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组织机构 > 直属单位 > 江苏省学生资助管理中心 > 工作动态
江苏省学生资助工作简报2023年第3期
发布日期:2023-05-16 18:47 来源:省学生资助管理中心 浏览次数: 字体:[ ]

编者按:教育部等十三部门《关于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的意见》中指出:要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江苏各地各校积极推进精准家访,强化家校合作共育,坚持问题导向,聚焦重点学生群体,制定帮扶措施,施行分类指导,不断提升精准资助和精准育人水平。

泰州市每年万名教师走访十万家庭

泰州市连续多年组织开展“精准资助、走访结对”资助育人活动,每年走访学生家庭近十万户,超一万名教师与困难学生结对帮扶,助力困难学生成长成才。

坚持“三全”,重在资助育人。一是帮扶对象全覆盖。帮扶对象包括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留守儿童以及身心发展困难的学生。二是教育系统全参与。活动覆盖全市所有中小学(包括教学点)和幼儿园,城乡同步实施。全市教育系统机关干部、学校教职员工参与结对帮扶。三是帮扶内容全方位。帮扶教师有针对性的制定帮扶计划,从困难学生的身心发展、道德品质培养、学业帮扶、就业指导等方面给予切实关怀和帮助。

致力“三情”,确保家访实效。一是了解家情。深入学生家庭,全面、客观、真实了解学生家庭经济的整体状况,确保将资助送到真正需要帮助的学生手中。二是沟通感情。走进学生家庭,面对面与家长交流,增强相互之间的信任和理解,促进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形成合力。三是传递真情。将国家和学校的资助政策和学生的受资助情况传递给家长,使学生家庭直接地感受到国家和学校的温暖。

突出“三性”,健全推进机制。一是上下联动,突出协作性。出台制度,明确活动目标要求,形成了各有分工、责任清晰的常态化工作机制。二是强化考核,突出过程性。把资助育人工作列入学校年终考核,将教师结对帮扶工作纳入绩效管理,确保活动有序开展。三是及时表彰,突出导向性。每年开展“爱心帮扶、师生结对”资助育人优秀工作者等评选活动,通过媒体对先进事迹进行宣传。评选结果在职称评审时视同市级单项表彰。

徐州市“四位一体”实施个性化关爱

徐州市构建了政府、学校、社会、家庭“四位一体”资助共育新形态,对家访引领下的资助育人工作做出了积极探索,帮助困难孩子找到适合自己的成长、成才道路,助推资助育人高质量发展。

提高排查质效,健全精准资助档案。在全市中小学开展个性化关爱工作,梳理出需要特别关注的五类学生:一是家庭经济困难或外来务工随迁人员子女学生;二是父母离异或病故的单亲家庭学生、父母长期在外务工的留守学生;三是有先天性疾病、体质特殊的学生;四是存在心理健康风险的学生;五是家庭或个人期望高、学习压力过大的学生。在认真筛查、调查的基础上建立个性化关爱对象档案,实行动态管理。

创新工作思路,家访引领资助育人。针对建档对象组织开展逐个家访,了解学生在家生活情况、家庭教育情况,加强与监护人联系、沟通,共同关心学生健康成长。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微信公众号、个别指导等方式,帮助家长提高家庭教育能力,引导家长合理安排孩子生活、正确处理亲子关系、密切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协助家长建立良好的家庭氛围和亲子关系。为每一名个性化关爱建档学生选拔配备一名有爱心、有经验的教师作为成长导师。成长导师利用周末实地开展工作,家、校、生三方全面深入交流沟通,相关情况存入学生个性化关爱档案。

多方联动协作,完善精准育人体系。会同市财政局、人社局、民政局、乡村振兴局、残联等部门联合制定《徐州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实施办法》《徐州市学生资助资金管理办法》《徐州市教育局资助工作绩效评价考核细则》,进一步健全学生资助制度,提高资助精准度。建立学校、社区(村)联动机制,学校校干与社区(村)结成对子,加强沟通与交流,及时掌握学生家庭动向。建立应急资助制度,特别是家庭出现重大变故和突发性灾害的情况,第一时间向这些家庭和学生伸出援手。

苏州大学家校联动,成立学生发展支持中心

苏州大学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和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重要论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推进困难学生教育帮扶体系建设,完善家访工作机制,引领学生高质量发展。

坚持系统谋划,推动资助育人。成立学生发展支持中心,关注每个困难学生特点,构建“精准思政+物质保障”的高质量学生资助体系。建立导师制度,围绕人才培养目标,顺应困难学生成长成才意愿,尊重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从思想引导、学业辅导、生活指导等方面陪伴学生成长,发挥需求满足、思想纠偏、目标引领、动力激发的作用。加强困难学生教育帮扶体系建设,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构建目标引领、学习帮扶、身心和谐发展实践,促进资源共享和协同育人有效实施。

凸显精准资助,形成家访档案。学校结合办学特色和学生培养目标,制定家访清单,形成向家长反馈的情况提纲和需要了解的问题清单,明确沟通要点,做到有的放矢。针对不同的学生和家长群体,制定家访“一人一案”,全面客观记录家访对象的实际情况并反馈给困难学生的成长陪伴导师团队。

落实跟踪服务,建立长效机制。学校把做好家校协同育人纳入学校工作计划,对家访档案中反映的问题开展集中专项研究,制定学生帮扶措施。对需要特别关注的学生开展持续性跟踪,坚持问题导向,聚焦重点环节和重点学生,实行分类指导,科学施策,提升服务引领精准度。坚持家校合作共育,促进家校各展优势,共同担负起把学生培养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历史重任。

江苏师范大学“四必访”“四用心”

积极推进发展型资助

江苏师范大学扎实推动精准资助长效机制改革试点工作,开展了以“区域统筹、定点包干、实时研判、精准资助”为理念的家访工作,搭建起学校、家庭和社会的联通网络。

精准确定家访范围,科学配置人力资源。根据寒暑假家访传统,结合生源结构的变化,提出“四必访”原则,即:A类建档生必访、建档生中心理普测结果为红色橙色的必访、应建未建的特殊学生必访、就业择业能力相对薄弱的学生必访。根据被访学生的专业分布情况,充分发挥校友、实习实践基地、教职工原籍地亲戚、学生志愿服务队等资源,力求做到家访对象全覆盖。

构建“四心”工作模式,摸实情办实事解生忧。细心研究学生家庭情况,寻找工作切入点。精心为偏远地区学生准备学习、生活、交通大礼包。诚心与亲子关系紧张、心理状况复杂的学生家庭沟通,针对性跟踪帮扶。耐心梳理家访成果,形成家访档案,及时研判学生情况,提出对策建议。

聚焦精准聚力成长,加快构建发展型资助体系。针对经济困难学生同时存在学业、心理、就业能力弱化的问题,推进构建发展型资助体系,建立“江苏师范大学学生荣誉体系”,实施“励志成长计划”。校内思政教育活动选题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倾斜,举办实践技能提升系列活动,帮助学生更快赋能。通过聚焦精准、聚力成长,助力学生自立、自强,有效提升资助育人实效。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