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教育要闻
走在前 做示范
江苏全力推动教育体系由“优”向“强”
发布日期:2024-01-25 14:40 来源:新华日报 浏览次数: 字体:[ ]

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主动超前布局、有力应对变局、奋力开拓新局,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以教育之力厚植人民幸福之本,以教育之强夯实国家富强之基,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支撑。

“主动超前布局、有力应对变局、奋力开拓新局。”作为全国最早提出并探索教育现代化的省份,江苏始终坚定不移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高标准建设教育强省放在中国式现代化和教育强国建设的全局下审视谋划,坚持为全国探路,“走在前、做示范”。

回望2023年,前进的浪潮奔涌不已,教育事业蹄疾步稳。对“教育何为”的时代之问,答案愈显清晰——一幅“公平共享、全面多样、适合契合、卓越创新”的图景,正在江苏大地徐徐展开。

铸魂

坚守立德树人初心

回首2023年,江苏积极实施“时代新人铸魂工程”,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学习领航计划,不断加深青少年对“四个自信”的思想认同、情感认同。

从江苏到云南,一个穿越5000里路的“翔宇课堂”,让周恩来纪念馆与云南新登小学的孩子们紧紧相连。淮阴工学院以周总理的字“翔宇”为名,设立了“翔宇课堂”。近年来,淮阴工学院电信学院的云南支教团,根据周恩来纪念馆和周恩来总理故居里有关少年周恩来求学成长的史料制作视频,以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故事,鼓励孩子们把“信仰”变成“行动”。

江苏全面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实施“大思政课”建设工程推进行动,建好用好12家全国、96家省级“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6个项目入选国家“大思政课”优质资源,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提前实现100%全覆盖,形成十大部门、百家基地联动育人“大思政课”格局。

放眼各地,培根铸魂亦是过去一年江苏教育的重点工作。

2023年4月《江苏省全面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实施意见》印发后, 镇江市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建设,综合不同学校师资力量,优化育人目标,整合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促进大中小学各学段纵向贯通、横向协同,建立起立体化、全程化、动态性的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育人体系,更好地实现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宿迁市打造“思政+学科”课程育人体系,将思政教育内容与学科教学密切融合,开展全学科渗透式的思政教育;泰兴市以“三个优先”加强党员思政教师队伍建设,加大思政教师招聘力度,完善“学子归巢”回泰从教实施办法,吸引更多优秀毕业生从事思政教学,逐步提高思政专业专职教师比例。

培养身心健康发展的人,是“五育并举”的重要内容。为扎实推进“五育并举”,积极开展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改革行动,实施学校美育浸润行动计划和“一校一品、一校多品”学校美育建设工程,举办省第七届大学生艺术展演。强化劳动教育实践,广泛组织中小学生参加劳动和校外研学实践活动,入选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17个。此外,在全国第一届学生(青年)运动会赛场,江苏代表团获金牌总数、奖牌总数、总积分3项全国第一。

提质

现代教育体系更加完善

从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到推进新时代本科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江苏顺延人才成长链条,全力推动教育扩优提质工程,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过去一年里,省教育厅开展基础教育扩优提质专项行动、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实施高品质示范高中和特色高中创建等重点工程,立项推进340余个基础教育内涵项目建设,并在全国率先出台《义务教育各学科课程标准教学指南》,继续开展省级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此外,江苏实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工程,建设首批13个省级市域产教联合体、入选国家级市域产教联合体3个,其中,苏州市职业大学、吴中经济技术开发区牵头申报的“机器人与智能制造产教联合体”,入选第一批国家级市域产教联合体。17所“双高”建设单位获国家中期绩效评价“优秀”等次,并斩获2023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181个。

“学院搭平台,学生与企业‘双向奔赴’,共同推动教育扩优提质。”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教师盛雪莲介绍,学校与理想汽车联合开展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订单班”首届学生目前已完成为期一年的理想课程学习,经过企业考核进入理想汽车售后服务中心各门店实习。江苏在全国率先推进新一轮“双一流”高校部省共建,扎实推进一流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研究生教育质量提升工程,全省37所高校259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15所高校36个学科进入ESI全球1‰,3个学科进入ESI前万分之一,360个专业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入选第二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467门。高校新增两院院士6人,共有国家级高层次人才2000余名、约占全国十分之一。

得益于省内大学“拔节生长”,区域现代化建设中,校地合作进一步深化,扩优提质走向“产、城、校、院”四方共赢的局面。2023年,南京大学苏州校区正式启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苏州高等研究院、上海交大长三角(苏州)创新研究院等一批重大项目有序推进,进一步优化了全省高等教育的布局结构。

伴随全省教育扩优提质,江苏形成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教育对外开放格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给南京审计大学审计专业硕士国际班留学生的重要回信精神,全面融入江苏建设具有世界聚合力的双向开放枢纽工作大局,深入实施教育对外开放质量提升工程,获批4个中外合作办学本科及以上非独立法人机构和1个本科项目,首批在境外建设10个郑和学院,成立12个国际产学研用合作平台,成立苏港澳基础教育合作联盟,江苏教育国际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破局

力解民生急难所盼

民生,是最大的政治。为顺应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期待,过去一年里,苏州市全面实现义务教育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基本实现义务段集团化办学全覆盖;无锡市新建义务教育学校、幼儿园31所;宿迁市新改扩建学校23所,增加学位4.1万个……

着眼满足群众“有学上、上好学”等需求,江苏统筹协调资源配置,扩大教育资源有效供给,确保教育领域重点项目顺利实施。

2023年4月,全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座谈会召开。5月,《关于进一步做好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工作的通知》印发,提出力争用时3年推动交流轮岗工作取得明显进展。

为回应社会诉求,去年全省新建改扩建义务教育学校167所,新增学位数99470个,建成1600个义务教育集团和城乡学校共同体,90%以上的学校达到省定办学标准。各地扎实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市、区)创建,32个县(市、区)通过省级评估认定,12个县(市、区)接受国家评估认定实地核查。

“双减”工作取得成效。2023年4月,江苏出台《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实施意见》,规范校外培训机构日常管理制度,明确相关部门在校外培训机构监管方面的职责分工。两年来,全省线下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压减率达97.6%,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线上学科类培训机构压减83.3%。

解决学生和家长所盼,还体现在诸多细节中。在南师附中高淳学校,孩子们午休时将座椅背一放、踏板一拉,短短几秒钟,椅子就变成一张小床。去年暑期,学校投放了1000余套可“变身”躺椅的课桌。自从有了午休椅,孩子们不用再趴在课桌上睡觉。

完善开展教学必要的基础设施,就是急群众所急、想群众所想。2023年,全省高质量完成“改造提升600所义务教育学校教室照明”“新建改扩建40所普通高中”“省属高校建设学生宿舍60万平方米以上”等三项省政府教育类民生实事。积极推动教育装备提优创新,实施省教育装备新技术新产品试点应用推广项目,25家单位26个产品进入试点应用。

大学毕业生就业如何保障?聚焦这一老百姓最为关切的教育民生问题,南京市举办高校毕业生招聘会2448场次,建成服务大学生求职“宁青驿站”25个,在宁高校毕业生去向落实率达94%,城镇新增就业23.1万人。

教育路上,不能落下任何一个孩子。2023年12月15日,连云港市赣榆区青少年发展支持中心迎来第一批儿童入住。人们称赞,此举将进一步加强对孤困儿童和青少年的救助关爱,集中为他们提供食宿和发展帮扶,让这些孩子“有爱、有家、有未来”。

回顾过去一年,江苏用一桩桩实举,回应百姓关切。在全国率先建立保障与发展并重的一体两翼资助体系,加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发展型资助育人工作,完善灾害应急资助机制,全年资助学生超340万人次、金额超103亿元。2023年江苏启动实施关爱青少年生命健康“润心”行动,印发专项行动方案及任务清单,明确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德育思政工作全过程,织密织牢青少年“关爱网”。

先锋

产教融合助力江苏高质量发展继续走在前列

产业“出题”、高校“答题”,教育界和产业界“握手”,正在打开跨界构建研发“共同体”的新局面。

2023年12月23日,纳米新材料创新链与产业链融合发展大会在苏州举办。作为江苏教育界与产业界对话对接系列活动之一, 这次会议上苏州实验室与苏州大学携手启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先行示范区共建程序。不止于此,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工业大学等省内材料领域优势学科高校,后续也将陆续参与先行示范区的建设,形成以苏州实验室为中心、省内多所知名高校协同参与的“1+N”合作共建格局。

省内教育界助力全省高质量发展、推动核心技术联合攻关的案例,过去一年不胜枚举。“2023年,省教育厅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江苏产业发展需要,坚持把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作为基础支撑,引导高校积极牵头或参与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加快构建高质量创新平台体系,联合省委人才办、省科技厅、省工信厅、省人社厅建立厅际联席会议制度,多措并举之下结出了丰硕成果。”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前,近一半江苏高校的优势学科已与省内战略性新兴产业构成紧密关联。

过去一年,江苏加快构筑江苏高校全国重点实验室方阵,建强高水平大学战略科技力量。全省高校自有的9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全部成功重组或新建成为全国重点实验室;高校自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获批数4280项、占全省获批总数92.7%;在省内已经获批的31家全国重点实验室中,由高校牵头组建的多达15个,占据“半壁江山”;由高校累计促成的技术交易共计728项,全年成交金额4.17亿元;此外,还有全省高校获批立项的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1个、教育部科技创新平台22个、医药基础研究创新中心4个、江苏省工程研究中心47个……放眼江苏,高等院校如今已成为全省推动重大科技创新与关键技术突破的核心策源地。

江苏教育与全省产业深融,目标是推动技术研发、产学研转化率进一步提升,关键支撑则在人才培养体系的建设。2023年9月1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开展第二批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建设工作的通知,公布第二批14所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建设高校名单,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理工大学顺利入选。

2023年8月3日,省教育厅下发关于公布第一批现场工程师专项培养计划项目名单的通知,确定全省首批60个现场工程师专项培养计划项目。8月15日,省科技厅、省教育厅召开教育科技工作厅际联席会议第一次会议,共商一体化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发展的思路举措,加强统筹协调,形成整体合力。

多管齐下,为江苏育人选才完善了顶层保障,助力青年才俊在科研道路上不断攀登、斩获殊荣;强化了制度引领,促使我省名城名校加快“双向奔赴”,融合发展战略深入实施。

2023年12月收官的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3)中,江苏高校学子共收获金奖68个;苏州等地作为长三角重要中心城市和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伴随去年7月南京大学苏州校区迎来首批学生,地校合作翻开全新篇章,“一流教育成就一流城市”的示范效应进一步彰显。

来源:《新华日报》 2024年1月25日 第8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