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常州大学党委书记陈群收到了一封特殊的邮件,写信人是该校大四学生贾雪怡,在信中,即将奔赴兰州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的她对母校四年间的悉心培养表达了深深谢意:“从初入大学时的迷茫,到毕业时手捧众多优秀成绩单的自信满满,是常州大学帮助我实现了成长道路上的精彩蝶变。”这正是常州大学多年来深化人才培养的一个生动缩影。建校四十余年来,常州大学坚持立足地方、服务行业,系统构建了红色文化、石油石化、创新创业三大办学特色,围绕“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一时代命题,常州大学正致力于书写一份优秀答卷。
从“被感动”到“见行动”,红色文化立德树人
陈群介绍,常州大学近年来着力打造红色文化办学特色,开展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的科学研究与红色文化育人工作,红色文化已然成为学校立德树人、培根铸魂的重要抓手和特色品牌。
“我们学习常州三杰,是因为从他们身上,能够感受到中国共产党人的信仰力量。”日前,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4周年线上研讨会上,常州大学近现代史与红色文化研究院院长朱成山表示。该研讨会由常州市委宣传部、常州市委党校、常州大学共同主办,集聚一批红色文化研究专家,围绕“常州三杰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主题进行学术研讨。
如今,红色文化已然成为常州大学鲜明的办学特色之一。学校立足红色文化办学特色,深入开展爱国名人冠名学院红色文化宣传教育,推动各级党组织深入挖掘红色资源,充分利用烈士纪念日、国庆、国家公祭日等重要时间节点和重大纪念活动,举办红色文化学习教育,以喜闻乐见的方式引领师生从“被感动”到“见行动”,使红色文化成为学校立德树人、培根铸魂的重要抓手和特色品牌。
对接企业所需,育高质量产业人才
6月,中石化南京工程有限公司与常州大学战略合作协议签订仪式暨石化技术工程转化中心、大学生就业基地揭牌仪式在中石化南京工程有限公司举行。据悉,此次合作旨在探索建立优质资源共享、协同合作的运行机制,让“学校所能”和“企业所需”实现无缝对接,共同打造校企合作的“新典范”。
“得益于化工企业的实习经历,我们根据化工生产实训设计了该项目。”在“天正设计杯”第十五届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答辩台上,常州大学石油化工学院“Book思议”团队队长刘文雅如是说。凭借参赛项目卓越的应用性与创新性,“Book思议”团队最终获得大赛一等奖。竞赛中的优秀表现在校园中得到延续,2022年考研季落下帷幕,“Book思议”团队五人均被国内知名高校录取。
本届赛事重点考查参赛团队运用新创意、新工艺、新方法、新设备等,破解原料利用、产品方案、工艺流程等环节中的问题。化工实习是石油化工学院学生不可缺少的培养环节,刘文雅及其团队成员在大一期间便在学校产学研合作企业——大金氟化工(中国)有限公司学习过工厂车间系统生产流程,因此对于石化企业智能化管理较为熟悉。
常州大学与行业龙头企业深度联动,充分发挥行业龙头企业在人才培养中的主体作用。学校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成立创新联合体,与国内50余家大型石油石化企业和50多个县区级以上政府建立了全面合作关系,与企业共建省级工程技术中心24个、校企联合研发中心48个、产学研基地515个、校企联盟436个。
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体系,迸发人才培养无限活力
“成功摧毁敌方基地,恭喜蓝色方常州大学Climber战队获得胜利!”在2021年机甲大师高校联盟赛(江苏站)现场,主持人大声宣布。常州大学Climber战队成员一阵欢呼,备战了上百个日日夜夜,他们捧得江苏赛区一等奖。在接下来的全国大赛中,披荆斩棘,他们最终获得全国大赛三等奖。
炎炎夏日,在常州大学创客中心内,Climber战队全员正在紧锣密鼓地准备着今年的RoboMaster机甲大师全国总决赛。该赛事由DJI大疆创新发起并承办,是面向全球大学生的一年一届的机器人赛事。
“我们每天都在反复练习比赛项目,每一项指标都力争完美。”Climber战队副队长、机器人产业学院大四学生毛竟先告诉记者。常州大学在2019年首次参赛时,毛竟先作为战队“新鲜血液”亲眼见证了机器人间对抗的魅力,便深深被这项赛事吸引。
“学校为我们提供了设施先进的训练场地,还通过配备专业导师、设立专项资金来支持我们备赛,此次全国大赛志在必得。”毛竟先对接下来的比赛信心十足。
常州大学校长徐守坤表示:“常州大学突破体制机制瓶颈,打破校企间的‘围墙’,塑造学生与时俱进创新实践能力,为培养地方领军型人才开出‘配方’,实现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发展需求侧全方位融合对接。”
(本报记者 苏雁 本报通讯员 刘博 包海霞)
来源:《光明日报》 2022年10月20日 第1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