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教育简报
江苏教育工作简报2021年第22期
发布日期:2021-10-26 16:28 来源:办公室 浏览次数: 670 字体:[ ]

22


江苏省教育厅办公室                      2021913


淮阴师范学院着力构建“四全”工作体系

推动实现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

淮阴师范学院始终聚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扎实推进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毕业生就业工作,把“推进毕业生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作为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重点项目,着力推动构建“四全”就业工作体系,聚焦重点难点,强化指导服务,全力推进毕业生就业工作提质增效。

一、蓄积动力,推动就业思政导航“全覆盖”

学校积极深入开展就业思政,坚持就业工作与育人工作紧密结合,将思想引领贯穿就业工作始终,切实提升育人实效。一是坚持问实求效,工作调研做到精准。学校通过毕业生就业思想“月调研”、就业状况“半月报”、就业情况“周预警”,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精准到人、一人一策”就业状况工作排查机制,及时动态了解掌握每位毕业生思想动态和心理状况。二是坚持系统谋划,育人体系做到精细。针对大学生的身心特点,学校构建以就业指导教学为基础、职业生涯规划为载体、榜样人物示范为引领的就业价值教育体系,形成了《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职业生涯规划体验周”“就业榜样人物”活动等全方位参与的局面。三是坚持固本培元,价值引领做到精确。学校按照党中央、国务院、教育部、教育厅等相关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精神,教育引导毕业生把个人理想追求融入党和国家事业之中,服务国家和江苏省重点地区、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要领域,引导毕业生到现代农业、社会公共服务等领域就业创业,鼓励毕业生到中西部地区、艰苦边远地区基层就业创业。近年来,学校毕业生在基层就业人数占75%左右,近八成毕业生在省内实现就业,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二、提升实力,推动就业能力提升“全过程”

学校积极深化人才培养改革,将就业能力提升分为四个阶段,贯穿学生四年本科教育全过程,突出分阶段、有侧重,循序渐进地提升学生就业能力。一是抓好试探期。将职业规划教育融入新生入学教育,实现职业规划教育与“新生入学教育”课程的渗透融合,组织学生听职业规划讲座、进行职业规划测评,引导学生初步设计职业生涯,形成初步就业意向。二是抓牢定向期。将就业教育渗透进学生的专业必修课程中,引导学生积极提升专业技能和就业技能,做到专业技能和就业技能“双提升”。三是抓准冲刺期。通过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和专业实习实践,近距离体验就业过程,强化学生就业意识和认识。四是抓紧深化期。将职业教育纳入“毕业教育”,开展“简历制作大赛”“模拟面试大赛”等“十个一”活动,引导学生提升就业竞争力。此外,学校还积极开辟就业能力提升第二课堂,引导辅导员、班主任根据学生个性需求,主动为择业困惑毕业生提供个性化的就业能力帮扶服务,增强就业能力提升的针对性。

三、激发活力,推动就业市场建设“全链条”

学校精准匹配用人单位用人需求和学生求职需求,构建“线上”与“线下”、“学校”与“学院”、“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的全链条就业市场体系。一是“线上”与“线下”融合,进一步探索新路径。为了最大限度降低疫情对就业市场的影响,学校充分运用“91job智慧就业”等平台积极开展网络招聘,2021年上半年累计举办11场综合性网络招聘会;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组织线下洽谈会和校园专场宣讲会200余场。累计为毕业生提供87000余个就业岗位。二是“学校”与“学院”联合,进一步构建新格局。持续推进就业“一把手”工程,形成校院上下联动的就业工作格局,积极构建全校就业工作一盘棋。学校今年组织17个二级学院分别开展不同类型专场招聘会。三是“走出去”与“引进来”结合,进一步探索新办法。学校今年先后主动邀请扬州市人才中心、泰州市人才中心、宿迁市宿豫区教育局、响水县教育局、灌云县教育局等来学校开展校园专场招聘。同时,学校主动组织有就业意向毕业生前往今世缘酒业股份有限公司等高层次用人单位单位集中求职,帮助近400名毕业生落实工作岗位。

四、挖掘潜力,推动就业困难帮扶“全方位”

学校全方位做好就业困难学生的精准帮扶工作,积极引导就业困难学生发现自我、提升自我、成就自我。一是注重顶层规划,在机制上突出“立体化”。建立“分管校领导靠前指挥、学院领导班子亲自抓、辅导员和班主任及专业课教师齐上阵、学生群体之间互助”的“四层次”就业困难群体帮扶机制。二是注重以人为本,在服务上突出“专业化”。依托“江苏省大学生核心就业能力提升计划”“省高校就业指导公益巡讲”“就业大讲堂”“励学书苑”“橡树林”计划等系列活动提升就业困难学生的信念、品格、视野和能力。三是注重统筹兼顾,在方法上突出“精准化”。在全面了解就业困难学生就业意向的基础上,实施“一生一岗”个性化帮扶计划,通过校院就业基地,深挖校内外资源,保证为每位有意向留在当地或省内的毕业生提供至少一个工作岗位,有效破解就业困难毕业生帮扶工作中的痛点和难点问题。近年来,建档立卡贫困家庭毕业生、少数民族毕业生、残疾毕业生等就业率均高于全校平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