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专题报道 > 2020年专题 > 高校优势学科服务江苏高质量发展 > 经典案例
中国矿业大学:助推矿区生态恢复,树立中国标杆
发布日期:2020-01-16 10:53 浏览次数: 字体:[ ]

2017年12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后首次地方考察选择了徐州,考察中潘安湖生态修复工程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肯定。他指出:“资源枯竭地区经济转型发展是一篇大文章,实践证明这篇文章完全可以做好,关键是要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塌陷区要坚持走符合国情的转型发展之路,打造绿水青山,并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中国矿业大学测绘科学与技术学科一直是潘安湖生态修复的坚强支撑和创新力量。“塌陷区综合整治涉及采矿工程、测量工程、生态修复、土地复垦、景观生态学和土地科学与技术等多个学科。一个区域的治理,精准测绘是基础,科学规划是关键。矿大在这方面研究很深,有独特的技术优势。”中国矿业大学环境与测绘学院执行院长张绍良教授说。

近年来,在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的支持下,中国矿业大学测绘科学与技术学科组建了由数十名不同领域专家学者构成的团队,依托老工业基地资源利用与生态修复江苏省高校协同创新中心,协同徐州市国土资源局、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自然资源部土地整治中心等,以潘安湖采煤塌陷区综合整治为示范,坚持绿色发展、生态优先理念,开展了一系列科技攻关,助力采煤塌陷区华丽转身。

采煤塌陷区变身大花园

“是潘安湖的生态修复,让我换了个活法!”在江苏徐州贾汪区马庄村,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徐州香包”代表性传承人、80岁的村民王秀英如是说。

2010年前,徐矿集团权台矿和旗山矿的采煤塌陷区域,坑洼破败、灰头土脸,和美丽一点儿关系没有。“黑、脏、乱”是它的真实面孔,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灰,是当时周边居民的真实生活写照。

2010年3月,贾汪区正式对潘安湖采煤塌陷区实施改造,在测绘获得采煤塌陷形成的地形地貌基础上,利用前沿土地复垦技术对采煤塌陷破坏的土壤进行重构,恢复土地生态调节功能,在原来一片废墟的塌陷地上,建设成了总面积10平方公里,其中水面7000亩、湿地景观2000亩的国家级风景区,成为全国采煤塌陷治理、资源枯竭型城市生态环境修复再造的样板。

矿大智慧助力潘安湖变身

面向潘安湖采煤塌陷区综合整治的技术需求,矿大测绘学科团队开展了一系列科研攻关:基于空天地多源一体化监测,进行区域煤炭开采地表形变预测和残余变形分析,科学地指出在塌陷区实施综合整治工程的可行性;完成了潘安湖采煤塌陷区水土资源调查、开采沉降预测、采煤塌陷区生态修复规划、采煤沉塌区土地复垦、采空区抗变形等关键科学研究,开发了矿地一体化地理信息系统及管理技术平台;提出了塌陷区水土资源综合调控技术的湿地建设规划,将土壤重构、采煤塌陷地复垦、塌陷土地地貌重塑、塌陷区景观再造、采空区建筑抗变形等技术集成和应用到潘安湖采煤塌陷区建设工程,并建设了国土资源部 “黄淮海采煤塌陷地土地利用野外基地”,全过程监测潘安湖生态演变过程,为潘安湖湿地建设和维护提供科技支撑。

在矿大测绘学科的支持下,潘安湖采煤塌陷区以 “宜农则农、宜居则居、宜生态则生态”为综合治理原则,全面改善项目区域生产生活生态“三生”空间功能定位,实现了 “基本农田再造、采煤塌陷地复垦、生态环境修复、湿地景观开发”四位一体目标,将一片沼泽杂芜、稼穑不生的采煤塌陷之墟,改造成为具有北方特色、最美乡村湿地的国家级 AAAA级景区,打造了全国采煤塌陷地生态修复治理样板工程,助推贾汪区实现了由 “一城煤灰半城土”到 “一城青山半城湖”的华丽转身,为资源枯竭型城市生态环境修复再造树立了典范,引起了国内外主流媒体的高度关注。中央电视台 《新闻联播》 《焦点访谈》 《科技之光》等栏目,以及《人民日报》《新华日报》《国土资源报》等多家有影响力的新闻媒体进行了报道,国土资源部多次召开会议进行推介,辽宁、安徽、山东、甘肃、广东等地前来参观学习,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影响。

矿地融合解矿地矛盾 生态伤疤获生机焕发

徐州是我国华东地区重要的煤炭基地,境内有徐州矿务集团、中煤集团大屯煤电 (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华润天能徐州煤电有限公司三个大型国有矿山企业及部分地方煤炭企业,最多时达300余家。长期煤炭开采对区域耕地、生态等造成严重破坏,矿地矛盾突出。

潘安湖采煤塌陷区为权台矿和旗山矿地下采煤塌陷区域,总面积1.74万亩,是贾汪区内面积最大的采煤塌陷地,区内积水平均深度4m以上。长期以来该区域坑塘遍布、荒草丛生,生态环境恶劣,又因村庄塌陷,造成当地农民无法耕种、无法居住,形成了严重的历史包袱。

作为矿地融合的倡导者和实践者,矿大测绘学科研究团队秉承绿色发展理念,结合徐州资源禀赋和潜力优势,以优化国土开发格局、科学配置国土资源为导向,着眼生态国土建设,创新推进矿地融合,解决采矿引起的地表沉陷积水、压煤村庄搬迁安置、生态修复等矿地矛盾。

近年来,围绕“采煤塌陷地整治与生态修复”,中国矿业大学测绘科学与技术学科组建了骨干科研团队,承担了科技部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重点研究计划课题、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等多项国家级研究课题,在Science等期刊上发表高水平论文37篇,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奖1项,省部级奖项4项。

在接受新华社 《经济参考报》、人民网、新华网等媒体采访时,科研团队汪云甲教授表示,采煤塌陷地的精准开发、精准生态修复对测绘技术提出了更高要求。下一步,研究团队将利用空天地多传感器、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综合信息采集,指导开发,同时把碳排放考虑进去,在现代大数据技术支持下,融合生态学、采矿学等理论和技术,往精准生态承建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