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教育简报
索 引 号: 014000773/2024-00016 文   号:
发布机构: 江苏省教育厅 生成日期: 2024-06-21
信息标题: 江苏教育工作简报2024年第11期
主题分类: 教育简报
内容概述:
江苏教育工作简报2024年第11期
发布日期:2024-06-21 18:14 来源:办公室 浏览次数: 字体:[ ]

第11期

江苏省教育厅办公室                     2024年6月19日

南京市聚焦“三个坚持”

全力推动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南京市聚焦满足人民群众关于“幼有优育”的新期待新需求,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效果导向,精准施策、重点突破,着力推动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

一、坚持促均衡,全面提高幼儿园办学质量

一是聚焦强弱项,着力改善城市幼儿园办学条件。针对位于主城区的集体幼儿园投入相对不足、发展相对滞后等问题,先后实施集体幼儿园安全促进计划及办园条件提升工程、城市集体幼儿园装备与环境提优工程,投入专项资金全面提升集体幼儿园安防水平、办园条件和课程游戏化环境,努力改善城市集体幼儿园园容园貌。二是聚焦补短板,全力提高农村幼儿园建设标准。全面实施农村办园点标准化建设工程,研究出台《农村办园点标准化建设实施办法》,研究制定《农村办园点标准化建设技术装备标准》《南京市农村办园条件基本标准》,从财政投入、结对帮扶、资源建设、师资队伍、教学装备、管理评价等多方面提供全方位支持,不断提高农村幼儿园建设水平。三是聚焦促均衡,努力推动城乡幼儿园协同发展。实施百所幼儿园城乡携手发展计划,建立城乡区域幼儿园协同联动发展机制,通过城乡幼儿园结对帮扶、携手共建,加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努力促进城乡幼儿园优质均衡发展。鼓励各区因地制宜探索集团化办园、共同体发展模式,进一步扩大优质学前教育资源辐射面,促进区域内各类幼儿园优势互补、共同发展。比如,鼓楼区将不同办园性质、不同层次的幼儿园组建为9个发展共同体,以课程和内涵建设为重点,由2所优质幼儿园引领带动8—9所不同性质幼儿园共同发展。

二、坚持夯基础,持续建强幼儿园教师队伍

一是健全完善培训体系。遵循教师职业发展和专业成长规律,坚持幼儿园教师培训全员与骨干并举、城市与乡村统筹、通识与专题兼顾,健全完善覆盖各级各类幼儿园的“市—区—园”三级教师培训体系。其中:市级培训侧重于建好教师教育资源平台,做好示范引领培训项目以及补短性项目;区级培训侧重于做实分类、分层、分岗的全员培训,确保全覆盖、无遗漏;园级培训侧重于做实园本研修,不断强化应用性、实践性培训。二是提升编制管理实效。通过督导考核、“双普”创建、专项资金奖补等途径,督促各区履行主体责任,落实公办园教师编制配备。鼓励创新公办幼儿园机构编制管理方式,在编制不足的区探索实施公办园人员编制备案管理,备案制人员所需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比如,雨花台区按照“骨干人员核编+普通教师备案制+辅助人员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推进备案制教师公开招聘与管理工作,2023年招聘100名幼儿园备案制教师,有力充实了全区幼儿园教师队伍。三是全力培养教学名师。实施南京新时代幼教名师培养计划,通过培养百名左右师德师风高尚、教育理念先进、教育教学水平出色、示范引领作用鲜明的幼教名师,带动全市幼教师资队伍水平整体提升。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借助“名师工作室”“四有好老师”团队等省、市高水平师资培养平台,充分发挥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全国优秀教师的模范引领作用,持续加强高水平幼教师资队伍建设。

三、坚持优内涵,着力打造幼儿园特色品牌

一是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全面提升课程质量。积极推进课程游戏化建设,面向农村乡镇幼儿园和城市薄弱幼儿园,集中建设100所市级课程游戏化项目园,创成22个省级幼儿园课程游戏化项目和12个省级区域推进课程游戏化项目。扎实开展课程基地建设,遴选建设南京市幼儿园课程基地50个,成立6大课程基地研究共同体,支持有条件的幼儿园先行探索、示范引领,带动区域学前教育课程质量不断提升。二是以教学成果为引领,努力形成示范效应。充分发挥龙头园品牌课程的示范引领作用,努力打造以南京市实验幼儿园、鼓楼幼儿园等一批龙头园为核心,以单元课程、综合课程等一系列优秀课程为蓝本的研究共同体、课程共同体。南京市被教育部评为首批“基础教育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推广应用示范区”,在2022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选中,南京市学前教育获奖总数位居全省第一。三是以交流合作为平台,不断优化质量内涵。成立陶行知教育思想幼教联盟,吸引全国45家优秀幼儿园加入联盟,举办“新时代践行陶行知教育思想幼教高峰论坛”,吸收借鉴全国各类优秀幼儿园的先进经验,共同探讨学前教育践行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实践路径。举行“致敬陈鹤琴—中国化、科学化、大众化幼教道路坚守的100年”学术研讨会、“幼儿园综合课程”改革40年学术研讨会,在交流分享、学术研讨中实现互鉴互促、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