,本学期申请推迟放学的学生有1500人,学校组成29个托管班,设定了“温故知新”、“品味经典”、“张扬个性”三大板块形成弹性服务套餐。据学生家长反映“弹性放学课后服务”让学生受益,让家长放心,提升学校的满意度和美誉度!
22日下午,记者在泰州市姜堰区城西实验学校探访了“阳光食堂”智慧监管服务平台运行情况,据学校相关负责人介绍,“阳光食堂”智慧监管服务平台能为每年学校食堂1.2亿民生资金安全高效使用,为姜堰10万孩子安全、放心就餐提供保障。目前学校食堂的学生伙食标准是午餐9元、晚餐7元,平台的有效监管压降食堂平均运营成本10%,从而提高学生伙食质量。
据悉,泰州市姜堰区教育局先后出台了《姜堰区学校食堂物资招标采购管理办法(试行)》等4 项配套规章制度,确保“阳光食堂”平台在运行过程中有章可循。(李昌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