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围绕高标准建设教育强省、更好地“扛起新使命、谱写新篇章”,进一步增强新时代高校统战工作的参与度和贡献度,省委教育工委开设“高校统战风采”专栏,集中展现新时代江苏高校统战工作特色经验和创新举措,为各地各高校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南京中医药大学以入选省委教育工委“全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试点高校”为契机,从六个方面协同发力,努力探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工作的南中医路径。
坚持党的领导。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校院两级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范畴,纳入学校党建工作和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纳入学校党建综合考核;以“六有”为创建标准推进4家校级示范学院创建工作。
坚持立德树人。构建“二级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课程思政建设联合体,推进理论研究、思政课程、课程思政和教育基地建设,在省一流精品课程中精心设计教学案例,以启发式讨论、翻转课堂等形式让学生成为主角,以文化润心激发民族自信。
坚持文化浸润。开展强国青年告白家乡、橘泉雅论学术论坛等活动构建常态化教育机制,拍摄制作民族医药科普短视频在主流媒体推送,多途径持续性打造“互联网+文化浸润+民族团结”系列校园文化品牌。
坚持实践创新。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元素融入学校艺术党课、大学生讲思政课大赛等各类活动;精准扶持少数民族类创新创业计划,不断提升学校“贵州月亮山”研究生支教团项目教育成效,引导各族师生在主题教育、校史感悟、支教扶志、支医帮困中追溯红色记忆,厚植爱国情怀。
坚持示范带动。统筹推进省级红石榴家园、省级首批同心教育基地、市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市级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基地建设,探索构建示范阵地、理论阵地、育人阵地、网络阵地共建共享的“一家园三基地”的一体化工作模式。
坚持与时俱进。形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一二三四”特色工作法,即:成立一个“德育教育协同创新中心”,常态化开展提优小课堂等多种德育教育实践活动。做到专职辅导员队伍建设、各族学生日常思想教育管理两点加强,实施中医药文化助力“红石榴”成长工程。建立“云”课堂,实施“私人定制”提优小课堂实现学业帮扶,完善“奖贷助补免”多元资助体系等实现生活帮扶,实施就业创业能力提升行动实现就业帮扶三处着落。构建“学校—学院—班级—宿舍”“网格+网络”双网融合的四级反应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