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聚焦
中国矿业大学推动思政教育改革创新
把“有意义”的思政课讲得“有意思”
发布日期:2024-04-11 10:01 来源:新华日报-中国矿业大学 浏览次数: 字体:[ ]

4月4日清明节,中国矿业大学在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前开展“传承英烈志·奋进新征程”2024清明祭英烈主题活动,让革命薪火代代传承。

中国矿业大学始终把思政工作摆在人才培养的首要位置,把“大思政课”贯穿立德树人全过程,推动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行业教育等协同融合,锻造“强国先锋”大思政课改革创新,构建大思政工作格局,做好“时代新人铸魂工程”,引导学生争做拥有“四个自信”的时代新人。

创新教学方式,

思政课“活”起来

每周五上午第3节课,该校力学与土木工程学院工程力学2023级本科生李希同都会早早等在教室,和100余名同学一起学习赵斌老师主讲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上这堂课要早点来,坐前排,课程吸引力太强,好一点的座位要靠抢。”

抢着上思政课,在矿大已是常态。“我们讲思政课,不再是老师一味地单向输出,而是根据课程内容开展启发式教学、专题式教学、研讨式教学等,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通过交流探讨深化认识。”该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阎国华说。阎国华是全国高校思政课名师工作室主持人,他的“红色记忆与国家认同”课程获评国家一流本科课程。

“网上教学给了我们更多探索空间,可以根据不同专业、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方式,为新时代发展培育人才。”矿大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亓光介绍,学院加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的课程群建设,构建“一元两类三阶”思政课程体系,打造出3门国家级、省级一流课程。

善用社会大课堂,

思政课“火”起来

近年来,矿大坚持“开门办思政课”,充分利用本土资源和行业特色资源,积极调动各方力量,相互支撑融通、同向共振,构建“大思政课”格局。

扎根淮海大地这片红色沃土,矿大将思政课堂搬到淮海战役纪念馆、王杰部队、淮海战役总前委旧址、运河支队抗日纪念馆等地,连续7年发起9所驻苏部属高校“弘扬淮海战役精神”教育实践活动,参与学生达到5万余人次。“去年,我们牵头9所驻苏部属高校师生代表走进周恩来纪念馆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接下来还将走进江苏各市重点红色场馆,通过‘行走的大思政课’让学生更好地传承红色基因。”校党委副书记蔡世华表示。

走进矿山、深入井下、来到生产车间,学生们看到的是智慧矿山、绿色矿区、碳基新材料、高端能源装备,体会到时代变革和发展的磅礴伟力。去年暑期,该校矿业工程学院教授郑西贵带领相关专业学生,来到山西冀中能源矿业集团的井下作业空间,现场传授先进的煤矿支护技术。在明与暗、冷与热、干与湿的环境变化中,学生逐渐感悟煤矿安全高效开采的重要性,更加坚定能源报国、科技强国信念。

建设高水平教师队伍,

思政课“强”起来

今年春季学期开学前,该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教研室进行集体备课。教研室主任池忠军教授对青年教师授课指导时说:“在教学中,要思考怎样把道理、哲理、学理贯彻在事实当中,通过事实来讲道理。要让学生一起来思考,使用好翻转课堂、讨论等课堂形式。”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是矿大思政课课程群建设的核心,为更好地讲好这门课,教研室成员集体制定课程讲义、开展教学研究,共同提高授课水平。

1名教师入选国家级人才项目;2名教师被评为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师影响力人物;6名教师获得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标兵等称号……近年来,矿大马克思主义学院通过集体备课分享、赛场竞争交流,培养出一支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较强、深受学生喜欢的思政课教师队伍。该校成为教育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建设江苏省牵头单位,以及江苏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首批理论研究基地。

“推进新时代思政课建设,需要聚焦铸魂育人,坚持真抓实干。”中国矿业大学党委书记刘波表示,“学校将坚持抓好课堂教学‘主渠道’,持续打造实践育人‘新范式’,努力造就铸魂育人‘大先生’,推动专业教育、行业教育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打造更多思政大课堂,为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贡献矿大力量。”(本报记者 陈彤 通讯员 李秀 闫莹 宋丹丹)

来源:《新华日报》 2024年4月11日  第1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