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海大学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多维发力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着力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注重把牢思政课程高质量发展大方向。强化顶层设计,构建大思政格局,党委常委会每学期专题研究思政课建设,在体制机制、队伍建设、支持保障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打造具有河海特色的思政课程群,将学校“爱国爱水爱校”的深厚情怀融入学生培养全过程,赓续河海红色血脉。实施课程思政建设“五大工程”,加强统筹设计,注重分类指导,深化教学改革,实施专题培训,开展成效评价,着力构建高质量课程思政体系。
注重拓宽思政课教师育人大视野。强化思政课教师培训交流,把专家学者“请进来”,召开思政课教学“知行”工作坊,举办“思政课大中小学一体化建设”研讨会,邀请兄弟院校、中小学优秀骨干教师等进行思政课教学展示,分享学术成果、交流实践智慧。组织教师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以先进人物、典型事迹、丰富案例充实课堂内容,增强思政课的针对性、生动性。用好思政课教师专业优势,发动思政课教师“走出去”,在理论宣讲中提高教学水平。组织策划一批思政课短视频,在微信、微博等平台广泛传播,提升思政课的传播率、时代感和吸引力。
注重汇聚社会资源育人大能量。联合省红色地名单位,通过故事和现场场景化的展示,开展体验式、情景式实境教学,上好“纪念馆里的思政课”“行走的思政课”,打造“课内+校内+校外”育人同心圆。邀请大国重器的正能量榜样、国企代表、媒体代表,讲述水利大发展中的感人故事,引导学生感悟水利智慧,坚持开拓创新,坚守家国情怀。邀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大国工匠、全国劳动模范等,为师生讲述自身成长经历,将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的精髓传递给师生。
注重拓宽实践育人大平台。开展大学生讲思政课公开课,在村镇、社区、企业等单位建立学习社、联学站,共建实习实践基地,引导学生深入基层一线。在共建单位设立“政策讲解员”等实践岗位,引导大学生积极参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社区发展,在服务社会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打造独具特色的思政课实践平台,注重挖掘地方文化、非遗文化中的育人元素,建设金坛刻纸博物馆、金坛刻纸工作坊等,结合教学实践课、暑期社会实践,组织学生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调查研究和宣传阐释,打造独具特色的文化大课堂,引导学生不断增强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