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全国资讯
△11月8日,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学前教育法》,自2025年6月1日起施行。11月11日,教育部举行新闻发布会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学前教育法》并介绍教育系统学习宣传贯彻落实法律有关情况。教育部相关负责人介绍了学前教育法的制定背景和主要内容等,其中规定:国家建立学前教育资助制度,为家庭经济困难的适龄儿童等接受普惠性学前教育提供资助。
△10月28日,财政部、教育部发布《关于下达2024年学生资助补助经费预算的通知》,追加下达2024年学生资助补助经费预算,用于落实高等教育国家奖助学金政策。通知要求各地要按照《学生资助资金管理办法》(财教〔2021〕310号)有关要求,统筹安排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资金和地方应承担的资金,加强资金管理,及时下达预算,督促省以下各级有关部门及高校及时做好相关国家奖助学金发放工作。
△10月31日,财政部会同有关部门发布《关于调整完善国家助学贷款有关政策的通知》。通知指出,一是提高国家助学贷款额度,2024年秋季学期起,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学生(含第二学士学位、高职学生、预科生,下同)每人每年申请贷款额度由不超过16000元提高至不超过20000元;全日制研究生每人每年申请贷款额度由不超过20000元提高至不超过25000元。服兵役高等学校学生学费补偿、用于学费的国家助学贷款代偿和学费减免标准以及基层就业学费补偿、用于学费的国家助学贷款代偿标准相应调整。二是相应调整国家助学贷款利率,国家助学贷款利率由同期同档次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减60个基点,调整为同期同档次LPR减70个基点,对此前已签订的参考LPR的浮动利率国家助学贷款合同,承办银行可与贷款学生协商,将原合同利率调整为同期同档次LPR减70个基点。
△ 11 月 4 日至 7 日,教育部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在河南省郑州市举办 2024 年高校学生资助工作培训班。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主任陈淑梅出席会议并讲话。各省级学生资助管理部门、中央部门所属各高等学校、各部省共建高等学校、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北京国家会计学院、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厦门国家会计学院以及招收无军籍地方学生军队院校共计380余人参加培训。
△11月11日至14日,教育部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在湖南省长沙市举办2024年县级学生资助工作培训班。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副主任孙茂民出席开班式并讲话。来自全国10省262名资助专干及湖南省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全体干部参加培训,教育部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6个业务处室的工作人员围绕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营养改善计划、信息系统、资助宣传等业务为大家授课。江苏省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受邀作题为“因材施‘助’,从一个都不失学到一个都不掉队”的专题讲座。
★省级资讯
△11月8日,全省市县学生资助工作推进会在如皋市召开。各设区市学生资助工作主要负责同志、部分县(市、区)学生资助工作新任负责同志和发展型资助方面取得显著成效的地区学生资助工作负责同志参加会议。会前,与会人员现场观摩了如皋市长江青少年素质教育实践基地。会议指出,今年以来,全省积极构建保障与发展并重的一体两翼资助服务体系取得明显成效,下一阶段要不折不扣、按时足额做好保障型资助工作,全力推进发展型资助六个全覆盖,启动实施孤困学生结对关爱行动,探索开展受助学生研学活动。会议还就做好资助核查整治工作进行了部署。会上,省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工作人员部署了相关工作,如皋市、盱眙县、泗洪县作了交流发言。
△11月22日,江苏省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会同中国移动江苏分公司,面向全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或其家长发送公益短信,提醒有需要的同学可以登录江苏省学生资助平台申请发展型资助。发展型资助提供的教育救助服务包括家庭教育指导、心理健康援助、品德行为矫治、学业辅导、特殊教育、入学和就业帮扶、综合素养提升七项内容,主要服务对象是家庭经济困难且叠加成长困境的学生。相关学生可以根据自身需要,按照操作指南提示的步骤,向学校申请其中一项或多项教育救助服务。
△11月18日,省财政厅、省教育厅发布《关于下达2024年学生资助补助经费(第二批)的通知》,追加高等教育资助经费,用于落实相关政策调整。通知要求,各地各高校要认真学习、准确把握国家奖助学金政策调整内容,通过多种形式,突出重点内容,加大对资助标准、资助范围等重点政策内容的宣传,确保学校和学生应知尽知。
△近日,我省2024年度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发放完毕,共为全省10.2万名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发放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14.01亿元,人数同比增长21.86%,金额同比增长47.32%。2007年以来,我省累计发放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115.49亿元,惠及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152.26万人次,有效缓解了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就学难问题,切实兑现了“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的庄严承诺。
△11月22日,2024年江苏高校“伴随种子计划”资助育人项目在南京邮电大学正式启动。本次活动由江苏省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指导,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江苏省分公司、《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主办,南京邮电大学和新华日报·交汇点新闻承办,吸引了省内多所高校师生代表参与。省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与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江苏省分公司于2021年共同发起“伴随种子计划”资助育人项目,并且项目的覆盖范围正逐年扩大。四年来,通过提供爱心礼包、勤工助学岗位、职业技能培训等方式,已累计帮扶近千名学子。
★市县资讯
△11月19日,3-6岁幼儿家庭教育公益指导活动在宿迁市泗阳县图书馆拉开帷幕,本次活动由省家庭经济困难的3—6岁幼儿家庭教育及其指导研究课题组策划,泗阳县教育局、妇联、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主办。活动汇聚了教育领域多方人士,旨在深入探讨如何为家庭经济困难的儿童及其家庭提供更优质、更具针对性的支持与指导,更好地发挥家校社协同育人作用,探索建设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
△11月20日,徐州市铜山区2024年学生资助业务培训会议在铜山区清华中学举办。省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主要负责同志受邀出席会议并作发展型资助育人工作专题辅导。铜山区教育局主要负责同志、分管负责同志出席会议,全区中小学、幼儿园学生资助工作分管校长、具体负责人参加会议。本次培训进一步推进了发展型资助工作,切实提升了资助育人成效。
△淮安市盱眙县教育局发布《关于实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成长奖励激励全覆盖工作的通知》。文件要求全县各级各类学校通过学业鼓励、岗位锻炼、技能培养、品格提升、暖心关爱等五大类N种方式(简称“五+N”),广泛建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奖励、激励全覆盖制度。各学校结合实际情况,制定适合本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成长奖励、激励全覆盖制度,内容包括体育之星、公益之星、文艺之星等547项校级荣誉和奖励。
△南通如皋市通过多元奖励,发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身上细微的优点,培育自尊自信,护航成长成才。一是奖励融入学生群体,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不单列。探索建立“积分制”的奖励方式,增加其获奖机会。二是跳出竞争性思维,用心发掘学生闪光点。针对学生亮点设项发奖,利用各种活动设置奖励项目,确保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人人得奖”。三是针对不同学段,采取恰当奖励方式。学前和小学阶段以精神奖励为主,初中以上学段的奖学金设置关注综合素养。四是重视隐形奖励,满足社交需求。鼓励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参加校内外各种集体活动。五是突出激励效应。奖助时淡化“家庭经济困难”身份,全面融入学校整体奖励活动,着重促进自立自强、激励成长成才。
△徐州市睢宁县探索实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奖励激励全覆盖。紧扣“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资助理念,加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健康、学习能力、职业能力等方面的精细化教育。充分整合学校资源,挖掘学生天赋,为每一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制定个性化、亲情化关爱方案,通过“以奖绩优、以奖代助、以奖促学”,叠加奖励激励全覆盖,立其志、扶其能,既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又促其自立自强、实现自我价值。
△泰兴市出台《泰兴市中小学幼儿园学生应急资助管理办法(试行)》,组织各校广泛宣传、深入排查,及时了解突发重大变故家庭,首批确定5名学生为应急资助对象,简化流程、快速审批,及时发放资助金。
★高校资讯
△11月7日,苏州市举办“2024年度在苏州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优秀发展型资助育人项目评比活动”,支持和激励高校以项目化的新模式开展学生资助工作。苏州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优秀项目评比活动自2012年开始,活动激发各高校不断探索资助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更好地实现精准资助和资助育人协同发展。
△苏州科技大学发布《苏州科技大学关于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发展型资助育人奖励激励制度的实施意见(试行)》,积极探索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奖励激励制度全覆盖。一是以现有评奖评优项目为支撑,落实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成长发展的基础性奖励激励,确保符合条件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纳入评奖评优范围。二是以专项奖励项目为补充,构建发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优势闪光点的个性化奖励激励,设立校级励志奖学金、自强不息单项奖学金等内容。三是以全面发展为目标,促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素质提升的定制化奖励激励。重点针对面临身心发展、学业修习、素养提升、升学就业等方面困境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通过开展各类发展型资助育人项目、主题活动为学生提供定制化奖励激励内容。
△金陵科技学院召开第二次发展型资助育人工作会暨 “重点帮扶对象” 确认工作布置会。会议梳理了学校发展型资助育人工作进展,全面部署 “重点帮扶对象” 确认工作。详细介绍工作流程和标准,要求多渠道收集学生信息,确保准确性和公正性,并采取多种帮扶措施,如学业辅导、心理健康援助等。强调发展型资助育人不仅关注经济困难,更注重培养学生能力素质。下一阶段,学校将持续推动发展型资助育人工作,建立多元支持体系,助力学生成长为时代新人。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开展本科生评优评奖公开答辩周活动,组织了校长特别嘉奖、园丁励志奖学金一等奖、标兵班级、标兵宿舍、特别奖学金等近十场公开答辩,为优秀集体、优秀学子提供了展示风采、学习交流的舞台,为更多学生搭建了激励奋进的榜样育人平台。答辩中同学们讲述了爱心能量早餐、发展型资助育人项目等一系列资助工作对其成长成才的助力,涌现出了一批自立自强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榜样。
△扬州大学广陵学院推出《七彩资助行动方案》,打造具有学院特色资助育人体系,构建“解困—育人—成才—回馈”的良性循环。围绕“七彩广陵”的学生工作理念,“扶困”“扶志”“扶智”相结合的工作要求,创新思维,整合资源,根据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不同需求,分类、分期开展不同的“七彩”育人项目,在物质帮扶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奖励激励全覆盖,为学生提供针对性、多元性、综合性的帮扶。
△硅湖职业技术学院全面构建“一中心两精准三平台四引领”的资助育人工作体系,不断完善奖励激励制度,实现全员覆盖。一是学校以校训“责任、荣誉”为核心,构建荣誉积分制度。着力培养学生的荣誉感,激发学生的责任意识。二是落实多元化、全覆盖的奖励激励举措。设立校长奖学金、优秀学生奖学金、三好学生和优秀学生干部奖学金、社会捐赠奖学金、单项奖学金等多项奖学金。三是强化资源整合,持续激发双创活力。近几年,学校吸引110余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参加双创赛事,荣获省级及以上奖项13项。
△江苏师范大学积极探索发展型资助育人模式,精准问需青年,学生资助中心联合多部门启动了“苏师夜校”发展型资助育人项目。今年以来,先后开展了两期夜校学习活动,共帮助39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完成课程学习。该项目充分考虑学生多元化需求,开展了“语言艺术与表演”“有声小说与配音”“微电影拍摄与制作”“国画”等二十余门课程。通过“学生自选—个性化指导—学校资助”的模式,助力学生提技能、长本领,为学生成长发展充电赋能。
△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人工智能学院开展“三社联动 以AI育人”资助育人沉浸式主题实践教育。先后组织“红色传承,感恩先辈”“道德新风,人文苏州”“乡村振兴,励志成才”和“绿色发展,诚信为人”等四条线路,让师生在实地走访之中感悟苏州战火纷飞的革命往事,感受苏州建设发展新变化、新风貌,激励广大受资助学生传承红色基因、凝聚奋进力量、自立自强。
★省外资讯
△11月10日,第一届上海市学生资助工作者职业能力大赛市级复赛在同济大学四平路校区举行,本次大赛按不同学段分为研究生组、本专科组、中职组、基础教育组。全市50所本专科院校的学生资助管理工作教师300余人参加比赛。大赛市级复赛共分两轮进行,综合评估资助工作者对学生资助政策理论知识、业务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应用能力。经现场专家集体评审,共有10支队伍晋级决赛,12月5日将在上海师范大学徐汇校区进行最终展示。
△浙江工商大学“诉说与倾听”师生餐叙系列活动自启动以来,已经成为实现学生就业、毕业、深造等发展性需求以及社交、运动等成长性需求的重要平台。迄今为止,该系列活动参与师生人次共计26234人次,举办132场专题调研,开展95场主题餐叙活动,成功解决3437个学习生活和就业问题。基本实现“两个100%”,即面向全校学生100%宣传教育全覆盖,对重点人员100%关爱服务全覆盖。除餐叙外,各学院结合学院特色,依托学院工作室及品牌活动,组织“舞叙” “球叙” “歌叙”等多种形式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