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聚焦
南京审计大学:构建实践育人体系 推进产教深度融合
发布日期:2024-06-14 11:10 来源:光明日报-南京审计大学 浏览次数: 285 字体:[ ]

南京审计大学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立足“新文科”实践型人才培养要求,遵循OBE(成果导向教育)理念,坚持“思政引领、科技赋能、学科交叉、产教融合、国际视野、特色发展”的思路,以培养服务国家治理、守护国家经济安全的高素质专业化“经济卫士”为目标,不断完善审计特色鲜明、产教深度融合的实践育人体系。

共建优质实践基地 强化实习实训平台

实践基地是开展实践育人工作的重要载体,学校多年来投入开发多元化、多层次、多维度的实践基地资源,拥有近300家深度合作的优质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涵盖政府机关、事业单位、金融机构、会计师事务所和头部企业,为实践教学活动提供有力支撑。学校与江苏翔晟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等共建江苏省现代智能审计产教融合基地,强调“实践中学习”“团队整体结果”“多门课程的综合整合运用”的Capstone教学理念,打造“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有机衔接的“全场景沉浸”教学模式,强化产学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课程开发、订单培养等环节,促进产教融合形式与内容的统一、程序与过程的融合、动机与效果的一致,有效培养了学生的工程能力与实践创新能力,建成江苏省本科高校产教融合重点基地。学校先后成立翔晟信息技术学院、智慧供应链产业学院、智能会计产业学院,推进大数据背景下人才培养的改革与创新,打造教室、实验室、企业三类课堂,理论教学、实验教学、案例教学、实践实训四位一体的“校企相融、协同育人”人才培养模式,建设信息系统审计、智慧供应链、智能会计等领域实验室和实践实训基地,构建共创共赢、持续共生的产学研合作平台。

聚焦专业课程改革 推进产教协同育人

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以“新文科”建设引领带动专业结构调整优化,学校持续推进课堂改革,实施本科专业结构优化提质工程,建立行业企业深度参与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长效机制,以更加灵活的方式促进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教育链耦合发展。为满足新质生产力发展需要,加快应用型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学校以审计学、金融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会计学、信用管理专业获批江苏省产教融合型品牌专业建设点为契机,探索新行业、新业态、新模式、新技术对专业人才培养的新需求,主动面向区域、面向行业办学,切实提升专业建设与产业需求的适应度,坚持“资源共享,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共同发展”的理念,邀请实务专家进课堂,聘请校外专家担任兼职教师,参与专业规划、课程建设、教学设计、案例开发、实习实践、毕业论文等人才培养环节。安排教师深入企业和政府审计机关挂职锻炼,开展经验交流,加强技术合作,提高创新思维,增强实践教学能力。多措并举推进校企合作,共建产教融合课程,共编产教融合教材,共享实验室,鼓励企业全程参与人才培养,深入推进产教协同育人。

提高学生职业发展力 彰显“南审”时代新担当

面向国家审计事业、区域社会经济和产业变革需求,学校积极探索深度融合的校企合作新模式,建立“理论与实践、课堂与实训、技能与素质、实习与就业”的四位一体人才培育模式,依托特色专业学科,加快构建审计自主知识体系,不断推进“审计+”“+审计”的专业交叉复合模式,实现教学模式从“以教学为中心的知识传授”向“以创新为中心的能力培养”转变,机制从“资源投入有限导致产教分离”到“资源投入加大保障产教融合”转变,进一步推动实践教学质量提升。学校开展实习实践改革,推进“以审代课”,定期安排学生到审计工作一线开展集中实习实训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在实践实训的“真场景”中,担当“真角色”,参与“真过程”,解决“真问题”,锻炼“真本领”,全过程沉浸式提高学生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通过全力实施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工程,学校统筹校内外资源建立产教融合长效机制,构建符合产业需求的人才培养体系,继续加强江苏省产教融合型品牌专业、产教融合型一流课程、产教融合重点基地建设,不断将行业产业的新知识、新技术、新思想、新方法转化为产教融合的新成果,与时俱进完善实践育人体系,为推进高等教育高质量内涵式发展贡献“南审”力量。(作者:石岿然 张晋津)

来源:《光明日报》  2024年6月14日  第1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