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说‘十三五’一同看教育”系列新闻发布活动之淮安盐城专场新闻发布会 |
教育发展惠及每个学生
淮安市委教育工委书记、教育局局长 皇甫立同
各位领导,各位媒体记者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全国“两会”刚刚闭幕,省教育厅就召开“数说十三五,一同看教育”淮安、盐城专场新闻发布会。非常感谢各大新闻媒体和记者朋友们长期以来对淮安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近期,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政协医药卫生界教育界联组会上强调,要坚持教育公益性原则,着力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教育事业的关心与重视。根据工作安排,我主要发布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总结“十三五”期间淮安教育发展所取得的成绩与亮点,二是对“十四五”期间淮安教育发展的规划与展望。
淮安是一代伟人周恩来的故乡,素有“襟吴带楚客多游,壮丽东南第一州”的美誉。自古崇文重教,底蕴深厚。 “十三五”以来,淮安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发展,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视察调研教育工作,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市长办公会专题研究会办教育改革事项,先后出台了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统筹城乡义务教育发展、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教师队伍建设、民办教育发展、城区基础教育发展、教职工编制动态管理等事关淮安教育改革发展顶层设计的系列重要文件。全市教育事业保持健康持续发展良好态势,实现教育基本现代化向建设全面现代化、基本均衡向优质均衡、注重改善办学条件向硬件与内涵发展并重、“学有所教”向“学有优教”的“四个转型”,为收官“十三五”画上圆满句号。
一是教育综合实力更“强”。淮安教育牢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紧跟时代步伐,深刻把握育人是根本、教书是途径,坚持面向全体、以生为本的育人理念,以“完整的教育”培养“完整的人”,推动教育综合实力实现新提升。积极把握教育现代化建设、文明城市创建、义务教育管理标准实验区建设三大机遇,教育现代化监测、政府教育履职考评等成绩保持苏北领先,我市成为江苏教育现代化2035规划编制样板城市;近三年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成绩分列全国第15、12、2名,荣膺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城市,市教育局创成江苏省文明单位;建成全国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实验区,109所中小学达到示范校标准,工作经验在全国会议推广。
二是资源要素配置更“富”。全市“十三五”教育总投入达到435亿元。创成智慧校园336所,新改扩建学校310所,新增学位近15万个;义务教育“改薄”工程经费投入完成率居全省第一,普通高中“建成一所、办好一所”工作经验在全省推介。建成市级平安校园建设示范校150所,4个县区创成省平安校园建设示范县区。在全省率先实现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全覆盖,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普通高中教育、中等职业教育的优质学校占比分别达84%、99.6%、80.6%、84.6%;在优质学校就读的学生超过85%,五年提高了10个百分点。在全省率先推行教师编制统筹调剂,开展全市教师集中招聘、“名校优生”现场招聘,教师学历基本达到省教育现代化标准要求。建成市县两级教师培训平台,建成特级教师工作室32个、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93个;师德师风知识竞赛参赛率、优秀率均居全省第一,“一师一优课”获评部级、省级优课数量均位列全省第二。创新实施中青年优秀校园长培育工程,开展教育高层次人才考核奖励,五年共新增江苏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培养对象6名、省特级教师39名、正高级教师68名、苏教名家2名、市优秀校(园)长21名、市优秀班主任1193名。
三是内涵建设质态更“美”。省级“周恩来班”数量占全省1/3,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经验获中央文明办肯定并推广,市教育局被表彰为全国青少年普法教育先进单位。建立淮安基础教育“内涵发展示范项目培育工程”项目40个,建成省级内涵建设项目107个、教学改革项目70多个,近百项教学成果获省级表彰。建立教体结合布点学校300所、省艺术教育特色学校23所;创成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167所,总量位居全省第一。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业质量、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奖数量进入全省前列。
四是教育改革能力更“高”。市委市政府将普通高中资源建设纳入全市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文件进行推进,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将幼儿教师队伍建设列为年度突破项目,市政府连续八年将教育资源建设纳入“民生实事项目”,市纪委监委将小区配套幼儿园和看护点治理工作纳入重点监督工作。深入实施中考招生考试改革,工作经验在全省基础教育论坛交流。成功承办“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育高层论坛、苏台基础教育发展论坛、全省学前教育学术年会等重大活动,“高考志愿填报院校智能平台建设”等4个项目荣获市创新创优项目一等奖。关工委优质化建设全省领先,“一站两室”、家长学校“四化”建设等特色项目深入推进。一批名校茁壮成长,淮阴中学成为全省首批高品质示范高中建设立项学校,周恩来红军小学成为全国首家“五星级红军小学”。
“十四五”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首个五年,是实施国家和江苏教育现代化2035的关键五年,也是淮安教育拾级而上、做大做强“学在淮安”品牌的重要五年。我们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两会”期间强调的“以教育评价改革为牵引,统筹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要求,把培根铸魂、启智润心的理念融入淮安教育事业的方方面面,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我们将坚持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要素再重构、政策再出新、教育再出发”为基本思路,紧紧围绕促进教育公平、提高质量主题,深化改革创新,强化综合保障,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教育服务均等化、整体发展优质化,全力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为建党100周年贡献淮安教育力量。一是聚力落实新发展理念。把握国家宏观形势,必须加快构建教育高质量发展新格局。胸怀大局、结合实际,自觉服从服务于构建新发展格局,主动依据国家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深刻认识和把握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内涵,坚持育人为本,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进校园,在中小学深入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把握“课堂”关键作用,开好思政教育常规课,讲好党史学习教育专题课。开展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和青少年身心成长特点的党史学习教育实践活动,引导青少年知史爱党、知史爱国。二是聚力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现代化、高质量教育体系,为淮安发展提供更加全面、更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是教育系统的职责所在。“十四五”时期,我们要把优化教育体系结构作为重要任务,聚焦“优质普惠”办好学前教育,聚焦“优质均衡”办好义务教育,聚焦“优质多样”办好普通高中教育,聚焦“融合创新”办好职业教育,聚焦“全纳普惠”办好特殊教育,聚焦“全民共享”办好继续教育,着力构建与教育现代化要求相匹配的教育高质量发展体系、优质均衡基础公共教育服务体系、服务全民终身学习教育体系,努力发展好各个学段、办好每所学校,推进体系建设成果系统集成,形成淮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满园春色。三是聚力提供高质量教育服务。我们将对照党和国家的人才培养需求,对照人民群众的美好教育期盼,对照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优化资源配置、建强师资队伍、促进均衡发展、强化五育并举、深化产教融合、用好现代技术、改进教育管理、提升育人质量等方面,开动脑筋、创新举措、下实功夫、做出成效,着力做强底板、拉长短板,促进淮安教育高质量发展。
重点落实十项任务:一是坚持立德树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二是实现幼有优育,促进学前教育优质普惠发展;三是实行城乡一体,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四是办好高品质普通高中,促进优质特色发展;五是强化融会贯通,构建高水平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六是推动全民学习,构建优质终身教育体系;七是做强名师群体,深化教师队伍建设;八是推进深度融合,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九是扩大教育开放,增强教育影响力;十是深化教育改革,提升教育治理水平。
我的发布就到这里。恳请各位记者朋友一如既往地关心支持淮安教育事业发展。
谢谢大家!
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
盐城市教育局
各位新闻界的朋友:
大家上午好!非常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盐城教育的关心、支持和帮助。
盐城是人口大市,也是教育大市,历来有崇文重教的优良传统。
“十三五”以来,在省委、省政府及盐城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在省教育厅关心指导下,我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及全省、全市教育大会精神,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持续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扩资源、补短板,强队伍、提质量,惠民生、促公平,不断提高教育内涵品质,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一是优先战略全面落实。强化教育“先手棋”地位,2019年,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教育大会,出台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教育现代化建设走在全省前列的任务书、时间表和路线图。“十三五”期间,全市财政性教育总投入超800亿元,较“十二五”增长47%,其中2020年达200亿元。幼儿园、高中、中职生均公用经费分别从每年200元、500元、1000元,提高到650元、1000元、1500元。在全省率先建立教育资源建设“联审联批”机制,解决“建城”与“建校”“两张皮”矛盾,“十三五”累计新建中小学幼儿园225所,满足群众入学需求。
二是治理体系日臻完善。“十三五”期间,我市持续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学前教育、义务教育“以县为主”管理格局基本形成,市区完全中学高初中分设、区属公办高中市办市管、职业教育及特殊教育资源整合等改革全面到位,盐城中学教育集团、盐城市初级中学教育集团、盐城市第一小学教育集团完成“裂变”,各成员校办学自主权明显扩大,发展活力进一步激发。遴选优质龙头校,以直办、领办、托管等多种方式,“聚变”组建56个义务教育集团、82个办学共同体,辐射带动城乡薄弱校、新建校共同进步,教育均衡水平加快提升。健全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每年开展督政、督教、督学,“三位一体”合力推动教育加快发展。
三是发展质效明显提升。我市统筹发展各类教育事业,全市学前教育普惠园覆盖率、省市级优质园覆盖率分别达87.58%、90%,均超省定标准。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基本达标率达到100%,省定校际差异系数达成值从83%提高到89%。普通高中优质学校比例从77%提高到100%,江苏省盐城中学和江苏省东台中学省高品质示范高中创建扎实推进。职业教育专业建设与支柱产业、新兴产业契合度加快提升,12个职教产业联盟协同36所市内外大中专院校、203家行业企业,服务全市12个重点产业园区和84家骨干龙头企业,我市荣膺“全省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成效明显设区市”。驻盐高校在校生总量从6.5万人增至近7.5万人,2020年市财政安排1亿元奖励高校协同创新项目134个,盐城医学本科高校创办加速推进,校地协同发展实现同频共振、相得益彰。
四是内涵建设稳步加强。大力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校园、进课堂、进头脑,全市“十三五”创成省级中小学品格提升项目20个。大力实施“让学引思”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教改示范项目200余个,获国家、省级教育教学成果奖34项。每年印发《全市中小学教育教学管理一学年早知道》,明确各学段各学科教研教学目标任务和标准要求。全市组建9个学科研究中心,强化学生关键能力培养,学生学业水平、高考和职业技能大赛成绩持续进步。全市教育信息化“三通”率、省“名师空中课堂”综合开通率均达100%,1300位名师答疑数量屡居全省前列。
五是人才队伍支撑有力。全市现有基础教育专任教师总量8.9万人,较“十三五”初增加0.77万人,专任教师本科率、研究生率占比分别达84.2%、4.6%,较“十三五”初提高11个、2.7个百分点,队伍结构进一步优化。实行市域统筹、动态调整,创新建立规模达2000个的教师“编制周转池”,有效解决结构性缺编缺员矛盾。培育各类名特优教师3769人,较“十三五”初翻一番。实施150名“盐城名校长培养工程”三年行动计划,打造“领头雁阵”。制定完善中小学教师激励体系,规范评选管理,引导广大教师立德树人、敬业奉献。
六是惠民服务情暖万家。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着力解决师生及家长所难所盼。坚持“三覆盖、五个清”,对3.97万名建档立卡家庭学生100%精准兜底资助。“十三五”期间,全市累计发放资助资金6.64亿元,资助困难家庭学生53万人(次),没有一个孩子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辍学。近两年,全市增加投入14亿元,组织实施“课后延时服务、在校集中就餐、体育设施开放、教室空调安装”等四项教育惠民工程,学生学习生活环境明显改善,家长和群众予以肯定和点赞。
一切过往,皆为序章。站在“十四五”发展新起点,盐城教育将围绕“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这一战略任务,突出“保障公平和提高质量”两大主题,聚焦“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三大领域,落实“补短板、促改革、强内涵、惠民生”四大任务,驰而不息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精心打造盐城教育品牌,努力以优异发展成绩向建党100周年献礼。我们将重点做好5个方面工作:
一是保障高标准资源供给。加强资源供需预警分析,落实城镇新建居住区配建学校实施办法,对照省定标准,未来两年计划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87所,保证学位供给与入学需求相匹配,并组织校校达标验收,确保新建一所、完全达标一所。实施义务教育学校“薄改提升2.0工程”,对照省定标准化、现代化要求,进一步改善197所乡镇寄宿制学校办学条件,保留并办好必要的乡村小规模学校。
二是推进高水准均衡发展。着眼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均衡发展差异,推动集团、名校“裂变”“聚变”,新组建教育集团50个以上,引领带动更多学校均衡发展。推进“智慧教育”工程,搭建教育信息化“空中廊道”,“空中课堂”城乡学校互联互通率力争达100%。实施优质学校创建行动,省市级优质园比例、义务教育新优质学校比例确保分别达到95%、85%以上,普通高中四星比例由49%提高到60%以上。
三是实施高品质育人改革。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为抓手,推动新思想进校园、进课堂、进头脑,争创省级中小学生品格提升工程项目学校20所左右。加快构建高水平的基础性、拓展性、探究性中小学课程体系,培植市级课程建设示范学校150所,争创省级内涵建设项目100个。持续推进“让学引思”课堂教学改革,每学期推出市级品牌课、示范课不少于200节。强化“五育并举”,普遍开展学生学业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劳动实践教育,推动艺术科目进中考,探索提高体育考核比重。深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围绕支柱产业、新兴产业,新增10个以上契合产业需求的专业。支持驻盐高校提升办学层次,促进校地协同创新发展。
四是建设高层次师资队伍。推进义务教育教师“县管校聘”和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激发队伍活力。适应生源波峰向初中、高中传导变化,未来3年计划补充初中教师1100人、高中教师2200人。开展师范生定向培养,每年落实计划300人以上。加大研究生教师招聘和培养力度,尽快将高中研究生率提高到20%以上。制定完善激励政策,吸引更多盐城籍优秀学子报考师范院校并回盐从教。实施名教师培养工程,新培育“苏教名家”20名、省特级教师60名、市名教师100名及其他骨干教师8000名左右,打造梯次合理、素质优良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五是注重高水平惠民服务。聚焦学生及家长新需求,组织实施新四项教育惠民实事,一是中小学教室“增亮计划”,计划投资7200万元,改善1.22万间教室照明条件。二是学生饮用水“健康行动”,计划投资3000万元,为全市2.47万个班级配置直饮水设备。三是中小学课桌椅“焕新工程”,计划投资8000万元,更换添置学生课桌椅24.18万套。四是中小学“厕所革命”,计划投资4500万元,改造升级894个城乡学校厕所,为学生创造更好学习生活条件。
我的发布就到这里。恳请各位记者朋友一如既往地关心支持盐城教育事业发展。
谢谢大家!
答记者问:
问题一:“十三五”期间,淮安是如何深入推进中考招生制度改革的?取得哪些成效?
2017年初,淮安实施中考招生制度改革,历经1年多时间出台淮安市中考考试与招生改革意见。我们审慎处理好破与立、改革与稳定的关系,重点改革中考的考试内容与方式以及招生录取办法,取消择校生,消除“死档生”,增加四星级高中志愿填报数量;扩大学校自主招生权限;提高体育总分,实施电子化考试;推行足球特长班招生计划单列;艺术学科实行人机对话考试。通过三年的实践表明,此项改革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教育价值观得到回归。充分发挥中考招生改革指挥棒作用,促进全市初中、高中学校将教育价值观回归到“落实立德树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正确轨道上来,探索形成一批优秀教育管理模式和课堂教学模式。二是教育发展生态得到优化。普通高中招生实行一个批次、按志愿、择优录取,彻底消除“条子生”和“择校生”,高分“死档生”由2016年前的每年4000人左右到2019年基本消除。三是学生综合素质得到提升。2020年体育中考满分率为69.83%,较改革前提升49.7个百分点。2020年中考学生成绩优秀率为32.2%、合格率为93.02%,较2017年分别提高10.19、3.47个百分点。2019年,淮安市人大开展教育改革发展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满意率为94.97%。
问题二:“十三五”期间在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方面,盐城有哪些具体举措?
感谢这位记者朋友对盐城教育的关心关注!
推动教育“公平、优质、均衡”发展,始终是我们的初心使命和不懈追求。“十三五”以来,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在教育资源供给、办学体制改革、师资队伍建设方面下功夫、出真招、求实效,进一步推动教育优质均衡高质量发展。
一是扩大资源供给。我们在全省率先出台《城镇新建居住区配建学校实施办法》,将城镇建设与学校建设从“两张皮”变成“一张皮”。“十三五”累计新(改扩)建小学、初中88所,新增学位近8万个,一大批高标准、高颜值的学校投入使用,资源供给实现质的跨越,义务教育大班额现象基本消除。
二是优化办学体制。我们按照国家和省部署要求,一方面深化宏观管理体制改革,义务教育“以县(市、区)为主”的格局基本形成,初中、高中分设办学全面到位,办学责任全面落实,管理效能显著提升。另一方面深化微观办学机制改革,推动优质教育集团“裂变”,赋予教育集团成熟成员校法人资格,扩大办学自主权,激发内生活力。同时,遴选优质“龙头校”领衔“聚变”,采用直办一体、结对共建、托管办学等模式办学,辐射带动城乡薄弱校、一般校、新建校一体发展,省定校际均衡差异系数达成水平从83%提高到89%。
三是均衡师资配置。我们创新建立规模达2000个的市域统筹、动态调整的教师“编制周转池”,有效解决城乡学校结构性缺编缺员矛盾。我们大力推动校长教师交流,积极推进“县管校聘”改革,落实教职工同城同待遇,新组建教育集团一律实行“1+20”(一名名校长、20名骨干教师)支持计划,引导教师、校长在校际、城乡合理流动、均衡配置。“十三五”期间,全市累计交流教师2.58万人,其中骨干教师交流占比超16%,为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提供了有力人才支撑。
谢谢您的提问!
问题三:“十三五”期间,淮安在推进教师队伍建设方面有哪些创新举措?
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淮安多措并举、多管齐下建设高质量的教师队伍。一是优化教师配置,全面实施义务教育教师“县管校聘”,优化教师编制管理,及时做好教师补充更新。淮安2016年开始实施教职工编制市域范围内统筹调剂、动态管理,盘活编制存量,有效解决了一些热点区域教师不足的问题。二是构建全员培训体系,健全“市、县区、学校”三级教师培训体系,将师德师风、学科素养、通识教育等都纳入培训基本模块,广泛开展全员研训活动。教师成长的主渠道在课堂,近年来,淮安的各级教研部门和学校都在加强教师的常态课建设,市级教研部门仅2020年就深入学校听课3000多节。三是建立梯队发展机制,搭建“校级优秀青年教师、县区骨干教师、市级学科带头人和省特级教师”“四级”教师发展梯队,激发教师的发展活力。教师队伍建设,校长是关键。淮安实施了中青年优秀校(园)长培育工程,按照江苏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的培养模式制定培训内容和方式,第一期、第二期共320名学员已经顺利结业,学员们的教育教学管理水平和综合素养都得到了显著提升。
问题四:“十三五”期间,盐城在教育惠民方面主要有哪些特色亮点?
教育是重要的民生。“十三五”期间,我市兴办一系列教育实事项目,推出一揽子教育惠民工程,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教育获得感和满意度。
一是教育惠民工程情暖万家。近两年,全市市、县两级投入14亿元,实施“课后延时服务、在校集中就餐、体育设施开放、教室装配空调”四项教育惠民工程,今年,我们顺应人民群众和广大学生新需求,又投入近3亿元,实施中小学教室“增亮计划”、饮用水“健康行动”、课桌椅“焕新工程”和学校“厕所革命”新四项教育惠民实事,努力为学生创造良好学习生活条件,得到家长群众点赞。
二是学校“改薄提升”全面达标。我们对照省定标准,将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两类学校”和城乡薄弱校作为“改薄提升”的重中之重,坚持缺什么补什么,“十三五”累计投入近60亿元,新建或改扩建校舍建筑面积205万平方米,添置生活设施7万件、课桌凳33万套、计算机等教学仪器166万台,学生课桌椅达到1人1桌1椅,D级危房和寄宿学生“大通铺”现象彻底消除,教育信息化“三通”达成率100%,全市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基本达标率达到100%。
三是学前教育实现普及普惠。“十三五”以来,全市建设幼儿园127所,每万人口幼儿园配置率达1.02,全市学前教育普惠园覆盖率、省市级优质园覆盖率分别达87.58%、90%,均超省定标准,群众反映强烈的“入园难、入园贵”问题得到明显缓解。
四是校园周边交通通达畅行。针对市区95所学校周边存在的256个交通隐患问题,我们“一校一案”实施整改,全部实行多门进出、错时错峰上放学,减少接送人员短时集聚。试点投入8台高安全系数的定制公交,为学生提供定时定点接送服务,试点学校家长车辆接送率降幅近70%。同时,对低龄学生实行“警校家专”四位一体管护,确保“家—接送点—学校”双向全程安全。
谢谢您的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