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作为长三角先进制造业基地,多年来,坚持把职业教育放在重要的战略位置,树立职业教育优先发展理念,全力打造全国一流的职教名城,取得了显著成绩,多项核心指标处于全国领先方阵。2018年荣获首批江苏省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成效明显设区市第一名,2019年成为江苏省唯一向国家推荐的首批产教融合型试点城市、江苏省职教教师教育协同创新实验区,2020年成为部省共建整体推进苏锡常都市圈职业教育改革创新打造高质量发展样板城市。教育部陈宝生部长2019年视察常州时指出,“常州职业教育办得非常成熟,给全国探了路子,经验值得推广。”
一、把好“方向舵”,确立科学发展理念
加大政府统筹力度,形成职业教育发展合力,引领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坚持规划先行。制定出台《关于常州推进苏锡常都市圈职业教育改革创新打造高质量发展样板的实施方案》,聚焦5大专项行动计划、20条具体工作举措,精心谋划国家职教创新发展高地建设蓝图,扎实推进常州职业教育在全国标杆引领。
促进整体联动。建立职业教育联席会议制度,由分管市领导任召集人,相关委办局和辖市区人民政府为主要成员,顶层引领、统筹全市职业教育工作,切实解决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问题,保障职业教育持续稳定发展。
深化改革创新。深化职业教育招生制度改革,建立职业学校和技工院校网上统一招生平台,遵循“普通高中不作宣传、职业教育大力宣传”原则,更加突出职业学校优先招生、提前招生、市场招生、注册入学的独特优势,让每一个孩子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教育类型,真正让职业教育充满生机和活力。
二、绘好“布局图”,优化职教发展格局
整合职业教育资源,调整布局结构,形成高职与中职结构合理、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格局。
组建高层次的“职教综合体”。先后在不同的历史阶段首创“城市职教中心”模式、“高等职业教育集约化发展”模式、“职业教育特色小镇发展”模式,推进职业院校向城市新区和产业园区集聚,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建起4座“职教综合体”,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
建设高品质的高职园区。举全市之力精心打造了全国第一个“经科教联动、产学研结合、校所企共赢”的常州科教城高职园区,是全国高等职业教育的一面旗帜。园区拥有1所本科高校和5所高职院,占地7000亩,在校生数7.4万余人,被评为教育部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江苏省示范性高职教育园区和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荣膺“为江苏改革开放作出突出贡献的先进集体”称号。
打造高水平的职业院校。常州的7所高职学院、11所中职学校中,3所高职学院入选国家高职教育领域最高层次的“双高计划”,5所中职学校入选江苏省中职教育领域最高层次的“领航计划”,10所中职学校获评江苏省现代化示范性职业学校和优质特色职业学校,数量和占比均为全省第一。
三、画好“同心圆”,推动校企合作共赢
紧扣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关键点,探索促进学生个性化成长的人才培养模式。
践行“三字决”,提升专业产业吻合度。建立专业建设滚动发展和动态调整机制,使职业教育办学方向随产业发展而“动”、顺应企业技能人才需求而“转”、适应市场需求变化而“变”。全市34个骨干专业和12个生产性实训基地通过教育部认定,29个省现代化专业群和19个省现代化实训基地获批创建,学校开设专业与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吻合度达86%以上。
坚持“五个共同”,推进校企协同育人。实施共同建立实习就业基地、共同参与职教办学、共同培养技能人才、共同建设实训基地、共同开展技术研发等“五个共同”的校企合作模式。职业院校合作规模以上企业数量达2100多家,拥有教育部、江苏省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6个,建有全国机械行业工业机器人与智能装备职教集团等示范性、专业性职教集团(联盟)20个,获评首批江苏省产教融合型试点企业13家,位居全省第一。
落实“三个对接”,增强人才就业竞争力。落实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三个对接”,每年培养技能人才10万人以上,每万名劳动者中高技能人才数达1212人,连续六年位居江苏第一。“大国工匠”“江苏工匠”数量在全省位居首位。职业院校每年毕业生3.7万人,就业率长期保持在99%以上,对口就业率在86%以上。
四、打好“组合拳”,提升职教发展品质
立足职业教育发展大局,聚焦内涵建设,推动职业教育不断提质增效。
完善现代职教体系。率先在全省构建以专业学位研究生为塔尖,本科职教、专科职教为塔身,中等职教为塔基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金字塔”体系。2020年,申报并获批现代职教体系“贯通培养”项目27个,其中中职与应用本科“3+4”分段培养项目10个,中职与高职“3+3”分段培养项目10个,中职与高职“4+2”分段培养项目1个,高职与应用本科“4+0”联合培养项目6个,项目总数与质量领跑全省。
重视职业技能大赛。设立专项经费,成立专业团队,组织学生参加国家和省职业学院技能大赛、创新创业大赛。近三年共获得国家一等奖58个、省一等奖236个,一等奖数和获奖总数位居全省前列。宋彪同学在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上获得大赛唯一最高奖——阿尔伯特·维达尔大奖,成为中国获此殊荣第一人,受到李克强总理的亲切接见。
优化师资队伍建设。全力打造江苏省职教教师教育协同创新实验区,多方协同培养新职师。先后获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5个、二等奖12个,数量位居全省第一,职业院校教师主编教材入选“十三五”期间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书目达80本。拥有省职业教育领军人才29人、名师工作室18个,双师型教师比达80.6%。近三年职业院校教学能力比赛中,获国赛一等奖6个、二等奖7个,省赛一等奖51个、二等奖82个,稳居全省第一方阵。
五、树好“风向标”,彰显职教时代担当
坚持“以服务促发展”的理念,不断提升服务能力,为社会发展增值赋能。
精准助力脱贫攻坚。秉持“强技能、富口袋”的对口帮扶理念,以常州-安康合作为主体、以援疆援藏为两翼,认真开展区域间交流合作,重点在职业教育先进理念、现代职教体系构建、紧密型校际合作、精品特色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和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合作等六大方面开展合作。全市职业学校参与区域教育交流覆盖率100%,职教领域互访每年200余人次。
扎实推进“职教惠民”工程。积极组织职业院校参与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成为市职业技能培训机构,面向企业员工、新型职业农民、退役军人等群体实施技能培训,各类培训量达23.5万人次,提升技能人才供给能力,不断提升劳动者的就业与创业能力。
主动服务区域科技创新。充分发挥职业院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孵化器”与“助推器”的作用,推进职业院校教师跨界参与企业项目开发、技术攻关和技术服务,年均产学研服务企业1500余家,为企业转型升级提供技术支持。
下一步,常州将更加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对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以部省共建整体推进苏锡常都市圈职业教育改革创新打造高质量发展样板为契机,扛起责任当表率、主动作为做示范,全面提升职业教育的供给能力、创新能力和服务能力,全力实现职业教育高质量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走在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