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家庭与社会的育人作用,贯穿在孩子成长和发展的全过程。作为全国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实验区,扬州市近年来聚力打造“家庭教育名城”,在推进“学校好教育、家庭好家教、社会好环境”等方面取得积极进展。日前,现代快报记者跟随江苏省教育厅“教育强国建设江苏在行动”集中采访活动,走访扬州多所学校,实地探访了解校家社协同育人的“扬州经验”。
如何拉近学生、家长距离?校家社活动进课表
扬州市翠岗中学的社团课上,初二(3)班的张顺欣和妈妈王丽正在体验漆扇的制作。这不是王丽第一次加入孩子们的课堂,“本来准备带孩子去东关街体验漆扇,周末比较忙就没去成,这次学校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机会。”在学校和妈妈一起参加活动,张顺欣也非常开心。在翠岗中学,这样的校家社活动已经进入了课表中。
扬州市翠岗中学社团课
“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我们发现很多孩子不愿意与家长沟通,很多家长也不善于和孩子沟通。如何将学生和家长的距离拉近?我们想到了在下午的社团课中安排适当的社团向家长开放。”扬州市翠岗中学校长王昕介绍,学校以主题月特色活动为载体,开展校家社协同育人工作。在学校开设的46个社团中,有将近20个亲子类的社团供学生和家长商讨挑选。除家长外,学校还引进科协等社会力量一起参与到社团中,让学生得到更加全面的发展。
扬州市翠岗中学里的亲子活动
“小朋友们,章鱼有几个触角?”明月幼儿园花都汇校区里,小(2)班家长张中伟正带着孩子们读绘本、讲故事。与在家讲故事不同,许多可爱的小朋友将张中伟围在中间,互动变多了,课堂也更生动。张中伟告诉记者,每学期他会走进课堂三四次,“我也希望通过这种方式给女儿做个榜样。”
明月幼儿园花都汇校区里,张中伟正给孩子们讲故事
在校园里的大部分活动中,都能见到“爸爸”的身影。明月幼儿园花都汇校区执行园长乔颖介绍,幼儿园的爸爸课程从“阳光助教”,到构建爸爸志愿者新型师资队伍研究,再到开设“爸爸来啦”服务幼儿成长的微课程以及现在的“父母成长学院”,在专家引领下,正向校家社共同体建设方向发展。乔颖说,根据调查表的数据统计,现在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更加投入,非常注重如何帮助孩子发展。此外,小朋友对爸爸的崇拜之情、亲近之情也比以前更加深入。
校家社紧密协作,助推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走进扬州市汶河小学,一块块展板映入眼帘,这里呈现的是孩子们调查访问问题后提出的分析与建议。六(1)班的王悦涵与同学们关注的主题为“社区老年人就餐难”,同学们以问题小组、政策分析小组、建议小组与在行动小组展开工作,他们还向民政局、卫生健康委等职能部门发出建议。
扬州市汶河小学里展示的展板
据了解,2005年以来,扬州市汶河小学序列化开展法治教育实践活动,对200多个主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近万名学生走进社会,采用调查、访问等方式,发现公共生活问题,进行相关政策分析,向社会发出倡议,向政府职能部门提出建议,召开模拟听证会。“我们的听证会有学生参与、有家长参与、有社会人士参与,孩子们提出的很多建议也得到了相关部门的关注,产生了极大的社会影响。”扬州市汶河小学党总支书记、校长杨静介绍。
扬州市朱自清中学家庭教育团体辅导活动
扬州市朱自清中学里,展示的一封封家书诉说着父母对孩子的爱。初一(6)班的黄子萌本学期已经写过两三封信了,有些生活中难说出口的事,她就会通过写信与父母沟通。学校学工处副主任段婷婷介绍,写家书、弘扬家风,作为学校重要活动之一,已经持续了五年多时间,“对于家长来说,在表达爱上,可能写比说更直接。”
校园里,以“优化亲子沟通的技巧”为主题的第十次家庭教育团体辅导正在进行,当天的主讲人是扬大教授,也是学校的润心副校长。据了解,学校创立“臻诚”校家社,通过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面紧密协作,共同塑造了一个有助于学生全面健康成长的新生态。“学校是校家社的核心、主体、引领者,也是主要阵地。以学校为主体来做这样一件事,既可以整合方方面面的资源,也可以满足家庭的个性化需求。”扬州市朱自清中学校长谢俊峰说。
扬州将全面推进实验区建设,力争打造成全国样板
“哪个节气即将来临?”“芒种”……办公桌前,邗江实验学校蒋王分校教师余婷正在与4名同学开展品茗思人生活动。在该校,每名学生都配有1名导师,对同学们进行思想指导、学业辅导、心理疏导、生活指导与成长引导。“今天开展的品茗思人生活动,就是对同学们进行思想引导以及心理疏导,由品茶活动让学生联想或感悟生活中的一些道理。”
邗江实验学校蒋王分校品茗思人生活动
记者了解到,扬州全面推行全员育人导师制,为每一名学生配备育人导师,全程关心关注学生成长。邗江实验学校蒋王分校校长丁健表示,从新生入校起,学校就会根据学生实际情况与需求匹配导师。“导师”不仅在学业上给予帮助,在孩子个人成长方面也能起到很大的作用。“孩子会感受到导师的爱一直在延续,不仅从校内延伸到校外,还贯穿在他整个成长的阶段。”
扬州市教育局局长殷元松表示,作为全国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实验区,扬州市坚持以“四好”目标为指引,推动校家社育人目标协同、质量协同、方式协同、资源协同,着力破解校家社“缺位”“错位”“越位”等不协同的问题,努力以校家社协同育人牵引教育高质量发展,切实增强“好地方”“好教育”建设的“向心力”。
为151所城区中小学校和乡镇中心学校配备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推动中小学幼儿园家长学校达标率达100%、进一步加强社区协同育人指导服务站点建设……殷元松表示,未来,扬州将打造更多的优质学校、助力更好的家庭教育、营造更优的社会生态,全面推进实验区建设,力争将扬州实验区打造成全国的样板,让更多学生和家长从中获益。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于露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