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大学结合学校实际,抓根本、抓方向、抓重点,坚持“一体化”领导、“协同化”开展、“特色化”打造,思想政治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深化思政课程改革,把牢育人“主渠道”。以学科建设为引领,深入推进思政课综合改革,通过设立“传承红色基因”思政课实践课程,从管理保障、教学设计、实践活动组织、实践基地拓展、教学测评体系创设等方面进行探索,构建具有鲜明特色的常州大学思政课实践教学体系。学校深入推进校、院两级党政领导集体备、听、讲思政课工作,创新校领导讲授思政课的形式,建立校领导与马院思政课青年教师联系结对机制,进一步提升思政课育人成效。
聚焦课程思政建设,共画育人“同心圆”。成立常州大学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推进课程思政教学研究改革,举办“课程思政”教学竞赛,培育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推动思政教师与基层教学组织结对,实现学院全覆盖。深入挖掘不同学科门类课程所蕴含的课程思政元素,全方位打造具有责任意识、创新创业、红色文化等常州大学特色的课程思政、专业思政一体化育人体系。建立健全多维度的课程思政建设成效考核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把“课程思政”纳入评教、评学指标,在各类成果表彰奖励工作中突出课程思政要求。
做实日常思政工作,夯实课外“主阵地”。做好日常思想政治工作,健全学风建设长效机制,打造“学在常大”学风品牌;发挥资助育人作用,积极探索建立发展型资助体系,构建“解困育人—成才—回馈”的良性循环;坚持育心与育德相结合,优化完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咨询服务、预防干预”四位一体的心理育人机制。打造“大学生身边的思政课堂”,持续深化“新思想公开课”“领航·开学第一课”等信仰公开课的开展;深化实施省、校、院三级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通过理论学习、实地调研等形式,完善培训体系,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