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阴工学院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红色文化育人作用,推动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着力构建“大思政”格局,不断推进思政教育高质量发展。
共建共享,构建思政课“大课堂”。构建以“教学专题”为核心,融合课堂教学、网络教学和实践教学三种形式的立体化教学模式,形成以课堂教学为主干、网络教学为辅助、实践教学为延伸的“一核两翼”教学格局,思想政治理论课实现了校级一流课程全覆盖。充分利用淮安地域红色文化等特色资源,组织学生到里运河文化长廊,开展“走看悟里运河文化,汇享建思政大课堂”专题现场教学。积极推进淮安市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协同开展大中小学党史教育读本编写、课程建设等工作。推进思政课实践教学与校园文化建设、劳动教育、创新创业教育同向同行、同频共振。
汇聚资源,打造思政课“大平台”。把党的创新理论融入立德树人关键课程,开设以“四史”教育为主线的思政课课程。依托地方红色文化和学校特色资源,把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和经济社会发展鲜活案例融入课堂教学,努力打造思政“金课”。将学习周恩来崇高品质和传承新安旅行团光荣传统贯穿立德树人全过程,探索构建以思政课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地方红色文化为载体的“大思政”立体化育人体系。打造网络大思政平台,培育网络思政名师工作室,引导思政课教师创新教学风格,用“青言青语”提升思政课吸引力。
聚焦队伍建设,建强思政课“大师资”。加强师资引进和培养力度,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充分发挥教研室、课程组等基层教学组织作用,组建由“校内师资+专家辅导员+行业精英”组成的立体化授课团队。依托省级、市级等科研平台,组织教师开展“有组织的科研”等活动,提升教师科研能力和水平。开展“一师一优课”活动,优质示范、以赛代训。组织开展“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党建品牌创建活动、“探寻文化名城,构建思政大课堂”主题党日活动以及“探寻城市之魂 增强文化自信”等思政课教师专题研学实践活动,不断提升教师团队自身思政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