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年度重点工作
2018年度省政府十大主要任务百项重点工作
有关教育内容上半年进展情况
发布日期:2018-12-01 21:15 浏览次数: 1173 字体:[ ]

2018年上半年,省教育厅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解放思想,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破解发展难题,推进全省教育高质量发展,按时序完成了《省政府2018年度十大主要任务百项重点工作》涉及我厅的各项目标任务。

一、推动高校科教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进一步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

继续组织江苏教育界与产业界对话对接活动,推动高校科教融合优势向经济发展优势的转化,促进江苏文化产业、生态文明建设等领域内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

4月,省教育厅会同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共同举办“2018中国·南京文化产业产学研深度融合发展峰会”,集中展示江苏高校文化产业产学研融合成果,协同打造江苏文化产业产学研共生共赢平台,全力助推江苏经济、社会、文化高质量发展,同时对接南京“两落地一融合”工程,支持南京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名城。峰会现场共有16个校企合作项目签约,其中14个项目落地南京。全省近70所开设文化产业相关专业的高校代表、13个地级市宣传部门代表、部分文化企业界代表共300人参加峰会。

5月,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徐州时对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指示要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做好资源枯竭地区经济转型发展这篇大文章,以“创新引领发展 产教深度融合 推进城市转型 共建美丽中国”为主题,省教育厅会同省国土资源厅、省环保厅、徐州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活动”。活动举行中国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与乡村振兴研究中心揭牌和江苏高校资源环境类协同创新中心联合体启动仪式。7所高校与12家政企代表分别签订合作协议。徐州市、滁州市、宿迁市、抚顺市、毕节市、宿州市等资源型城市联合发布由中国矿业大学发起的《潘安湖宣言》,倡导资源型城市转型与生态文明建设共识行动。

二、推进江苏高校科技创新创业“双百”工程,支持高校转化重大科技成果100项,扶持高校师生创办的科技型企业100家

    在梳理国家和省有关创新创业政策、充分考虑学校实际需求、借鉴吸收兄弟省市有关政策措施的基础上,形成江苏高校科技创新创业“双百”工程实施方案初稿。之后专门组织南京大学、东南大学等高校分管校领导或创新创业部门、科研管理部门、技术转移中心、大学科技园具体负责同志召开研讨会并征求意见。并于5月2日报送省政府审批。

三、深化教育改革开放,制定《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开展50个左右基础教育前瞻性教学改革试验项目和一批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实施留学江苏行动计划,外国留学生规模政府达10﹪

    1.制定《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

1月,形成《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初稿。初稿形成后,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讨,并征求了各设区市教育局以及30所高校的意见,听取了省有关部门的意见和建议。4月上旬,经省教育厅党组会审议,将《实施意见》报省政府,提请以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名义印发。4月下旬至5月,省政府办公厅征求了13个设区市政府和29个省有关部门的修改意见,并对文件作了进一步修改完善。6月4日,吴政隆省长主持召开省政府常务会议,对《实施意见》进行了审议。6月11日,娄勤俭书记主持召开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二次会议,审议了《实施意见》,并要求根据会议讨论情况进一步修改完善,按程序下发实施。目前,《实施意见》正按程序报省委省政府领导签发。

2.开展50个左右基础教育前瞻性教学改革试验项目

    2月8日,省教育厅办公室印发《关于做好2018年基础教育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项目和中小学生品格提升工程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就2018年江苏省基础教育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项目申报工作进行了具体部署。5月4日,开展项目答辩评审,确定面向基层的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索项目49个、全省基础教育教学改革重大研究项目9个。

3.开展一批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点项目

3月下旬,省教育厅印发了《关于申报2018年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点项目的通知》,对申报工作进行了部署。各高校十分重视申报工作,认真组织申报,层层遴选把关,按程序向省教育厅提交了申报材料。共有94所高校报送了申报材料,其中本科、专科院校各占一半。6月25日,省教育厅组织专家对各高校申报的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点项目进行了评审,评出正式项目20个、培育项目10个。目前,评审结果正在公示。

4.研究制定《江苏学校招收和培养国际学生管理细则》

3月组织重点高校座谈,组成《细则》文件草拟小组,确定河海大学为牵头单位,并商定调研提纲框架;5月向全省招收外国留学生高校下发《细则》调研提纲,并收集调研材料;6月召开部分代表高校调研座谈会。目前,文件已经进入草拟阶段。

5.修订茉莉花奖学金管理办法

3月组织高校座谈,了解修改需求。4月-5月,在综合高校修订意见的基础上形成修订初稿。目前文件正在征求意见阶段,将于近阶段与厅财务处会商。

6.外国留学生英文授课精品课程和短期项目评审

省级外国留学生英文授课精品课程共有44所学校申报187门课程,共遴选出49门省级外国留学生英文授课精品课程、64门省级外国留学生英文授课培育课程。短期项目共有53所学校申报 86个项目。共遴选出52门外国留学生短期项目。今年目标已经圆满完成。

7.茉莉花奖学金分配

2018年省财政拨付专项资金4211万元,资助1909名学生,其中包含茉莉花老生344人、新生1565人(东盟奖学金87人、友好协议5人、部分奖学金292人、优才计划项目1181人)。今年目标已经圆满完成。

四、促进基础教育优质发展,出台《关于加快和深化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开展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区和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县(市、区)创建工作,建设幼儿园课程游戏化项目30个、小学特色文化项目40个、薄弱初中质量提升工程项目40个、普通高中课程基地项目40个,特殊教育发展工程项目40个左右,启动高品质高中建设工作

1.研究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快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开展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区和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县(市、区)创建工作

    已提请以省政府名义印发。对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区评估细则、实施办法进行修订,待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发布后,对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区建设评估工作进行研究部署。修订并发布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市、区)督导评估标准,召开全省教育督导工作座谈会,具体部署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市、区)督导评估工作。

2.各类基础教育工程项目

开展幼儿园课程游戏化项目评审,确定项目34个;开展小学特色文化、薄弱初中质量提升工程及普通高中课程基地评审,确定项目141个;开展特殊教育发展工程项目评审,确定项目50个。同时,通过项目实施指导中心,对项目实施推进进行专门指导。拟定项目资金分配方案,完成项目资金申请。全省新建改扩建幼儿园立项46所,开工38所,主体封顶22所,竣工验收19所,交付使用23所。

3.高品质高中建设

研究推进高品质高中建设,印发《省教育厅关于高品质示范高中建设的意见》(苏教基〔2018〕12号)。

五、加快职业教育融合发展,建设一批现代化示范性职业学校、优质特色职业学校,深入实施现代学徒制

1.建设一批现代化示范性职业学校、优质特色职业学校

组织全省2018年现代化示范性和优质特色职业学校材料申报,全省共有45所学校申报评估,其中35所学校申报省现代化示范性职业学校评估,10所学校申报省优质特色职业学校评估。印发《省教育评估院关于省现代化示范性优质特色职业学校评估现场考察工作的函》(苏教评院函〔2018〕8号),组织专家组分2批15个组对29所学校进行了现场考察,根据现场考察意见确定通过现场考察、进入答辩论证环节的学校名单。印发《省教育评估院关于组织江苏省现代化示范性和优质特色职业学校评估答辩的函》(苏教评院函〔2018〕13号),组织学校进行答辩。

2.深入推进现代学徒制试点

印发《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做好2018年度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通知》(苏教办职函﹝2018﹞3号),明确要求各设区市教育局、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认真组织申报第三批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做好第二批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年度检查和第一批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验收总结等工作。

组织我省第一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进行验收总结和第二批试点单位进行了年度自我检查。结合省级试点工作,广泛发动有条件、基础好的单位申报国家第三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印发《江苏省教育厅关于报送第三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申报材料的函》(苏教职函〔2018〕11号),经学校自愿申报、设区市初审、省级专家评审,择优推荐15所职业院校为上报教育部第三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

六、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发展,制定“双一流”建设高校经费支持政策,安排省级专项经费支持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继续实施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工程和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完成258个江苏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一期项目建设任务

1.“双一流”建设高校经费支持政策

根据省政府领导专题会议精神,省教育厅会同省财政厅,制订了“双一流”建设高校配套支持政策,对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的15所高校给予经费支持,并于6月19日报省政府办公厅。

2.高水平大学建设工程

5月,省教育厅制订了2018年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全国百强省属高校绩效评价和申报评选工作方案,并报省政府。7月3日,省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开展了2018年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全国百强省属高校绩效评价和申报评选工作,对上一年度获得省级财政综合奖补的12所省属高校进行绩效评价,对5所新申报省属高校开展评选。

3.优势学科建设工程

持续推进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对165个优势学科二期项目(含28个省重点序列学科)从学科建设成效和资金审计两个方面进行验收。经专家评审,165个学科建设成效显著,取得了一批标志性成果,全部通过了项目验收。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江苏高校80个学科进入A+,其中68个学科为优势学科二期项目。43个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建设学科行列,全部为优势学科二期项目。截至2018年5月,江苏26所高校的116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同类学科排名前1%,进入机构数和学科数位列全国第一和第二。

根据《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方案》,高校优势学科三期项目将立项建设优势学科(含培育)170个左右。经商省财政厅,建设期为2018年—2021年。5月下旬,省教育厅将优势学科三期项目遴选方案报省政府审定。

4.品牌专业

完成省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一期项目2018年专项经费下拨工作,共投入4.692亿元。启动2017年江苏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一期项目年度报告工作,重点考核各品牌专业的主要建设成果、经费使用及绩效等,目前已完成258个专业年度报告的提交。

七、积极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成100个标准化社区教育中心、20个省教育服务“三农”高水平基地

组织召开2018年度全省社会教育工作座谈会,系统部署项目建设工作。省教育厅办公室印发《关于做好2018年江苏省教育服务“三农”高水平示范基地申报工作的通知》和《关于做好2018年省级社区教育示范区及标准化社区教育中心申报工作的通知》,明确建设要求和进度,确保优质高效完成既定目标。组织专家修订省级社区教育示范区和省标准化社区教育中心建设指标,加大对苏北等薄弱地区社区教育机构建设的指导和帮扶力度。举办2018年省教育服务“三农”高水平基地负责人培训班,提高基地创建质量。组织专家对全省25个申报省教育服务“三农”高水平基地的单位进行材料审核和现场考核,确认其中20个基地符合建设标准,目前已进入公示阶段,预计7月份发文公布。

八、加强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实施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年专项行动,选聘江苏特聘教授70名,新增中小学幼儿园教师2万人,招收乡村教师定向师范生2000名左右

1.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年专项行动

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专项工作的通知》精神,结合我省实际,我们研究制定了《2018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专项工作实施方案》,已经上报教育部社科司并正式实施。

高校优秀青年思政课教师的选育工作进入专家评选阶段。5月,制定印发《江苏省高校优秀青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领航·扬帆”计划实施方案(试行)》,并发文部署开展高校优秀青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领航·扬帆”计划培养人选推荐选拔工作,目前,申报审核工作已经结束,正在进行专家评审。预计6月底前完成评审工作,7月初公布遴选结果。

2.选聘江苏特聘教授70名

印发《省教育厅关于开展2018年江苏特聘教授选聘工作的通知》苏教师函﹝2018﹞2号。今年,全省30所高校共上报江苏特聘教授推荐人选150人。6月5-6日,我厅召开2018年江苏特聘教授评审会议,确定了75名江苏特聘教授入选对象(部属高校22人,省属高校53人),其中从海外引进66人,本校在职教师9人,平均年龄36周岁。6月8-14日,名单已在江苏教育网公示。选聘结果将报省江苏特聘教授选聘工作指导协调小组会议审定。

3.新增中小学幼儿园教师2万人

据各市上报的数据,全省上半年共招聘中小学幼儿园教师24936人(其中幼儿园4097人,小学12783人,初中5229人,高中2198人,中职629人)。

4.招收乡村教师定向师范生2000名左右

2018年,我省继续开展乡村教师定向培养工作,目前,已经安排招生计划2653人,其中本科计划2468人,五年制专科计划185人。本科层次仍由江苏师范大学、南通大学、扬州大学、淮阴师范学院、盐城师范学院、南京晓庄学院和江苏第二师范学院等7所高校承担培养任务,五年制专科层次由南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承担培养任务。

九、着力解决学前教育资源不足问题,推动各地编制完善学前教育设施布局规划,新建改扩建幼儿园300所

指导各地按照《江苏省学前教育设施布局规划指南》,修编本地学前教育设施布局规划。启动学前教育设施布局专项规划审查工作,联合省住建厅下发学前教育设施布局规划专项审查通知。协助省财政修订学前教育省级奖补经费使用管理办法,待新的管理办法发布后,对省奖补经费进行分配。全省新建改扩建幼儿园立项46所,开工38所,主体封顶22所,竣工验收19所,交付使用23所

十、印发《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管理切实减轻学生课外负担的若干意见》,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

年初启动全省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工作。联合省民政、人社、工商等部门及时转发《教育部等四部门关于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外负担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的通知》,研究制定《江苏省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方案》。建立健全工作推进机制,及时召开会议动员部署,对全省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工作进行部署,明确治理重点任务、部门职责分工、各阶段时间节点和具体工作要求。建立专项治理情况月报制度,印发《关于认真做好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排查摸底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按照统一要求,对以中小学生为主要培训对象的培训机构开展拉网式、全覆盖排查摸底,对中小学生参加学科类校外培训情况全面普查登记。截至目前,全省已摸排校外培训机构31618家,排查中小学校4536所。

十一、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70%以上

18年我省高校毕业生56.2万人,比上年增加0.6万人,截止7月6日,毕业生就业率达69.2%,顺利完成省政府2季度目标。

十二、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和保护

加强家校联动,对留守学生父母、监护人或委托监护人开展教育培训,通过家长会、家长学校、家访、致家长一封信等多种形式,帮助家长转变教育观念和育人方式,共同关注孩子的生活、学习和心理、生理状况,引导孩子健康成长。教育引导家长切实履行监护人法定责任,支持适龄儿童随同已取得居住证的父母在工作地就近入学。

十三、全面落实各项学生资助政策,确保不让一个学生因为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

一季度已将春季学期学前、义务教育、中职和普通高中学段省级财政补助经费3.09亿元下达至各市县财政(其中学前政府资助经费0.4亿元,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生活补助经费1.58亿元,中职国家助学金0.59亿元,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0.43亿元,普通高中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学费资金0.09亿元)。

更新“全省建档立卡、低保家庭、残疾学生就学信息库”,并通过“省学生资助管理系统”分发至各高校、各高中和各市县区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全省学前、小学、初中、普高学段共有建档立卡家庭子女就学信息17.5万人,其中既是建档立卡又是低保家庭学生共9.1万人。

十四、评选一批高校示范马克思主义学院,遴选20所左右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已完成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的评定。经学校申报,省教育厅组织专家遴选,确定东南大学高质量综合评价研究院等20个基地为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南京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等20个基地为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建设基地。

十五、实施50个左右省中小学生品格提升工程项目,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生培养全过程

印发2018年中小学生品格提升工程项目申报通知,组织评审答辩,确定项目52个。依托品格提升工程指导中心,组织专家开展跟踪指导。

十六、制定《关于加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工作的指导意见》,全力办好第十九届省运会

1.制定《关于加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工作的指导意见》

根据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工作的指导意见》精神,配合省体育局围绕进一步完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切实加强青少年体育训练工作、创新发展青少年体育竞赛体系、进一步推进各级各类体校建设、努力完善保障机制、认真做好组织实施工作等六个方面联合开展调研摸底,研制了实施意见的初稿并广泛征求意见。

2.全力办好第十九届省运会

根据《关于举办江苏省第十九届运动会高校部比赛的通知》(苏教体艺【2016】9号)文件精神, 2017年3月28日在航空航天大学召开江苏省第十九届运动会高校部竞赛工作会议,进一步布置各项竞赛工作,并针对比赛中出现的问题,讨论和研制各项规章制度和处理细则。目前,比赛已经接近尾声,绝大部分赛事已经圆满完成,相关组织工作进展顺利。

十七、积极创建教育部国防教育特色学校和中小学国防教育示范校

根据《教育部国防教育办公室关于做好2018年中小学国防教育示范学校遴选申报的通知》(教防办函〔2018〕1号)和《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做好2018年中小学国防教育示范学校申报工作的通知》(苏教办体艺函〔2018〕4号)精神,省教育厅组织专家对各设区市教育局推荐中小学校申报材料进行评审复核,经社会公示后,于2018年4月18日向教育部推荐常州市新北区罗溪中心小学等12所小学、盱眙县马坝初级中学等8所初中和海门市四甲中学等4所普通高中学校申报教育部中小学国防教育示范学校。2018年5月30日,教育部国防教育办公室对2018年中小学国防教育示范学校名单进行公示。

因教育部遴选评审2018年国防教育特色学校通知还未下达,2018年教育部国防教育特色学校江苏省遴选申报工作还未开展。

十八、建立200个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之家”

联合民政厅开展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之家”建设情况,积极参与建设推进工作。加强家校联动,对农村留守儿童监护人或委托监护人开展教育培训,通过家长会、家长学校、家访、致家长一封信等多种形式,帮助家长转变教育观念和育人方式,共同关注孩子的生活、学习和心理、生理状况,引导孩子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