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推进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建设高水平专业化实训基地;办好技能大赛,为职校学生搭建技能成才平台;培育一批乡村振兴项目,帮助农民实现增收……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南京教育不断提升服务南京经济社会发展和乡村振兴的能力,为加快建设“创新名城、美丽古都”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技能人才支撑。
深入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共建专业学院与实训平台
3月23日下午,南京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和南京市测绘勘察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双方在订单式人才培养、课程内容开发、教育培训实训基地建设、师资共建、教学科研经营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合作。
这是南京高职校深入推进产教融合的又一举措。在此之前,该校已经和南京地铁集团、中兴通讯、菲斯曼、中电五十五所、大地建设、雨发建设集团、联想等国内外知名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
近年来,随着地方产业结构调整和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变化,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正成为职业学校创新发展的重要抓手。截至目前,我市20所职业院校与企业合作共建25个专业(企业)学院、31个产教融合实训平台。
南京高职校工程测量专业应届毕业生邵子豪目前正在测绘股份顶岗实习。他说:“实习中,我接触了很多现代技术,包括三维激光扫描测量、无人机测绘、机载雷达、卫星遥感等,是学校提供的多路径成长平台和良好的校企合作模式,让我有机会进入上市公司实习、工作。”
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说,未来5年,我市还将支持职业院校根据自身特点和人才培养需要,主动与具备条件的企业在人才培养培训、技术创新、就业创业、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方面开展合作。“我们鼓励企业利用资本、技术、知识、设施、设备和管理等要素参与校企合作,探索职业院校的二级学院股份制、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也鼓励以引企驻校、引校进企、校企一体等方式,吸引优势企业与学校共建共享生产性实训基地。”未来5年,我市将推动建设20个具有辐射引领作用的市级高水平专业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努力把南京建设成为全国产教融合型试点城市。
努力让学生人人出彩,全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十四连冠”
近日,第15届(2021年)南京市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正在推进中。此次大赛共有市级和省级竞赛项目12大类44项,另增设市级特色项目1项,全市共19所职业院校近千名师生参赛。
为了备战该项比赛,我市不少职业学校的选手们放弃寒假、双休的时间,积极投入训练。“职业教育给他们信心,技能大赛成就了他们,给他们一个平台,他们也许就是未来的大国工匠!”一位参赛指导老师这样说。
自2007年全省首届职校技能大赛举办以来,我市参与的学生越来越多,成绩屡创新高。2020年,南京市19所职业学校570名师生参加中高职组技能大赛共摘取省赛78金98银109铜,实现了全省金牌和奖牌总数的“十四连冠”。
南京莫愁中等专业学校毕业生罗响,两年前通过市级、省级的各项选拔最终进入国家级技能大赛。他在决赛中总成绩位列第一,打破了三届技能竞赛的纪录,被授予“全国技术能手”,优先推荐“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知识是创新的基础,技能是发展的底气。”罗响说,技能大赛让他在赛学结合、赛训结合的舞台上检验了能力、展示了自我,也为他高质量就业增加了砝码。
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说,技能人才是促进产业升级、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这些年,南京各职业学校高度重视技能人才培养,通过举办技能大赛等方式,弘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为广大青年学子搭建技能成才、技能报国的平台。
据介绍,未来5年,我市将深入开展“大国工匠进校园”“劳动模范进校园”“优秀职校生校园分享”等活动,办好职业教育活动周和技能大赛、教学大赛等师生竞赛。大力宣传技术技能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的先进事迹和重要贡献,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营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环境,努力让每个人都有出彩的机会。
服务支持乡村振兴,帮助农民实现增收
1月初,低温天气还没过去,溧水区白马镇石斛种植基地里来了几位专家,他们查看石斛越冬情况,并提出了对冬季大棚光照、温度、湿度管理的改进意见,让种植户受益匪浅。
这些专家来自“南京市农科教讲师团”。早在2002年,市教育局就与金陵科技学院共同组建“南京市农科教讲师团”,成员们紧紧围绕服务三农目标,深入南京各涉农街镇社区开展农科教服务与指导工作,助推乡村振兴。近20年来,讲师团成员行程60多万公里,惠及13万多位农民。
记者了解到,南京教育人一直关心三农,将助推乡村振兴作为社区教育的主要工作目标之一,除了做好“农科院讲师团”这一品牌外,2019年,市教育局还启动“教育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优秀项目”征集培育工作。通过有计划、长期、稳定的教育培训、技术指导、引领帮扶,为区域乡村振兴提供有力的服务与支持。
截至目前,我市共征集培育“教育服务实现产业兴旺、教育服务实现生态宜居、教育服务实现乡风文明、教育服务实现治理有效、教育服务实现生活富裕”等五大类11个优秀项目,累计培训农民逾3万人。高淳区阳江镇“螃蟹养殖技能培训”、溧水区白马镇“石斛产业技能培训”、六合区竹镇镇“设施葡萄栽培新农人培育”等项目,实施当年就实现了帮助当地农民增产增收的目标。
未来5年,南京教育还将在涉农工作中持续加力,努力提质提效。在全方位高质量开展好各级各类涉农线下教育培训的同时,不断丰富教育手段、灵活教育方式方法,推进线上涉农教育培训的开展与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