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职函〔2023〕55号
各高等职业院校:
为贯彻落实《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中办发〔2022〕65号)和《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苏办发〔2022〕5号)等精神,深入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积极探索省域现代职教体系建设新模式,主动服务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经研究,决定开展高职院校首批现代产业学院建设申报工作。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建设目标
围绕我省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新需求,面向办学基础较好、专业特色鲜明、产教深度融合的高职院校,建设一批集人才培养、技术创新、社会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产业学院,落实“一体”“两翼”改革新举措,探索产教融合新路径,塑造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培养更加适应产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为“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和技能支撑。
二、建设内容
(一)优化产教融合机制。构建产业与教育协同发展的新机制,探索企业与学校合作发展的新模式,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深度融合。深入调研产业人才需求,协同深化专业结构调整,合力提升毕业生就业质量。引进行业企业生产基地、研发平台,共建一批兼具教学、生产、研发、创新创业教育功能的实习实训基地。构建多元主体协同参与的治理结构,健全产业学院的治理体系,发挥产业学院的功能优势,探索利益共创共享机制。
(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多元主体协同编制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体系结构、开发课程教学资源、打造实习实训基地、建设高水平教师队伍、完善管理保障机制。围绕先进生产技术与工艺,建设典型生产实践项目。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育人机制,推动学校文化与企业文化的有机融合,全面实践中国特色学徒制,着力提升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水平。
(三)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建立校企人力资源共建共享机制,构建学校教师、企业工程技师双向流动机制,建设德高技强、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共建一批教师企业实践岗位,开展师资交流、研讨、培训等业务,将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成“双师型”教师、创新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开展校企导师联合授课、联合指导,健全教师考核激励制度,打造高水平教学团队。
(四)推动应用技术创新。坚持以应用为主的技术创新导向,健全产学研用一体化创新机制,编制对接产业技术技能应用图谱,研制主要服务企业技术创新需求清单。围绕产业链关键技术、核心工艺和共性问题开展协同创新,校企联合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推动企业技术改造、工艺改进、产品升级,培养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打通科研开发、技术创新、成果转化链条,畅通成果转化流程与机制,推动技术成果市场化、产品化。
(五)提升社会服务能力。校企协同研发企业员工岗位能力标准,构建培训体系、开发培训课程、创新培训方式,探索校企共生的培养培训一体化模式。面向行业或区域开展形式多样的职业技能培训,组织开展职业技能考证与职业技能鉴定,服务全民终身学习和技能型社会建设。深入企业、融入社区,开展信息、技术、文化等方面专业服务。面向中小学生开展职业体验教育。
三、建设期限
首批各高等职业院校(含本科层次职业学校)每校限报1项,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限报5项。建设周期三年,各职业院校根据提交的《申报书》《建设方案》规范项目建设与运行。建设期满后,省教育厅将组织专家进行评审与验收,对达到建设标准、建设成效明显的认定为江苏省职业教育现代产业学院。
四、申报要求
(一)专业基础扎实,组织架构合理。紧密对接江苏现代化产业体系,专业办学优势突出、行业特色鲜明、人才需求量大,优先选择依托省级以上重点专业、品牌专业、高水平专业群等建设的现代产业学院。现代产业学院组建且正式运行时间不少于2年,有稳定的组织架构和运行机制。
(二)合作主体联动,育人模式创新。依托产业园区、行业企业等,创新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教学资源、师资建设、保障机制等,打造产学研创深度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充分发挥多方合作主体作用,形成分工负责、协同联动的责任体系,推动现代产业学院可持续创新发展。
(三)支持保障有力,各方投入稳定。学校能够提供相对集中、面积充足的教育教学场地,设有专项建设资金。合作企业(行业协会、产业园区等)能够围绕建设内容,主动参与建设,提供必要支持。
五、工作要求
(一)各高等职业院校要高度重视申报工作,严格按照要求对申报材料进行客观公正评价,择优遴选后上报。
(二)请各校于2024年2月29日前报送电子版和纸质版材料,包括项目申报书(附件1)、建设方案(附件2)、汇总表(附件3)以及佐证材料(包括但不限于成立产业学院的文件、产业学院运行管理主要文件等,不超过50页)。电子版材料(含 Word 版和加盖公章的PDF 版)以“xx学校职业教育现代产业学院申报材料”文件夹命名,压缩后发送至邮箱 jszjxxh@126.com。纸质版申报书和建设方案一式两份,单独装订成册(A4 纸大小,双面打印),佐证材料和汇总表一式一份。纸质版材料寄送至南京市北京西路 15 号江苏省教育厅职业教育处608室。联系人:薛清,李永乐,025-83335583,025-83335605。
省教育厅
2023年12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