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图片
<!--<$[会议标题]>begin-->“数说‘十三五’一同看教育”系列新闻发布活动之南通扬州专场新闻发布会<!--<$[会议标题]>end-->
会议资料
“数说‘十三五’一同看教育”系列新闻发布活动之南通扬州专场新闻发布会
时 间
2021年4月21日 下午2:00
地 点
厅402会议室
嘉 宾
南通市教育局局长、党组书记、中共南通市委教育工委书记、市政府教育督导室主任 郭毅浩;扬州市教育局副局长 卫刚
主要内容
南通:介绍“十三五”期间南通教育改革和发展情况及“十四五”发展要点;扬州:介绍“十三五”以来扬州聚焦公平和质量主题,办高品质教育,建高品质学校,为每一个学生人生出彩奠基的总体情况。
文字资料

建设“现代化教育高地、新时代教育之乡”

南通市教育局局长、党组书记郭毅浩 

各位媒体界的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非常感谢省教育厅搭建“数说‘十三五’,一同看教育”新闻发布平台,感谢各大新闻媒体和记者朋友们长期以来对南通教育的关心和支持。

下面,按照省厅部署,向大家介绍南通教育“十三五”改革发展情况及“十四五”发展要点。

一、南通教育“十三五”改革发展情况

“十三五”以来,南通以教育现代化建设为统领,以建设教育现代化市级示范区为目标,加大教育投入,深化教育改革,提升教育质量,完善教育体系,保障教育公平,人民群众的教育获得感和满意度持续提升,南通教育为全市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有力支撑。南通教育“十三五”期间的新进展,我借用“十三五”期间新江苏的四字定位“强富美高”来概括。

“强”——城市教育综合实力更强了。教育经费投入稳步增长,2020年,全市教育经费总投入223.67亿元,其中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201.73亿元,分别比“十二五”期末(2015年)增长25.14%、22.03%。教育现代化示范区建设逐年推进,最近一次全省教育现代化监测(2019年度),南通综合得分92.12分,较上年度增加2.19分,保持全省前列。

“富”——表现为“五多”:

惠民项目多了。实施“雏鹰起航”家庭教育促进工程,加强科学家教指导;推进共建共享,422所中小学校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为全市中小学幼儿园学生买单“意外伤害补充保险”;展现教育担当,实施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实现全覆盖。

好学校多了。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93.85%。2019年全市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监测达标率94.43%,五个县(市、区)达100%。全市组建义务教育集团126个,推进教师和校长交流轮岗制度化、常态化。启动实施“新优质学校”建设项目,新增南通市“新优质学校”61所、建设单位23所。公办普通高中三星级以上占比100%;其中四星级普通高中30所,占比70%。南通中学、海安中学、海门中学等3所学校被确定为江苏省高品质示范高中首批建设立项学校,新增省现代化示范性和优质特色职业学校11所、省中职领航学校5所,省高水平大学建设单位1所、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单位3所,国家“双高计划”高水平专业群建设高校3所。

好老师多了。新增首批省“苏教名家”培养对象5人、省教育家型校长创新培育计划培养对象6人、正高级教师150人、首届南通市“领航校长”20人。集团化办学、结对共建和教育共同体建设全面推进,义务教育教师交流比例达25.49%,百姓家门口的学校好老师多了。

就读的学位多了。连续八年把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2020年,南通共有幼儿园567所,比2015年增加124所,教育供给持续加强。五年间增加幼儿园学位45000个、小学18000个、初中7200个、高中18000个。

上好大学的孩子更多了。年均向高等院校输送优质生源2万余人,为地方培养技能人才4.6万人。

“美”——南通教育的品牌更美了。两届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选,南通教师获奖24个,覆盖特等奖第一名、一等奖和二等奖所有奖项,获奖层次之高、获奖面之广,位居全国地级市前列。中国教育学会成立情境教育、“自学·议论·引导”教学研修推广中心,向全国推广南通教师国家级教学成果。南通入选基础教育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推广应用示范区。

中国质量奖花落南通。中国质量奖是中国质量领域的最高荣誉,作为全省教育领域唯一单位,江苏省南通师范第二附属小学“‘以美激智、以爱导行’情境教育质量管理模式”获此殊荣。

南通承担的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等“国字号”产生重大影响。“做好人,读好书,踢好球”,南通推进校园足球的创新实践,两位学生入选中德青少年足球训练营,受到习近平总书记亲切看望和勉励。“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改革试验区”建设经验被中央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推介,获评“全国优秀校园足球改革试验区”。

国家级现代学徒制试点取得显著成效,2018年顺利通过教育部项目验收,相关经验在各大平台作专题介绍。2020年,南通获评全省“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成效明显的设区市”。

“党组织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列为教育部试点,被省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列为突破项目。

“高”——社会满意度更高了:南通义务教育群众满意度位居全市八大行业首位。学生发展质量更高了:我市义务教育学业质量主要指标位居全省前列。学生体质健康合格率达95.6%。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评价优良率达98.7%。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三年超过95.8%,平均对口就业率达到85.2%。教育发展水平更高了:省统计局、省发改委、省政府研究室发布的2019年全省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监测统计报告显示,南通基本公共教育体系水平指数、发展指数、满意度均列全省第一。南通西部支教美誉度更高了:47年来,4800余人次援疆援藏援青援滇援陕,教育协作和对口支援取得显著成效。2020年,海安市宁蒗支教教师群体被授予江苏“时代楷模”称号。

二、南通教育“十四五”发展总体要求、主要目标和实施路径

“十四五”时期,南通将加快建设长三角一体化沪苏通核心三角强支点城市。“十四五”南通教育改革发展的总体要求、主要目标是: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为主线,以打造“现代化教育高地、新时代教育之乡”为目标,全面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南通实践”,争当江苏教育现代化高水平示范区、长三角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增长极,为南通勇当全省“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排头兵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到2025年,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市、区)、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市、区)实现区域全覆盖;“老八所”和新优质普通高中全面创建江苏省高品质示范高中;特殊教育由“第一所”走向市域整体“第一流”;打造“中国特色学徒制”南通职教样本;南通教育扶贫及援藏援疆援青援陕等产生更大影响、发挥更大作用;创成国家教师教育基地、教师教育改革实验区;南通学生的核心素养和德智体美劳发展水平全面提升。

在实施路径上,聚焦南通市委、市政府关于南通教育的新目标、新定位,全面推进“现代化教育高地、新时代教育之乡”建设,以建设“五大高地”实现“五个新”。

立德树人,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和正确办学方向,实施绿色质量评价,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全面提升学校办学水平,着力建设素质教育高地。

深化改革,聚焦体制机制改革、原创教学成果培育、教师教育振兴等重点,着力建设教育创新高地。

优化配置,突出体系完备、多样特色、优质均衡、师德高标,着力建设教育供给高地。

强化治理,落实教育优先发展、学校自主办学、社会有序参与,着力建设教育生态高地。

优师强教,突出“政治过硬、本领高强”“道德优美、学术纯粹”价值引领,着力建设教育精神高地。

以五大教育高地建设为战略布局和实践抓手,构建新时代“教育之乡”新格局,展现南通教育改革和发展新境界——

新定位更为凸显。城市名片从品牌建设走向品格塑造,发展动能从外部催发转向外铄与内生双循环互相促进,优质特色从局部打造迈向整体优化。

新内涵更为凸显。“全人、全纳、全程”的教育理念普遍树立,培养目标的全面性,培养对象的完整性,培养过程的持续性,圆融统一,形成常态。

新质态更为凸显。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持续提升,南通教育发展质态更为科学、更加开放、更具活力。

新支撑更为凸显。适合教育所需的人才、经费、条件、氛围、制度等要素保障供给形成体系,运行有力。

新影响更为凸显。南通教育的比较优势持续放大,教育事业的贡献度、人民群众的满意度、教育发展的引领度进一步攀升。

我就讲这些。谢谢大家!


奋力书写高质量发展的时代答卷

扬州市教育局副局长 卫刚

“十三五”以来,扬州市聚焦公平和质量主题,办高品质教育,建高品质学校,为每一个学生人生出彩奠基,奋力书写扬州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时代答卷。

一是坚持加大投入,教育现代化水平全面提高。以提高办学条件为重点,加强校园规划建设,“十三五”以来,我市累计开工新(改、扩)建中小学及幼儿园113所,建设面积182.2万平方米,投资109.02亿元,累计新增学位5.62 万个,83.8%的义务教育学校达到省定办学条件标准。全市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由2016年的222所增加到目前的333所,占比由75.3%提高到90.5%。以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为统领,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全面完成薄弱学校改造任务,全市已竣工项目学校270所,面积123.4万平方米。智慧学堂平台接入各级各类学校400多所,覆盖全市90%以上中小学校。2020年,完成智慧学堂在线直播2100课时,为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中小学实现“停课不停学”发挥了重要作用。深入推进教育扶贫,累计发放学生资助经费2.2亿元,惠及家庭经济困难学生32.3万人次;招收宏志班127个,5510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享受到优质教育。

二是坚持优质均衡,各级各类教育质态不断提升。目前我市普惠性幼儿园占比90.2%,在省、市优质园就读学生比例达90%,“入园难”“入园贵”等问题得到有效缓解。2019年按照不低于4000元/生.年财政拨款标准拨付幼儿园经费,并逐年调整。推进集团化办学,放大优质教育资源,以名校带动薄弱校,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深入实施高中质量提升工程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工程,全市三星以上高中比例达100%。“十三五”以来,我市创成省职业教育现代化专业群21个、省职业教育现代化实训基地15个、省现代化示范校6所、省智慧校园6所、省优质特色学校2所。推进校企合作,开展省、市级现代学徒制项目试点,全市订单培养专业占比达50%以上。

三是坚持以人为本,教师队伍持续优化。以师德师能建设双“百千万”工程为抓手,构筑城乡网上结对、名校组团办学、特级教师支教送教及推优推先四大平台,着力打造名师团队、骨干团队、新秀团队、培师团队和科研团队五大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在全省率先推行市特级教师和特级班主任评选,全市现有“江苏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苏教名家”培养对象16人,正高级职称教师129人,省特级教师176人,市特级教师252人,市特级班主任30人,学科带头人和中青年教学骨干4186人。全面落实“县管校聘”联席会议制度。以师资均衡促教育均衡,5年来,全市义务教育学校轮岗交流校长573人次、教师11515人次。

近年来,扬州始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尤其关注学生综合素养提升。

一是“三全”育人,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系统构建从小学到高中的系列校本德育课程,坚持全面育人、全科育人、全程育人,寓德育于各学科教学之中。系列化开展开学仪式、升国旗仪式、成长仪式、青春仪式、成人仪式、毕业仪式等仪式教育,让学生在一场场庄重、感人的仪式中受到震撼、获得体验、升华情感、净化心灵,留下恒久的成长记忆。持续开展城乡学生互动体验活动、“感恩·励志教育校园行”、孝德教育、“三走进”(走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走进文博场馆、走进敬老院福利院)活动、文明有礼“二十四条”实践活动等,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是“一文一武一科技”的种子正普遍在扬州市中小学生的心中生根、发芽。

一文指大力实施“五个一百工程”,即每个学生接受从小学到高中12年基础教育过程中,阅读一百本名著、背诵一百篇名篇、了解一百位名人、欣赏一百首(幅)名曲(名画)、观看一百部优秀影视剧,增强学生人文素养,浸染生命底色。“十三五”以来,我们研制了涵盖1—12年级的工程实施目录,录制了500余节名著导读、名篇赏读、名曲名画欣赏等线上课程,免费为全市近50万中小学生发放诵读指导读本。大力推动艺术学科课堂教学变革,2020年扬州在全省率先展示了单元化教学案例,对高中美术课堂教学改革进行有益探索。

一武指实施“青少年茁壮成长工程”,全面增强青少年体质。2019年起,在22所义务教育学校试点开设游泳课,约1.2万名学生学会了游泳。全市中小学生体质抽测结果显示,学生的身高、肺活量等身体素质,以及立定跳远、跳绳等运动技能都有明显提高,同时学生的意志品质和吃苦耐劳精神也得到培养。大力发展青少年校园足球,近两年来仅扬州校园内E级教练员增长了近100人,全国足球特色学校从2016年53所增长至126所,2016年以来,建成了22片青少年校园足球笼式足球场地。2020年全市有8支球队打入“省长杯”总决赛,1人入选国家青少年夏令营足球队,6人入选省队。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开展劳动教育,2020年,全市拨专款又建成了3个中小学生劳动实践基地。

一科技指实施STEM课程。全市现有17所学校成为省STEM教育项目校,邗江区成为省首批“STEM教育县域实验区”。2017年,成立扬州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名师工作室与扬州市青少年机器人名师工作室。在2019年全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中,工作室教师指导学生捧回两个全国一等奖,一个二等奖和一个省冠军,创扬州历年最好成绩。近七年来,我市选送的青少年学生及科技辅导员的科技创新作品在全省、全国大赛中荣获一等奖92件,二等奖223件,江苏省人民政府青少年科技创新培源奖3件;连续举办六届“扬州市青少年机器人大赛”,成功承办“世界教育机器人大赛2015赛季中国赛区华东地区公开赛”及第十八届江苏省青少年机器人大赛,6年以来取得3个全国一、二等奖,2个省冠军,146个省级一、二等奖的佳绩。

三是全力打造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融教育”格局。建设了全国首家家庭教育博物馆,制定下发《扬州市打造高品质家庭教育“五项行动”方案》,每月开办家庭教育大讲堂,通过新媒体同步直播。邗江区先后发布新家庭教育“好老师”“好父母”“好学生”指南,全面开展“校园亲子节”,好家风好家训好家规传承活动,被社会主流媒体报道。

“十四五”期间,我们将继续瞄准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目标,着力构建起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全面支撑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让教育公平更加彰显,教育质量不断提升,教育结构更加科学,优质教育资源更加丰富,教育热点难点问题有效缓解,人民群众的教育满意度和获得感进一步增强。


答记者问:

问题一: 2020年,32年持续援滇的海安市宁蒗支教教师群体被授予江苏“时代楷模”称号,能否介绍一下南通教育支援外地的总体情况?

答:教育扶贫是一项固根本、利长远的基础工作,南通47年如一日,或接续驻点、或组团驰援,或短期送教、或结对跟岗,南通教师以支教路连结中华民族复兴路,4800余人次前赴后继、持续接力、倾力奉献,南通教育育人、强师、扶贫的足迹已经覆盖新疆、青海、西藏、陕西、云南、四川、贵州、广西、河北等9个省(市)、自治区的20个市(县),为促进薄弱地区教育事业发展、携手全面小康作出了积极贡献。工作主要特点有:一是发端于点,绽放民族团结进步之花。自1974年以来,南通教育援藏走过了优秀教师援教、兴办内地班校、在藏办学兴教的发展之路。二是突破一隅,锻造全面小康时代楷模。1988年,南通海安教师到云南省宁蒗彝族自治县,在全国开启群体支教扶贫的先河。33年213名南通教师群体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成为“扶贫必扶智,治贫先治愚”的坚定践行者,因地制宜开创了东西部教育合作的“宁海模式”,形成了支教扶贫与民族团结进步相互促进的“宁海效应”。三是面向全域,走出优师强教创新之路。在坚持13年输出优秀师资支援新疆的基础上,2010年南通全面升级对新疆伊宁的帮扶工作,聚焦学科主线和教育人才培育,构建起“部分人现场支教,全系统后方支援”的援疆教师“1+ X”保障体系,独创“立足一个班级,示范一个学科,引领一个年级,带动一所学校,影响一个区域”的“五个一”教育援疆“南通模式”。2019年,“研训一体、优师强教”的南通教育援疆经验被教育部推广。

问题二: 优质的教师队伍建设一直是南通的优势,请问在高端教育人才培养方面,南通取得哪些成绩,“十四五”有哪些新举措?

答: 南通早在二十一世纪初即着手名师培养工作,2006年3月组建南通市中小学名师培养导师团,启动南通市第一梯队名师培养工程,历时15载,先后有四批近百名培养对象进入第一梯队,成立中青年名师工作室43个,有47名走进江苏省特级教师行列,10人走进“江苏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培养对象队伍,3人进入“苏教名家”培养行列,16人获得江苏基础教育教学成果特等、一等奖,9人获首届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主持省级以上课题65个,出版个人专著45本,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文章1955篇(其中省级以上核心期刊207篇),12人获得过全国教学比赛一等奖。《中国教育报》以《为什么是南通》《向南通学什么》为题,连续在头版刊发长篇专题报道。新一代中青年名师群体,带动了更多的优秀中青年教师拔节生长,促进了南通教师队伍建设水平的整体提升。“十四五”期间,南通按照国家省市《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深化教师队伍建设改革。通俗地说,就是围绕“三个地”展开。一是铺天盖地,注重全员,发展好每一位教师;二是顶天立地,接续做好高端教育人才培育工作,于去年启动实施了“1115工程”,拟用十年左右的时间,在全市中小学遴选和培养10000名左右骨干教师、1000名左右卓越教师、100名左右教育家型教师和50名左右领航校长。去年教师节,我们已推选首届南通市“领航校长”20名。三是感天动地,以“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李吉林、李庾南老师为典型引领,强化师德师风建设,打造南通教育精神高地。

问题三:.在教育评价改革方面,扬州有哪些举措?

答:我们坚持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根本标准,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倡导绿色评价,努力营造和谐育人环境。

从学生层面来说,不断完善中考方案,建立依据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和综合素质评价结合的评价模式,力求破除“唯分数论”,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每年组织开展小学生核心素养展示月活动,扬州中学坚持“行为自律,活动自发、学习自主、评价自省”等过程性学习评价。积极探索构建学校、家庭等多元参与的评价体系,扬州市梅岭小学自主研究设计《“真的种子生长记”学生成长手册》,让学生和家长都全过程参与孩子的成长评价。

从学校层面来说,我们评价学校更加注重综合评价与特色评价相结合,由办学绩效考核、满意度评价、综合评鉴三个方面组成,内容涵盖实施高品质管理、高品质队伍建设、培养高品质学生、学校特色建设、完成重点工程、中心工作任务情况等方面,营造素质教育的良好氛围,引导学校、社会关注全体学生,关注学生健康成长,促进学校科学办学,提高学校整体办学水平,鼓励学校形成办学特色和品牌。同时,每年开展义务教育绿色飞行监测,常态化开展“学校精致管理百校行”活动,强化规范办学和管理的过程评价导向,促进学校按规律办学,提升教学效率,推动全市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从教师层面来说,我们打破了教师论资排辈的传统职评模式,实施师德为先导、实绩为主导、科研为向导的“三导”原则,职称晋升向一线教师和班主任倾斜;打破了骨干称号“终身制”,每年实施骨干教师年度业务考评;打破了“职称到手,船到码头”的定论,创新高级教师考核机制。突出师德第一标准的要求,在晋升晋级和评优评先中“一票否决”。  

今后,我们将积极贯彻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的要求,进一步健全完善各项评价方式,系统构建起科学的、符合时代要求的教育评价制度和机制。

问题四:“十四五”期间,扬州将如何进一步破解老百姓非常关心的“入园难”“入园贵”问题?

答:“十四五”期间,我们将巩固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治理成果(2020年,我们把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治理作为解决“入园难”“入园贵”问题的关键举措,强化政治担当,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毅力,克服了重重困难,啃下了这块硬骨头。全市83所幼儿园完成治理任务,治理完成率100%,新增普惠性学位23605个,所有民办普惠园的收费都不超过规定标准,使得老百姓在家门口就可以上优质普惠的幼儿园,成为老百姓感受得到的“民生改善”),进一步夯实学前教育的发展基础,着力打造优质普惠的高质量学前教育体系。我们将进一步加大普惠性资源规划与建设,2020年至2022年,将投资近20亿元,新(改、扩)建90所公办园,突破性解决群众“入园难”“入园贵”的问题,提供坚强的物质保障。大力推进“集团化办园”管理机制改革,新建的公办园将纳入我们本地各优质园集团,实现管理、师资、设施等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加快新建公办园的内涵提升,确保其保教质量,将“好园办到老百姓的家门口”。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推进科学保教,坚决扭转和治理“小学化”倾向,全面提高幼儿园保教质量。与此同时,我们将进一步提升全市学前教育师资水平,建立和完善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发展机制,打造高质量的学前教育人才团队。继续通过与师范院校合作,以委托培养方式为全市幼儿园输送专业化人才,补齐学前教育师资短板。积极加大财政投入,完善经费保障长效机制,逐步提高幼儿园教师待遇,提升幼儿园教师的幸福感,为学前教育的优质发展提供高质量、专业化的师资保障。为建设更加充裕、更加普惠、更加优质的学前教育而继续努力。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