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4日至5日,省教育厅“教育强国建设江苏在行动”走进宿迁。宿迁市教育局局长倪成城介绍,宿迁根据不同学段学生身心特点,科学规划体育课程内容与课时安排,在学前教育阶段开展适合幼儿身心特点的游戏活动;小学低年级侧重基础运动感知与兴趣培养,每周安排4节体育课;小学中、高年级及初中强化体能与体育技能学习,每周安排3节体育课;高中阶段在保障体能锻炼的同时,结合体育选项教学,满足学生多元运动需求,每周安排2节体育课。宿迁学生体质健康达标优良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从2021年的32.45%提升到2023年的37.13%。学生近视率从2021年的56.11%下降到2023年的55.48%,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大课间是确保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的有效载体,也是落实“五育融合”的有效途径。宿迁市实验小学将学生大课间活动统筹为跳绳特色活动课,通过班级、年级、学校构筑“点、线、面”一体的跳绳活动,让学生在练习跳绳的活动中,锤炼身心素质和综合素养,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创新思维和德行品格,为其未来人生打下阳光底色。
宿豫区燕山路小学会定期举办校园体育文化节、田径运动会、羽毛球比赛、足球班级联赛和大课间评比等活动,旨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增进学生身心健康,为学生未来可持续发展奠基。该校副校长彭敏介绍,学校增设室内羽毛球馆、篮球馆、笼式足球场等场馆,为学生开辟了更加专业、多元和无限可能的运动天地。
“我们坚持一校一策,加大校园体育场馆建设力度。”倪成城表示,宿迁鼓励学校挖潜扩容,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将学校走廊、连廊、架空层等空间,改造为创意运动空间;支持学校与社会体育机构开展合作,引入校外体育场馆、运动设施,最大限度满足学生体育运动需求。近两年来,宿迁新建、改扩建中小学校运动场71个,室内体育馆12座,配备体育运动设备、器材1100余套。
宿迁市苏州外国语学校南校区的“篮球大课间”深受师生的喜爱,成为学校的特色品牌和校园里一道亮丽的风景。而在宿迁经济技术开发区三棵树小学,足球融入大课间活动,每天上下午的大课间,学生在操场上伴随着音乐整齐地做着足球操、足球三项活动、足球训练等。
据悉,宿迁以体育特色学校创建为抓手,结合青少年身心特点开展多样化、全覆盖的体育活动,打造“人人有项目、班班有活动、校校有特色”的校园体育工作格局。(陶韬 葛思佳)
来源:《江苏科技报》 2024年12月11日 第A09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