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根据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结合新技术和新产业转型需要,不断优化专业布局、升级实训环境、加大技术创新、提升培养质量,积极推动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为提高职业教育适应性,服务区域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一是服务企业技术创新。服务数字化转型战略,成立技术研发中心。成立建筑工程协同创新研究中心、数字建造BIM研究院、装配式建筑深化设计中心、建筑智能化研究中心、新能源智能汽车研究中心等25个。基于虚拟仿真和数字技术,改造和升级实习实训基地。对装配式建筑吊装、虚拟仿真、建筑智能应用等实训室升级改造,完成海绵城市技术馆、智慧物流,车联网5G通讯系统、智能网联试验车、半实物仿真测试实训基地项目论证。为企业智能化赋能,深度开展技术服务。参与市轨道交通7号线工程土建施工项目高压线施工方案研制,师生合作项目“苏州古典园林复原”被苏州园林博物馆收藏,为德国国际合作机构(GIZ)举办新工艺、新技术培训,参与中亿丰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加拿大五台山仿唐建筑数字化建设项目并获全国行业项目评比一等奖,开发汽车软触开关耐久性测试等设备数十项。
二是服务新产业人才培养。对接新兴产业,动态调整专业,优化专业布局。近年来,先后增设城市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智能建造、装配式建筑等新兴专业或方向7个,50%专业群获评省级现代化专业群,实现人才培养和产业发展需求全方位融合。引入行业标准,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以前沿技术项目为载体,按照工作领域、典型任务、职业能力需求,导入8家企业内部考核认证体系,试点6个1+X证书制度项目,构建“平台+模块”课程体系;融入行业标准,开发基于活页式、手册式教材的项目化课程,编写新型项目化教材。校企合作开发核心课程27门,建成市级以上精品课程(资源)6门,开发项目教材30本。建立企业学院,务实推进校企协同育人。依托地方政府的政策支持,先后与行业内的龙头企业建立31家教师工作站和企业工作站,12个企业学院,开展18个现代学徒制项目,坚持课堂教学与企业生产实践相互融合,教学内容与技术发展同步,教学质量与企业评价对接,形成产学合一的办学模式。
三是服务区域一体化发展。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沪苏同城战略,全力服务区域经济转型升级。面向长三角推荐就业,为区域发展提供人才支撑。生源100%来自长三角地区,学生100%长三角地区就业,大量学生在青浦、湖州、马鞍山等长三角等地区就业。成立职教协作组织,不断扩大服务范围。牵头成立苏州汽车、轨道交通职教集团,直接服务沪苏同城交通一体化发展战略,与长三角区域112家企业建立产学合作关系。参与全国智慧交通与智能网联汽车、装配式建筑教学资源共建共享等11个国省市级别的职教集团、产教联盟。主动融入上海职教改革,助力沪苏职教协同发展。成为华师大课程改革基地,开发基于项目课程的活页式教材,参与华师大教育部教材基地重点课题。加大同浙江、上海、安徽等地职业院校互动和交流。
学校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获批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全国职业院校数字校园样板校,获批江苏省高水平示范性职业学校、江苏省高水平现代化职业学校、江苏省文明校园,为首批1+X证书制度试点院校,连续三次被江苏省人民政府授予“高技能人才摇篮奖”。学生参与全国大学生挑战杯竞赛获得银奖,学生获国家级奖项 19次,获省级奖项 150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