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专题报道 > 2020年专题 > 全省研究生教育会议 > 媒体报道
强化省级统筹聚焦内涵建设
——江苏加快推进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纪实
发布日期:2020-10-16 11:20 来源:《江苏教育报》 浏览次数: 字体:[ ]

本报讯(记者 缪志聪 王玭 任素梅)“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背景下,研究生们要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坚韧拼搏!”9月14日,省教育厅在南京举行江苏研究生“开学第一课”活动,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王泽山院士给全省近22万在校研究生作了题为《刻苦完成学业,为国忠诚奉献》的报告。这是我省建立研究生“三全育人”的实践探索之一,也是省级层面首次举办该活动。

作为国民教育的顶端和国家创新体系的生力军,研究生教育承担着高端人才供给和科学技术创新的双重使命。今年7月29日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在北京召开,江苏作为唯一省级政府代表发言交流。近年来,我省在稳定扩大研究生教育规模的同时,坚定不移地走内涵式发展之路,深化综合改革,努力提升培养质量,适应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需求,为江苏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教育强省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作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

强化省级统筹综合改革不断深入

日前,《江苏省学士学位授权与授予管理办法》出台,这是我省学士学位管理工作中首个规范性文件,也是进一步改进和加强学士学位授权与授予工作、提高学士学位授予质量、促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有效举措。

加强顶层设计,是保障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前提。近年来,我省通过调整存量、培育增量的方式,不断优化研究生教育的层次结构、类别结构和学科结构,研究生教育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区域发展的结构适应性显著改善。

在疫情防控期间,省教育厅更是克服诸多困难,千方百计推进研究生事业发展,推动改革深化,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今年省教育厅首次开展江苏高校研究生教育综合评价工作,用了半年时间精心研制了《高校研究生教育工作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将评价结果与省级专项经费、项目安排和资源配置挂钩,充分发挥“指挥棒”作用和“风向标”作用,对推动高校更加重视立德树人、更加重视内涵质量发挥了明显作用。

“疫情虽然给工作生活带来诸多不便,但深化改革、推进发展的步伐慢不得、等不得、松不得。”省教育厅厅长、省委教育工委书记葛道凯表示,江苏是全国首批深化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省份,也是博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试点省份,当前尤其要强化战略性思考、系统性谋划、协同推进。

江苏省委、省政府历来重视教育,切实把研究生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教育工作全局当中去统筹谋划和推进,加大政策、经费、项目的支持力度。“十三五”以来,全省地方高校研究生教育经费年均达43亿元,近十年年均增长约8%,每年省级财政安排高水平大学专项建设经费34亿元。

近3年,省委、省政府每年均将高水平大学建设、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等纳入重点督查范围,有力地推动了改革进展,并专门成立了分管副省长担任组长,由组织、宣传、编办、发改、教育、科技、工信、财政、人社等9部门组成的高水平大学建设领导小组,定期研究全省高校学科建设和研究生教育工作。

在省委、省政府支持下,全省现有15所“双一流”建设高校、43个一流建设学科,12所地方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178个省级优势学科,这些育人平台拥有充足的建设经费、先进的科研平台和高端的师资团队。

与此同时,全省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也不断深入推进,先后出台了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基地建设规划和管理办法、专业学位研究生论文抽检标准和评优办法,建立了省级工程类研究生慕课中心和若干类别案例教学资源库。我省还大力推进博士研究生培养模式“五项改革”,从落实奖学助学经费、开展寓教于研、国际联合培养、导师招生配置、建立考核淘汰机制等5个方面系统化推进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果。

“近期,我们正在研究制订《‘十四五’江苏学位和研究生教育发展规划》,将更加主动地对接国家重大战略和区域发展需求,科学布局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科研创新。”葛道凯介绍说,当前,江苏教育系统正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研究生教育工作的重要指示,即将出台的《江苏省研究生教育质量提升计划(2021-2025年)》,将全面部署新时代江苏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

抓好产教融合服务全省高质量发展

紧密结合国家战略和发展实际,江苏优化调整研究生教育类别结构、学科结构,推动研究生教育更加契合高质量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要求。“近几年我省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安排中,招生指标增量基本上全部用于招收专业学位研究生。”省教育厅一级巡视员洪流介绍说,目前我省在校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达10.2万人,占硕士研究生总数56.7%,2020年预计将占60%,全省已经形成学术型和专业型研究生协调发展的人才培养格局。

目前,我省高校现有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覆盖12个学科门类101个一级学科,43%的优势学科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密切相关,解决了诸多重大技术难题。南京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优势学科带头人王泽山院士,研究和解决了废弃火炸药再利用的有关理论和综合性处理技术,实现了资源化再利用,改善了安全,降低了公害,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明显,他发明的高密度火药装药技术已推广应用。

在开展技术攻关和理论原创性研究的同时,我省高校优势学科还针对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科技创新需求,将服务地方发展作为学科建设的重要任务,捧出了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技术成果。东南大学优势学科“土木工程”开展科技攻关,成果应用在国内外诸多重大工程监测中;中国矿业大学优势学科“测绘科学与技术”以徐州潘安湖采煤塌陷区综合整治为示范,助力采煤塌陷区华丽转身;苏州大学优势学科“光学工程”围绕光电显示、绿色能源、航天遥感、激光技术等方面进行重点研究,多项科研成果和专利成功应用在国家级证卡安全和光电显示等重要领域……

此外,我省还于2010年开始率先实施产业教授制度,通过选聘科技企业家到高校担任产业教授,引企入教、引企入研,实现高校与企业创新资源的深度对接。“产业教授体现的是‘产业’+‘教授’的结合,其实质就是推动教学、科研、经济三者的融通、融合。”葛道凯说。

据悉,我省目前已遴选六批次1601人次研究生导师类产业教授到省内30多所高校任职,涉及化工、信息、文化、金融、医药、农林等30多个领域,辐射1081个企业,每年有6000多名研究生专业能力因此得到提升。产业教授制度搭建了一个产业界对接教育界、创业价值对接创新价值的高端平台,为推进科技强省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

严守“质量关”盯紧培养全过程

优质生源是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前提条件。江苏高校坚持完善研究生生源保障体系,包括优化招生计划配置等,建立优质生源激励机制。据统计,来自“双一流”高校的生源占全省高校研究生总招生数的37.77%。

“不潜心学习,就毕不了业。”洪流介绍,近年来江苏积极构建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和监督体系,特别是推动高校建立健全研究生分流淘汰机制、时限终结机制和学术不端零容忍机制,动真格推动“学位挤水”,努力把好研究生教育质量“出口关”。2018年,全省应届毕业研究生按期毕业4.2万人,延期毕业7256人,分流淘汰682人。2019年,全省应届毕业研究生按期毕业4.2万人,延期毕业8266人,分流淘汰758人。

导师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承担着重要角色,更是培养质量的保障。近年来,我省聚焦研究生导师职业道德问题,首次明确研究生导师职业道德规范“十不准”,确立“红线”,建立负面清单。以苏州科技大学为例,2019年,该校355名导师通过招生资格审核,但因学术成果未达到学校《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招生资格审核办法》要求,50名导师暂停当年招生资格。

在严格导师资格的同时,近年来,江苏高校在推进协同育人等方面进行了许多探索,把企业导师“请进来”,把研究生“送出去”,连续9年开展研究生工作站建设。目前共建成省级研究生工作站4361家,吸引6000多名高校导师、8000多名企业导师和数万名研究生进站开展科研活动。

身处新药研发的第一线,中国药科大学依托优势学科建设,通过整合资源、创新机制、转移成果、自主创新,打造出完整的新药研发产业链和全方位人才培养体系。2010年,圣和药业与中国药大正式成立研究生工作站。公司根据新药研发链,从药物发现、开发到临床,设置了不同药学专业培养方向,为学生匹配相应领域的专家级优秀技术人员作为其校外导师。

自2017年起,我省还以研究生科研创新实践大赛、暑期学校、学术创新论坛为平台,陆续推出一系列研究生科研创新实践活动,数量不断增多,机制愈加成熟,成效愈发突显。全省各培养高校积极引导学生将个人职业生涯发展与经济社会需求同向同行。据统计,全省博士毕业生留苏就业2076人,占博士实际就业人数的57.6%;硕士毕业生留苏就业23271人,占硕士实际就业人数的59.6%。

“到2025年,江苏将形成布局结构更加优化、培养机制更加完善、资源配置更加合理的研究生教育体系。到2035年,江苏在学研究生规模达到33万人,其中博士研究生力争达到6万人,初步建成具有江苏特色的研究生教育强省。”洪流说。

来源:《江苏教育报》  2020年9月23日  第1版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