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图片
<!--<$[会议标题]>begin--> 让资助政策惠及每一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新闻发布会<!--<$[会议标题]>end-->
会议资料
 让资助政策惠及每一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新闻发布会
时 间
2021年3月23日 下午2:30
地 点
省教育厅402会议室
嘉 宾
省教育厅副厅长潘漫,财资处、学生资助中心、徐州市教育局、南京林业大学等单位相关负责同志
主要内容
介绍“十三五”期间江苏学生资助发展情况,同时公布《江苏学生资助十三五发展报告》。
文字资料

让资助政策惠及每一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省教育厅副厅长 潘漫

各位媒体朋友,大家好!首先感谢大家给予江苏学生资助新闻宣传工作的大力支持!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学生资助稳步发展、体系健全、托底保障作用凸显的重要时期。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坚强领导下,在省财政、民政、扶贫等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和各地各校的共同努力下,我省学生资助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公平公正根本要求,把握落实国家要求和打造江苏特色“两个着力点”,紧扣精准资助和资助育人“两个关键点”,高起点谋划、高水平设计、高标准推进,全省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基本健全,投入力度持续加大,精准资助协同发力,应助尽助全面实现,资助育人成效初显,有力保障了“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为全省脱贫攻坚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促进社会公平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一、完善政策体系,保障教育公平。“十三五”期间,陆续出台了一系列学生资助管理制度文件,涉及提标、扩面、增项等资助政策15项,内容涵盖建立国家助学贷款还款救助机制、扩大中职免学费范围至全覆盖、实施普通高中和高校建档立卡学生免学费、高校奖助学金提标扩面、新设中职国家奖学金、延长助学贷款期限等方面。2020年9月,省财政厅、省教育厅和省人社厅共同修订出台《江苏省学生资助资金管理办法》。今年2月,省教育厅等五部门印发《江苏省学生资助管理实施细则》。两个文件前后呼应,进一步整合各学段资助政策,明确规定资助范围标准、资金分担和监管措施等,形成了全省学生资助的制度性、规范性、纲领性文件。此外各地也积极出台提标扩面政策,例如南京市率先设立中小学励志奖学金并对农村幼儿园办学点实行免费教育,连云港、淮安、宿迁等地设立本地户籍大学新生资助项目,常州市提高学前教育阶段政府资助标准,按照合格幼儿园年收费标准执行,扬州市实行学前至高中阶段建档立卡和农村低保家庭子女学费(保育费)、伙食费、住宿费和书本费全部减免。一项项政策好似一笔笔“真金白银”,切实增强了每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获得感,保障了他们不仅能“上得起学”,更能“上得好学”,有力促进了教育公平。

二、加大投入力度,确保应助尽助。在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社会各界关心支持下,“十三五”期间我省学生资助规模全面增长,应助尽助全面实现。一是从资金看,全省“十三五”学生资助总经费410.04亿元,比“十二五”增加122.84亿元,增幅42.77%。二是从人数看,全省“十三五”累计资助在校学生1240.25万人次,比“十二五”增加241.97万人次,增幅24.24%,其中高等教育、义务教育、学前教育的增长幅度超过30%。三是从结构看,全省“十三五”学生资助总经费中,财政投入346.52亿元,占比84.51%,始终是学生资助经费的最主要来源;各级学校从事业收入中提取资金投入54.33亿元,占比13.25%;社会资金投入9.20亿元,占比2.24%。此外,全省“十三五”累计发放国家助学贷款33.39亿元,获贷人数42.04万人次,人均贷款金额7942.44元,比“十二五”增长32.84%。“政府主导、学校参与、社会补充”的“三位一体”学生资助格局进一步优化。

三、聚焦特殊困难,助力脱贫攻坚。做好建档立卡、低保、特困救助供养、残疾和孤儿等五类特殊困难学生精准资助工作,是“十三五”期间我省学生资助的主攻方向,也是实施教育扶贫、助力脱贫攻坚的重要支撑。一是精准制定政策。2016年,省财政厅、省教育厅和省扶贫办联合印发《关于对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加强教育资助工作的意见》,明确从2016年秋季学期起实施普通高中建档立卡、低保、特困救助供养、残疾等特殊困难学生免学杂费和普通高校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费减免,并给予最高档次国家助学金。“十三五”期间,全省享受免学费政策的建档立卡等特殊困难学生29.99万人次,共减免学费8.73亿元。其中,普通高中15.72万人次,减免学费2.17亿元;普通高校14.27万人次,减免学费6.56亿元。二是精准识别对象。秉持“信息多跑路、学生少跑腿”的原则,2017年,江苏在全国率先建立起跨部门信息共享比对机制。2020年,省教育厅等四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特殊困难学生精准资助工作的通知》,健全“省—市—县”三级联动机制,完善特殊困难学生就学信息库,增强信息比对的时效性、全面性、精准性。2020年春、秋季学期,全省分别比对出60.03万名、56.68万名五类特殊困难学生。三是精准落实政策。对于比对出的特殊困难人群,各地各校主动服务,将政策宣传到位、手续简化到位、资金发放到位,精准落实各项国家资助政策,并积极争取地方政府、校内、社会资金进行补充资助。2020年,我省五类特殊困难学生资助总金额16.27亿元,占全年资助总金额(不含义务教育阶段免费教科书)的22%,其中政府资助14.85亿元,校内资助1亿元,社会资助0.42亿元。四是特殊时期积极作为。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我省学生资助战线主动担当作为,出台学生资助抗“疫”政策组合拳,用“停课不停助”全面助力“停课不停学”。全省共发放临时困难补助4700余万元,补助约7万人,发放流量补助约1500万元,补助约23万人,另外向20多万名有困难的学生提供网络学习相关设备。出台政策将本人或家庭直系亲属罹患新冠肺炎、无力偿还国家助学贷款的毕业学生,纳入还款救助范围,并简化工作流程。

四、创新工作方式,提升服务体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家长对资助的体验,是评价我们资助工作好坏的重要标准。“十三五”期间我省在创新服务上动了很多脑筋、下了不少功夫。一是政策宣传更主动。重点把握“招生时、报到时、毕业时”三个关键时点,开展全媒体、全方位、常态化的资助政策宣传。连续多年开通学生资助热线电话。“十三五”期间省级印制政策简介、致毕业生一封信等宣传资料超1000万份,拍摄政策宣传短视频10余个。2020年首次在《江苏招生考试报》专版发布政策介绍,首次走进高校招生咨询会,提供“面对面”咨询服务。二是认定流程更简化。2019年,在全国率先印发《江苏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实施办法》,取消家庭经济困难证明盖章,改为学生本人(或监护人)书面承诺。要求学校改进公示方式,采取适当方式在适当范围内公示,公示时严禁涉及学生敏感信息及隐私。三是资助申请更便捷。研制家庭经济信息采集量化指标体系,并开发 “江苏省学生资助申请平台”,简化申请流程,学生通过手机端即可远程提交资助申请,实现“掌上申请”“指尖申请”,实现学生从“少跑腿”到“不跑腿”和全省认定标准从“多元分散”到“相对统一”的转变。2020年秋季学期起推广应用,共有41.82万名学生线上填写资助申请。

五、突出育人导向,拓展资助内涵。资助是手段,育人是目的。“十三五”期间我省学生资助工作在保障学生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的基础上,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资助与育人有效融合,不断探索育人新方法,拓展资助新内涵。一是坚持奖励育人。积极发挥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等国家级荣誉的激励引导作用。“十三五”期间共有65.25万人次学生获得各类奖励性资助,奖励总金额45.11亿元。其中2.14万人次学生获得国家奖学金,比“十二五”增加43%。通过分析近两年的国家奖学金获奖比例发现,中职和本专科学段困难生群体的获国奖比例高于平均水平,育人成效初显。二是坚持榜样育人。我省每年开展国家奖学金优秀获奖学生、励志成才之星、最美资助人、典型工作者等事迹材料的征集遴选,选树优秀榜样引领人。“十三五”期间共征集事迹材料4000余篇,获奖(入选)作品1200余个,在全省资助系统形成比学赶超热潮。三是坚持活动育人。开展“苏乡永助”资助育人主题活动,宣传资助政策,歌颂资助事业,搭建困难学生个人风采展示舞台,提升参与感。“十三五”期间收到推荐作品5000余个,获奖作品近1000个,其中第五届学生资助成效汇报演出网络直播观看人数超520万人次。为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就业质量,“十三五”期间连续5年为7000余名困难大学生开展就业能力培训。

六是强化监管考核,提升治理效能。“十三五”期间,我省坚持多管齐下,着力提升学生资助工作效能。一是纳入考核内容。将学生资助列入省政府对设区市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的考评内容,列入江苏省教育现代化监测指标,列入江苏省地方普通高校综合考核内容,切实推动资助责任落实。二是常态化过程监管。做好规定动作,按全国要求开展资助政策落实情况的自查自纠与信息核查。抓好自选动作,开展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专项检查,对55所省属高校开展学生资助专项审计调查,启动建立学生资助数据通报制度。三是实施绩效评价。省教育厅会同省财政厅每年开展学生资助绩效评价工作,2020年起进一步创新方式,委托第三方机构开展现场核查,着力构建全省学生资助绩效管理体系。“十三五”期间根据绩效评价结果共下达学生资助奖补经费1.11亿元。

回眸“十三五”,江苏学生资助圆满收官、硕果累累;展望“十四五”,江苏学生资助蓝图美好,重任在肩。“十四五”是江苏教育进入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是学生资助进一步提质增效,全面助力构建优质均衡的公共服务体系、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重要转型期。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视察时的重要讲话指示精神,按照“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要求,改革创新、攻坚克难、开拓进取,始终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着力健全以学生为中心、资助和育人有机融合、“政府-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多层次、立体化、高质量江苏学生资助体系,构建多部门协同推进的发展型资助育人新机制,启动实施“发展型资助育人行动计划”,为学生提供多元、适合、贴心的资助服务,既雪中送炭解决燃眉之急,又润物无声激发内生动力,努力提升每一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获得感、满足感、安全感,打造“智慧资助”江苏样板,以高质量学生资助助力江苏现代化教育强省建设。


答记者问:

问题一:刚刚发布的内容中提到,“十三五”期间,全省投入学生资助总经费超过400亿元,其中财政资金差不多350亿元,请问在具体实施中是如何将这么多的资金保障到位的?

答:感谢您的提问。江苏的学生资助工作,应该说在全国一直很有地位,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我省的学生资助工作更是稳步推进,资助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更强更好。为了确保江苏的学生资助资金及时足额保障到位并规范使用,我们重点做了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资助政策保障到位。十三五期间,我省从学前教育到研究生教育每个学段都有相应的学生资助政策,同时也有相应的资金管理办法,应该说资助项目多且分散在不同的文件中,看起来和用起来都不方便。2020年我们会同省财政厅、人社厅联合出台《江苏省学生资助管理办法》,把各学段的学生资助政策集中到一个文件中,今年初又会同省5部门联合出台《江苏省学生资助管理实施细则》,进一步明确各学段资助范围、资金分担和预算安排等。我觉得江苏应该很有底气地讲,从政策上保障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入学、完成学业,确保不让一个孩子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的目标基本实现。同时也为我省学生资助资金规范、高效使用提供了制度保障。

二是资助资金保障到位。我省各级政府都非常重视学生资助工作,并将学生资助资金纳入年度预算管理。近几年,省级财政每年预算安排学生资助经费20多亿元,为了充分发挥资助资金使用绩效,确保学生有需要时立即安排使用,从去年开始,教育厅改革资助经费拨款方式,将资助经费直接纳入省属高校年初部门预算,并提前下达各地和其他高校的资助经费,确保新学期开学前省资助经费全部到位。此外,我们还积极引导学校筹措非财政性资金用于学生资助,如省里明确要求公办高校,每年要从事业收入中足额提取6%用于学生资助工作。“十三五”期间,高等学校学生资助资金达166.3亿元。应该说我省学生资助资金是保障到位的,投入力度也是比较大的。

三是绩效评价保障到位。省教育厅、省财厅连续9年联合开展学生资助绩效评价工作,全面评价各市县、各高校的学生资助工作,如资助政策落实情况、资助资金投入情况及资助工作成效等,并根据评价结果下达奖补资金,进一步引导和激励各地、各高校重视学生资助工作,提高资助资金使用效益。通过评价,应该说起到了以评促管,以评促改的目的,也进一步提高了学生资助资金的使用绩效。

问题二:我省的学生资助项目较多,资助范围、标准不一。请问我省在加强学生资助政策宣传方面有哪些措施?

答:感谢您的提问。目前,从面上看,我省学生资助已经实现了所有学段、所有学校、所有困难学生“三个全覆盖”。不同学段的资助项目类型多样,申请要求和程序各不相同。这对于我们把类型不同的资助政策精准送达各类不同的资助人群,确实是一项非常重要且具有挑战性的工作。近年来,为扩大政策知晓率,省教育厅和各地各校积极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概括起来说,就是牢牢把握政策宣传“三时三面两线”。“三时”是指招生时、报到时、毕业时三个关键时点。省级层面将资助政策纳入高校招生章程,并作为一项审核内容;同时要求各地各校把资助政策全过程嵌入招生咨询、志愿填报、录取通知、新生报到、毕业离校等环节,让各学段的新生、毕业生知晓政策。“三面”是指学校、家庭、社会三个层面。针对学生层面,抓住高考中考和毕业开学等特殊时间节点,提前发放政策简介,让广大学生将政策带回家。针对家长层面,结合不同学段和不同资助项目,制作简明易懂的宣传资料,由学校组织发给每位家长并要求反馈知晓回执。针对社会层面,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宣传,运用网络平台,及时发布各类资助信息,营造良好社会环境。“两线”是指线上、线下两条主线。线上,充分发挥“江苏学生资助”微信公众号拥有粉丝79.5万人的优势,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资助宣传。“线下”,各地、各高校积极选聘优秀的受助学生担任资助政策宣传大使,开展资助政策“母校行”“乡村行”“进社区”活动,扩大政策知晓度。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加大力度,不断拓展宣传的针对性和参与面。一方面,更加贴近资助对象。针对困难学生和家长的特点,开展更加简单、通俗、大众化、贴近实际的宣传工作,让困难群众看得见、听得懂、记得住。另一方面,更加借助社会力量。资助政策宣传,不能仅仅依靠学生资助专职队伍。我们将尽可能多地动员社会力量加入到宣传行列,不断扩大宣传面、提升知晓度。在此也呼吁广大的媒体朋友多多关心、宣传学生资助工作。

问题三:徐州市的教育体量较大,经济困难家庭数量占比较高,所需资助人数位居全省首位,徐州市教育部门是怎样创新工作方法,保证不让任何一个孩子因贫失学的?

答:我市学生资助工作始终秉持不忘初心理念,努力为每个孩子谋个前程。“十三五”期间,我市共为205.37万人次发放各类资助金25.48亿元,确保教育脱贫攻坚任务2020年顺利收官。

我市积极创新工作方法,以“四个强化”为抓手,促进资助工作提质增效。一是强化多方位宣传发动。每年召开2次资助工作培训会,深度学习研究脱贫攻坚政策。通过印制《徐州市资助政策简介》《徐州市资助中心致家长的一封信》和定期召开家长会,细致解读、宣传资助政策。二是强化多部门协调联动。会同市财政局等5部门联合制定《徐州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办法》,明确界定资助工作中各部门的具体职责和义务。与市民政、残联等部门建立协同联动机制,共享困难家庭情况信息,确保精准资助帮扶。三是强化多层级责任落实。严格压实“校长-分管校长-班主任”层级责任,签订脱贫攻坚责任状,通过《徐州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申请表》,对困难学生的申请认定层级审核。四是强化回头看资助实效。每年组织资助工作专项检查,随机抽取15%的受助学生现场调研;建立工作随访制度,不定期电话随机回访15%的家长;联合市扶贫办对所有直属学校和县(市)区建档立卡学生资助工作进行拉网式检查,确保所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全部资助到位,确保没有一名学生因贫失学。

问题四: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精准资助,请问南京林业大学针对精准资助开展了哪些具体的工作?

答:南京林业大学在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4100余人,去年全校共发放国家、学校、社会各级各类学生资助经费5300余万元。在学生精准资助方面,主要开展了三方面的工作。

第一,做实四个“百分百”覆盖,精准认定资助对象。一是学校寄送国家资助宣传材料百分百覆盖新同学;二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实现百分百线上测评;三是学生资助政策宣讲百分百覆盖在校学生;四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百分百可以通过“绿色通道”报到入学。

第二,发布《南京林业大学学生资助工作(2017-2019)》白皮书,精准分析学生在经济、学业、心理、就业创业、实践等方面的个性化发展需求,促进学生资助工作在更广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上精准服务学生。

第三,依托信息化等手段提高精准资助效率。一是资助工作实现了全流程线上申请,去年共开展本科学生资助项目45项,覆盖4.5万人次;二是学校构建了符合校情的大数据算法分析模型,通过大数据分析学生一卡通在食堂和超市消费情况等海量数据,开展精准资助,去年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发放了疫情专项、就业补助、无感知生活补贴等各类补助2.2万人次。

通过以上举措,学校学生资助工作基本做到了精准资助,应助尽助。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