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专题报道 > 2024年专题 > 2024全省教育大会 > 笔谈
殷元松:“四项行动” 为学生终身发展注入核心素养
发布日期:2024-11-29 15:06 来源:江苏教育报 浏览次数: 字体:[ ]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近年来,扬州市坚持以核心素养培养为重点,大力实施“四项行动”,着力构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培养体系,致力学生学有所成、学有所长、学有所乐,赋能学生终身发展,让每一个孩子都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实施“体能提升”行动,促进学生体质健康。确立体育“主科地位”,持续推动学校重视体育,引导学生养成每天开展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一是深化体育评价改革。优化调整体育中考方案,加大初中三年学生体育过程性评价比重,将男生1000米、女生800米长跑列为体育中考必选项目,将游泳、“三大球”等项目列为自选项目,培育学生体育运动爱好。定期开展学生体质健康市级抽测和学校体育专项督导,完善“必考项目+校本项目”评价机制,持续改进学校体育工作。二是强化体育课程实施。全面推行义务教育学校“每天一节体育课”,体育活动课由体育教师带班,保证质量,实现“天天练、周周赛”。全市中小学校100%组建体育俱乐部,每年举办市青少年阳光体育联赛、“市长杯”青少年校园足球比赛,建立了市、县、校三级联动竞赛机制,实现“校校有活动、人人能参与”,着力提高青少年体质健康和体育运动竞技水平。三是优化体育设施服务。不断推进学校体育场地改造提升和运动设施器材配备。164所符合条件的中小学体育场地定期面向社会开放,鼓励广大家长在节假日带孩子到校锻炼,共享亲子美好时光。

实施“润心赋能”行动,护航学生阳光成长。大力实施“润心赋能”专项行动,着力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生命健康关爱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一是打造“润心”阵地。推动中小学校开齐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课,全部建立心理咨询室并按时开放,认真筛查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并建立“一生一档”。成立“扬老师润心工作站”,在主城区设立“润心驿站”5个,线上线下相结合,面向“一小(孩子)一大(父辈)一老(祖辈)”提供心理咨询、家庭教育指导等志愿服务。二是建强“润心”队伍。在中小学校全部配备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基础上,2024年新招聘心理健康教育教师25名,专项培训267人次,实现全市城区中小学校和乡镇中心学校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配备全覆盖。市级“润心赋能”专题培训1.48万人次,提升广大教师关爱学生生命健康的意识和能力。三是凝聚“润心”合力。全面推进扬州全国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实验区建设,建成投用实验区实践中心,全市中小学校100%建成家长学校,常态化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学校、属地通力合作,为留守儿童等特殊学生群体建立“关爱专班”,个性化跟踪帮扶;积极挖掘社会育人资源,着力净化网络和学校周边环境,学校、家庭、社会齐心协力,共同助力广大青少年学生茁壮成长。

实施“美育浸润”行动,提升学生审美品位。全面推进学校美育浸润行动,坚持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促进学校美育工作多样化、特色化发展。一是完善美育课程体系。严格落实艺术课程标准要求,推动各级各类学校开齐开足音乐、美术等美育课程,支持学校因校制宜、各展所长,组建艺术社团,拓展书法、篆刻、舞蹈、戏剧、影视、雕塑、摄影等校本课程,帮助学生陶冶情操,发展艺术兴趣爱好。二是注重美育实践活动。连续多年开展“运河情”中小学师生才艺大赛,积极拓展活动参与面,以“学会、勤赛、常展(演)”为手段,努力让学生在校期间能够参加至少1项艺术活动,掌握1至2项艺术特长。组织全市中小学“班班有歌声”合唱活动,“校、县、市”三级层层展示,实现“班班有歌声、校校有合唱团”。积极选送推介学生参加国家级、省级各类艺术展演活动,展示扬州学子风采。三是培育地方美育特色。着力挖掘地方优秀资源,推进优秀传统文化艺术“进课堂”,每年举办非遗校园讲座(体验课)100 场,全市中小学积极聘请扬州非遗传承人,成立了雕版印刷、剪纸、扬州清曲、扬州评话、扬剧等“非遗”文化社团,让学生学习了解传统文化艺术瑰宝。

实施“科创育苗”行动,培养学生科学精神。积极构建科技创新人才早期培养机制,全面普及科学教育,提升广大青少年创新能力。一是成立科创教育联盟。推动小学、初中、高中建立“扬州市中小学科创联盟”试点,促进师资共用、课程共建、资源共享,探索科技特长学生12年制跟踪培养模式,目前已有联盟校27所,3所学校入选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校。二是建立科创教育基地。加大科技教育投入,以“STEM课程”为主要内容,精心打造了STEM科创活动教室、机器人活动室、无线电测向活动室、木工坊、航模模拟操控活动室、电子百拼活动室、生物探索活动室、VR设计活动室等科创教育和实践基地,广泛开展科学教育。推动馆校协作,充分利用扬州科技馆、航空馆、物理科普教育基地等社会资源,一方面鼓励学生“走出去”,参加科创教育实践活动,另一方面将校外场馆的优质资源、师资“引进来”,推动“智力七巧板”、机器人编程、科普剧排演等科创教育活动纳入中小学课后服务,为学生广泛参与科创活动奠定基础。三是办好科创教育赛事。在全省率先设立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全市中小学生广泛参与,培养了一批“小发明家”,培育了科创土壤和一大批科技创新后备人才。近年来,在省级各类科技竞赛中获奖累计超1万余人次,扬州青少年取得57项国家发明专利,2人获国家级青少年科技创新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