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教育简报
索 引 号: 014000773/2025-00595 文   号:
发布机构: 江苏省教育厅 生成日期: 2025-03-26
信息标题: 江苏教育工作简报2025年第3期
主题分类: 教育简报
内容概述:
江苏教育工作简报2025年第3期
发布日期:2025-03-26 10:34 来源:办公室 浏览次数: 1 字体:[ ]

第3期

江苏省教育厅办公室                     2025年3月25日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推行“人工智能+”模式积极探索智慧教育教学新路径

近年来,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坚持“立足信息产业、培养数智人才、服务数字经济”的办学理念,主动顺应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趋势,积极探索“系统重构、要素赋能、场景驱动”的智慧教育教学新路径,努力以人工智能赋能学校高质量发展。

一、坚持“全链条”贯通,系统重构智慧教学新生态

聚焦“教、学、评、管”各个环节,加快打造“融合创新、数据赋能”智慧教学模式,实现人工智能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活动深度融合。一是突出新技术支撑,夯实智慧教学基座。聚焦基础设施、数据中台、应用支撑、应用业务、门户服务五个方面,持续健全信息安全防护体系和数字校园标准规范体系。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前沿技术,搭建学校云计算中心,全面升级学校“门户网站”,开发阳光院务、网络学习、质量诊断等六大平台和教师发展、学生成长、创新创业三大中心,系统整合学校教学、科研、管理等信息资源。二是突出全数据赋能,构建智慧教学模式。打通学校教务系统、科研系统、学工系统,探索构建“教师精准施教、学生个性学习、多元立体评价、教学持续改进”的智慧教学模式,有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和学生数字素养。同时,通过人工智能模型分析教师教学行为、科研情况等,多维度动态展现教师成长轨迹,助力教师精准提升专业能力。三是突出多平台支撑,打造智慧教学空间。积极打造集成物联网感知系统的智慧教室、内置生成式人工智能引擎的智慧学习平台、建设数字孪生工坊的智慧实训平台,加快构建泛在可及、应用广泛的数字化教学空间,实现沉浸式学习体验、个性化资源推送。相关成果获省教学成果奖特等奖,入选省职业教育评价改革十佳典型案例。

二、坚持“全要素”对接,有力实现办学水平新提升

学校开发“人工智能大模型应用平台”,推动平台与金专业、金课程、金教师、金教材、金基地“五金”建设全面对接,有效助力提升学校办学水平。一方面,坚持全流程跟进,动态优化专业布局。围绕“招生、培养、就业”等环节,积极开发产业人才需求预测模型、专业质量评估系统、动态调整决策引擎等数字工具,通过精准分析岗位需求图谱、实时监测专业建设关键指标、动态调整学校专业布局和课程体系等方式,实现“需求—培养—评估”一体化动态监测,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和产业需求的契合度。另一方面,坚持教产研联动,持续打造精品课程。坚持“产教协同、数据驱动”,校企共建专业核心课程知识库,运用自然语言处理等技术,自动抽取技术要点、能力标签与案例场景,生成结构化课程知识图谱,并关联输出匹配的课件、视频及实验手册。制定教学资源标准化开发流程,建成校级人工智能素养通识课程,建成精准对接产业的专业课程200余门、教材150余部,主持建设全国性专业教学资源库3个。

三、坚持“全方位”赋能,积极打造创新应用新场景

学校成立“人工智能教育创新实践中心”,探索“人工智能+”数字教材开发使用、课程能力图谱开发、智能辅助教学等应用场景,获评教育部应用场景评估A级学校。一是聚焦“教学评”一体,积极打造校本教材开发使用场景。自主研发“动态数字教材开发平台”,构建“产教协同开发—教学实时迭代—效果数据反哺”的新型数字化教材建设体系。建设《云计算开发与运维》《容器技术》等一批交互式的校本数字教材并全面运用于课堂教学,实现教材内容根据需求实时更新、教学内容根据教材动态调整、教学效果根据调整随堂验证。二是聚焦“岗课能”适配,积极打造课程能力图谱开发场景。开发“课程能力图谱开发系统”,通过精准分析企业岗位数据、生产流程及技术标准,自动匹配课程内容与职业能力需求,将企业生产环节与生产工序中的典型职业能力、知识素养要求精准融入课程体系,形成“产业需求—能力映射—课程重构”的良性循环。三是聚焦“师机生”互动,积极打造智能辅助教学场景。自主研发“云智教辅平台”,通过任务自动化生成、智能化评价、精准化推送,实现学情动态反馈和个性路径推荐。创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AI助教”三元课堂架构,推动数字驱动教学反馈与智能辅助教学决策,帮助师生突破传统课堂时空限制,更好提升学习成效。相关成果在软件技术专业群规模化试点并推广应用,覆盖学生5000余人,学校教学资源开发效率提升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