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014000773/2024-00019 | 文 号: | |
发布机构: | 江苏省教育厅 | 生成日期: | 2024-07-11 |
信息标题: | 江苏教育工作简报2024年第14期 | ||
主题分类: | 教育简报 | ||
内容概述: |
第14期
江苏省教育厅办公室 2024年7月11日
河海大学构建“四联动”机制
全面推动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
近年来,河海大学全面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部署要求,加快构建“招生-培养-校友-行业”与就业工作“四联动”机制,做到全链条保障、全过程管理、全方位服务,全力促进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
一、加强招生与就业联动,提升就业“领航力”
一是全面强化组织领导。深入贯彻落实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成立以学校党委书记、校长为组长的招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定期组织开展校院两级领导班子专题会,研究部署招生就业工作,加快构建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协同联动、师生广泛参与的工作机制。二是创新开展特色活动。组织开展学院与职能部门联动访企拓岗、就业创业教学教研课题研讨、学工条线应对招生就业挑战经验交流、优秀毕业生母校招生宣讲、就业典型经验分享会等系列交流活动。结合校院两级“一把手”访企拓岗专项行动,全面深入调研水利、环境、建筑等各行业市场需求和专业就业情况,建立涵盖生源质量、培养能力、就业水平等多因素的专业招生计划测算模型。三是精准优化专业设置。优化完善本科专业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实施专业“绿牌”“黄牌”“红牌”管理机制,根据综合评价结果,有针对性优化专业结构布局,前瞻性设置符合发展新质生产力需求的新专业、新方向,推动专业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耦合。近年来,学校增设智慧水利、智能建造、智能制造工程、大数据管理与应用、应急管理等19个响应国家战略、满足行业发展需求的新专业。
二、加强培养与就业联动,提升就业“硬实力”
一是打造优质教学资源。持续完善人才自主培养的知识体系,开发与整合学科核心课程、前沿交叉课程、特色与实践课程。邀请校外行业企业专家深度参与教材编写,将工程案例、创新理论和前沿技术编入教材、写入教案,着力打造“科学性、先进性、特色鲜明、适用面广”的精品教材,目前已建成51部精品教材、37项教学案例、52项在线课程,有力推动教材开发与就业应用互促互进。二是推动产教紧密融合。依托行业优势、响应国家战略、深化“政产学研用”协同发展,建好用好依托国家级行业头部企业建设的大型集约综合性基地群、研究生联合培养海外基地群,全面实施双导师制度,持续开展大工程育人,为学生提高实操技能提供高端平台。三是促进科教深度融汇。开展长江大讲堂和长荡湖讲坛系列活动,邀请具有丰富工程经验的两院院士和勘察设计大师进行现场教学宣讲,教育引导学生瞄准国家重大战略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组织学生到南水北调、三峡、白鹤滩、双江口等水电开发大型工程,通过现场勘察、实地实验、讨论交流等形式,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术素养与职业素质。以国家重大项目和实践创新项目等为牵引,组织学生参与工程项目中的技术研究,不断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经验与能力。四是持续加强生涯教育。建成职业生涯工作室18个,面向学生开展个体咨询及团体辅导年均超1.5万人次,开展各类普惠式培训、专项求职能力培训220余场,服务总时长超过1万小时。创设“我身边的就业故事”宣传专栏,每年评选30位就业先进典型,用生动的案例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就业观和择业观。学校获批省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示范基地项目,《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课程获全国高校就业创业金课和首届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课程教学赛道金奖。
三、加强行业与就业联动,提升就业“供给力”
一是强化行业对接,提升服务能力。聚焦学科特色产业行业,围绕水利、生态环保、交通、新能源、智能制造等重点领域,开展组团招聘会,持续加强行业对接,获批立项教育部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26个。近年来,学校90%以上毕业生服务于水利工程、大型基建、电力电气、新能源等国家重点行业领域。二是深化校地合作,拓宽就业渠道。主动联合南京、苏州、杭州、常州、徐州、南通等地,共同开展“引才校园行”活动,打造“地方人社组团专场招聘周”活动品牌,邀请200余家用人单位参与活动、开展招聘,新增就业岗位5000余个。三是细化精准服务,促进人岗匹配。分类别、精准化、全覆盖开展校园招聘服务,组织“小而优、专而精”的院系专场招聘会系列活动。面向2024届毕业生累计开展线下宣讲会763场、空中宣讲会163场、各类组团招聘39场,5000余家用人单位参与活动,累计提供岗位11.5万余个。
四、加强校友与就业联动,提升就业“牵引力”
一是用好校友资源,强化激励引导。深度链接企业、校友、学校三方资源,逐步形成学生成长为校友、校友服务学生的闭环式发展体系。邀请优秀校友担任校外兼职职业指导师,每年面向学生开设校友讲堂、优秀校友生涯故事分享会等活动超200场,覆盖学生超1.2万人。二是依托校友企业,开展特色活动。充分利用丰富的校友资源,积极对接行业优质单位,创新开展“职场体验官”特色活动,组织相关专业学生到校友企业参访研学。组织“铜陵行”“扬州行”“无锡行”等校友企业供需对接交流招聘会30余次。三是开展挂职锻炼,搭建桥梁纽带。组织毕业班辅导员在暑期前往水利基建、信息互联网、智能制造等行业的优秀校友企业挂职锻炼,精准研判行业发展需求,当好学生就业的桥梁纽带,目前已组织6批共计130余名辅导员参与挂职锻炼。结合辅导员挂职项目,组建学生团队开展“就业专项”“基层专项”暑期社会实习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到企业一线实践锻炼、提升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