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聚焦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服务石油化工行业终身教育的实践探索
发布日期:2021-12-30 11:26 来源:《中国教育报》-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浏览次数: 字体:[ ]

随着传统产业改造和转型升级,当前石油化工产业正面临技术人员短缺、智能制造新技术新工艺对从业人员素质要求提高、环保安全事故时有发生等问题,已成为影响石化行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学校”)以《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为指引,强化学校继续教育功能,深化产教融合,着力构建高质量的石化行业人员终身教育体系,探索具有鲜明特色的服务石化行业人员终身教育的创新之路。

高起点推动成立国家开放大学石油和化工学院,开创石化行业“校企双主体办学、各级各类教育贯通”的办学体系

2018年11月,国家开放大学石油和化工学院(以下简称“石化学院”)正式获批成立,由中国化工教育协会、化学工业出版社与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共同组成团队负责石化学院建设与日常运行管理,以首批开设的本科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和专科工业分析检验专业为起点,逐渐扩展石化学院规模。

学校发挥应用化工技术、工业分析技术两个国家骨干专业资源优势,探索高职院校培养产业工人的新发展路径。一是高标准制定人才培养方案。选派4位教授指导开发课程标准,编制课程实施方案,围绕成人学习认知规律开发课程学习资源,实现行业、学校与企业三方协同育人。二是构建符合产业发展新需求的课程内容。力求贴近石化行业企业对产业技术工人的知识、技能和素质要求,融合企业的典型案例教学,激发学员内生学习动力。三是开发内容丰富的课程资源。为每门课程开发配套网络课程资源,将抽象内容变得生动形象。截至目前已完成73门课程开发和课程方案编制,为石化学院开展日常教学提供了有力支撑。

石化学院成立后,得到行业、企业和化工园区广泛关注,招生规模不断扩大,现有在读学生13000余人,遍布全国3000多家石化企业,凭借国家开放大学丰富的教学资源和成熟的办学体系,石化学院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构建信息化背景下的泛在学习生态系统,有效推动石化行业在职人员终身教育体系创新建设。

高质量加快推进石化行业终身教育“试验田”试点建设,深化产教深度融合、校企合作

按照“共建共管共享共赢”原则,学校与江苏省如东沿海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共建国家开放大学石油和化工学院如东沿海经济园区学习中心(以下简称“学习中心”),主动服务园区石化企业转型升级,为区域绿色安全的化工产业提供人才支撑。学习中心建立多元参与的政府部门、学校、企业共管的学习中心运行机制,形成以园区管委会为主导、多元主体协作治理、合作伙伴积极参与的多元化办学格局,保证学习中心科学、规范、高效运行。

针对园区石化企业在职职工三班倒的工作现状,学习中心创新信息化条件下的人才培养模式,学员可以通过电脑、微信公众号、手机APP利用碎片化时间随时随地学习,有效解决了在职人员培养中的工学矛盾问题。学习中心安排课程辅导教师每月集中开展1—2次面授辅导,为学生答疑解惑,努力推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成长。导学教师利用QQ群、微信等渠道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学业帮助、服务和指导,建立陪伴式新型师生关系,努力提高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度。

2021年4月,学校发挥科技、人才等优势,与如东沿海经济开发区共同投资2000余万元建设示范性职工培训基地,该培训基地对接园区化工产业绿色发展对技能人才的多样化要求,校企协同制定各类职工培训方案,开展适应企业岗位需求和员工发展需要的岗位技能、精益管理、创新创业、职业心理、安全环保等培训,稳步提升职工岗位胜任能力和职业素养,为园区职工精准赋能。

高标准促进石化行业学习成果认证单元建设,构建石化行业终身教育体系“度量衡”标准

学习成果认证单元是各类学习成果之间转换的认证标准与体系,被喻为终身教育体系的“度量衡”。学校勇当探路者,早在2016年就启动石化行业“工业分析与检验行业学习成果认证单元的制定与应用”的研究,以核心岗位群为试点,按照国家学习成果框架要求,制定了1—7级工业分析岗位认证单元标准,涵盖中职、高职、本科3个学历层次,依据一定的模式和路径开发了转换规则,并将其应用于工业分析岗位从业人员的继续教育需求,实现了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学习成果的双向贯通。

作为石化行业首个制定通过的认证单元,学校的做法和经验为其他学习成果认证单元的制定提供了借鉴,分析检验学习成果认证单元现已通过国家开放大学学分银行的审定,将在国家开放大学学分银行信息平台上进行发布,并将作为职业教育学分银行分析检验行业领域学习成果互认转换的标准依据。下一步,学校将以中国特色高水平专业群——应用化工技术专业群为依托,启动化工行业学习成果认证单元制定工作,建立一整套行业基准体系,实现学习成果的积累、认证和转换,真正搭建起石化行业从业人员终身学习的“立交桥”。

未来,学校将继续发挥师资、资源等优势,培养能够引领石化行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加快推进学习型企业和学习型社会建设。

来源:《中国教育报》 2021年12月28日 第06版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