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图片
<!--<$[会议标题]>begin-->“贯彻党的二十大 教育在行动”系列新闻发布会:江苏加快推进本科高校新文科建设<!--<$[会议标题]>end-->
会议资料
“贯彻党的二十大 教育在行动”系列新闻发布会:江苏加快推进本科高校新文科建设
时 间
2023年10月11日 下午4:00
地 点
省教育厅402会议室
嘉 宾
副厅长杨树兵,南京理工大学校领导、南京师范大学校领导、南京大学专家,厅高教处负责人
主要内容
简要介绍省本科高校新文科建设概况、制定《意见》的背景和过程,并重点介绍《意见》主要内容。
文字资料

江苏加快推进本科高校新文科建设新闻发布稿

  (江苏省教育厅副厅长、党组成员  杨树兵)

媒体记者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党的二十大报告对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以及人才自主培养提出了新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有关重要会议、视察高校、致信回信师生中对文科教育进行战略部署,提出新期待新要求。文科教育承担着繁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培养大批哲学家、社会科学家、文学艺术家等各方面人才的重要任务,是培养自信心、自豪感、自主性,产生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形成国家民族文化自觉的主战场、主阵地、主渠道。

什么是“新文科”?

“新文科”是教育部提出的“四新”建设之一,相对于另外三个新,即新工科、新农科、新医科,“新文科”建设涉及范围的广度要宽得多、难度也大得多。本科专业门类中除了理学、工学、农学和医学外,哲学、文学、历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管理学、艺术学等八个学科门类都可纳入“文科”范畴。新文科的“新”是指“创新”,是文科教育的创新发展,是以全球新科技革命、新经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为背景,突破传统文科的思维模式,以继承与创新、交叉与融合、协同与共享为主要途径,促进多学科交叉与深度融合,推动传统文科的更新升级。

为什么要建设“新文科”?

江苏目前有4000多个本科专业,其中文科专业1800多个,新时代如何推动文科教育创新发展,是江苏高等教育面临的重要使命。江苏是新文科建设的先行实践者,不少高校已开展了扎实且富有成效的探索。如江苏师范大学早在1994年就建立了国内第一个神经语言学和工程语言学方向,同时建立了语言能力省部共建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国家级语言科学综合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长期开展跨语言学、心理学、神经科学、医学、计算机科学等多学科专业的改革与研究。南京审计大学以新文科和审计行业特色为依托,探索创新“审计+外语”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培养通晓国际审计规则、服务于“一带一路”建设的涉外审计人才。这样的案例还很多,这里就不再一一列举了。

近年来,江苏高度重视新文科建设,积极推动传统文科教育向新型文科教育转变。江苏高校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跨学科交叉融合为途径推进专业改造与重组,以科技赋能为特色推进教育教学手段变革,以政产学研用融合为方式推进实践路径创新,积极开展新文科建设改革探索,推进学科专业交叉融合,完善课程教学体系,创新育人模式,形成厚植优势、集成创新、特色鲜明的高校文科教育新格局。在2021年教育部认定的首批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中,江苏25所高校共74个项目入选。同时遴选了首批高校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省级重点培育项目50项。

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深入推进新文科建设,加快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走好人才自主培养之路,既是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任务,又是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支撑,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怎样推进“新文科”?

本次出台的《意见》,主要围绕如何推动江苏高校文科教育迈向更高水平这一核心问题,分为“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基本原则”“主要任务”“组织保障”五个部分,明确了“价值引领、守正创新、特色发展”的基本原则,提出大力实施以下“四大计划”:

一是实施江苏新文科教育教学体系创新计划。主动服务国家软实力提升和文化繁荣发展需要,推动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推动形成基础学科专业健全扎实、重点学科专业优势突出、新兴和交叉学科专业创新发展、冷门学科专业代有传承的新文科专业布局。加快一流新文科专业(群)、一流课程(群)建设,加强教材建设、教学案例库建设、实验室和实验教学平台建设等。

二是实施江苏新文科交叉人才培养先锋区建设计划。建设一批国家级、省级文科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基地,打造文科拔尖人才自主培养的江苏方案。探索跨学科、跨专业的文科教育组织模式。加强协同育人平台建设,构建学界业界双向交流、优势互补的新文科协同育人机制。

三是实施江苏新文科大讲堂计划。全面挖掘江苏文化底蕴,广泛邀约学界、业界名家大师,着力打造高水平、多模块、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特色共享的新文科大讲堂。选树新文科特色教研品牌,构建多层次、立体化的文科教师教学研训体系,建设新文科教师梯队。

四是实施“悦读经典”—江苏大学生读书行动计划。指导高校将读书行动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在通识教育课程体系中设置阅读学分,完善读书指导体系,培育建设优质阅读类课程。举办“江苏大学生读书文化节”等系列活动,推动营造书香校园氛围。

《意见》还提出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条件保障、确保建设成效等一系列新文科建设保障措施。

未来,江苏新文科建设将继续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进一步加大改革和创新力度,推动我省高校新文科教育出理念、出人才、出成果,努力构建世界水平、中国特色、江苏特点的文科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提升文科教育服务能力和贡献水平,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



答记者问:

问题一:此次出台的《意见》主要针对文科教育,理工科高校如何推进新文科建设?

答:南京理工大学作为一所典型的理工特色高校,始终关注学科专业优化和整体实力提升,学校一直将新文科建设作为新的增长极和动力源。本次《意见》的出台,吹响了江苏新文科建设的“冲锋号”,也为我校新文科建设面向新征程新阶段的跨越式发展明确了“方向标”。具体来说,我们将在专业、课程、实践、教师队伍四个方面持续深化新文科建设。

一是持续深化理工文交叉融合。充分发挥学科优势,推动多学科交融。10年前,工信部、国家知识产权局、江苏省人民政府三方共建我校知识产权学院,在机械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等专业开办“3+1+2”创新实践班,开创了理工文交融培养复合型人才先河。此次《意见》出台,又对建设新型学院提出了要求,这更加坚定了我们改革方向。下一步,学校将深入落实教育部“四新”建设要求,同步推进新工科与新文科专业建设,继续扩大学科融合范围,积极推动理工文多维交叉融合,探索“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专业改革新模式。

二是持续深化通专结合课程建设。充分发挥课程优势,构建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的课程体系。在学校国防素质教育课程建设获得国家教学成果奖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通专结合课程建设新路。大力支持开设文史哲艺、经管法教等文科类通识教育选修课程,积极推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特别是军工文化融入专业课程,提升文化品位,启智润心,培育具有家国情怀、献身精神,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三是持续深化文科实践体系建设。充分发挥资源优势,重构文科实践体系。整合计算机、外语教学资源建好语言学等跨学科专业和实验室。充分利用兵器博物馆、军工文化中心、中国工业文化研究中心等雄厚的军工文化教育资源开展新文科实践。通过国防教育协会、军工精神讲习团、“雨花英烈精神”宣讲团等社团,浸润和涵育学生,不断深化实践育人成效。

四是持续深化教师跨界发展能力。充分发挥阵地优势,依托名师工作室这一新型基层教学组织,按照“名师+团队”模式,建设跨学科、跨学院的教学共同体,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通过常态化的教学培训、精准化的教学咨询和过程化教学竞赛,引导教师研究教学、反思教学、改进教学,助力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和跨界发展,培育“乐教善教”的卓越教学文化。

问题二:《意见》提出要建成高质量的新文科人才培养体系,高校应该如何完善新文科人才培养体系?

答:盛世修文,加强新文科建设、培育新文科人才是新时代的迫切需求。高校构建新文科人才培养体系,需要以新为向,把准国家战略需求,重新定位文科教育使命目标;需要以文为纲,把握新的文化使命,服务中国自主知识体系构建;需要以人为本,把牢立德树人任务,提高文科人才自主培养质量。

南京师范大学是百廿老校和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人文底蕴深厚,文科综合实力位居全国高校第18名。学校坚持价值引领、立德树人;守正创新、以文化人;服务战略、培育新人的基本原则,积极探索新文科人才培养体系构建:

一是加强顶层设计,深化新文科系统推进。学校成立新文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建立职能部门协同、校院两级协同、院院联动协同的工作机制,实现新文科建设设计、建设和发展的一体化。围绕国家战略和社会需求,促进文文、文理工专业交叉融合创新发展。设立应急管理、跨媒体艺术等新文科交叉复合型专业;“物理学+技术教育”“历史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入选教育部高素质复合型硕士层次高中教师培养试点;开展“法学+英语”“金融学+数学与应用数学”等新文科双学士学位复合型人才培养探索。学校获批41个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其中文科专业占比达70%。

二是深化模式创新,打造新文科教育体系。加强文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探索“立德树人引航、优势学科引领、名家大师引导、改革创新引路”的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机制,开展南师特色的书院制探索和实践。推进学科专业发展。创新“理实创”三位一体的新文科专业人才培养机制,文史哲夯实基础,经管法与时俱进,教育学深植厚生,艺术学涵养品性,修身铸魂、以文化人。加强课程教学资源建设。构建培根铸魂的博雅教育课程体系,建设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90门,2门课程获评教育部首批课程思政示范项目,学校获评江苏省课程思政示范高校。负责《习近平法治思想概论》等7本国家马工程教材建设,打造“两性一度”的一流文科课程群,厚植新文科价值底色。

三是致力多维赋能,夯实新文科支撑体系。提升文科教师教学能力。以新型基层教学组织建设推进教学创新。新文科获批2个省级优秀基层教学组织和2个教育部首批虚拟教研室。强化应用型文科的产教融合发展,推进跨学科交流合作。推动新文科教学数字化变革。对全校教室整体进行智慧化改造,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文科教育中的深度应用,探索多元教学实践,深入开展教育数字化时代的教学改革创新。强化新文科质量保障体系。坚持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推进校、院、基层教学组织三级联动,健全新文科教育常态化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构建全方位质量文化。

问题三:《意见》的出台对推进文科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有什么样的作用?

答:《意见》立足江苏、面向中国、面向时代、面向未来,是全方位加快推进我省新文科高质量发展和走在前列的纲领指南,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时代性、战略性、指导性,为建立健全新时代高质量的新文科拔尖人才自主培养体系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首先,全面推动我省文科拔尖人才自主培养“走在前、做示范”。全方位、全领域、全要素推进新文科教育教学体系创新,健全新文科人才自主培养体制机制,全面培育面向时代需求和未来发展的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高素质文科拔尖创新人才,是大势所趋、时代所需、国家所急。作为教育大省、教育强省,江苏一直走在全国高等教育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前列。面对新形势新需求新任务,江苏出台《关于加快推进本科高校新文科建设的意见》,绘制了新文科建设的宏伟蓝图,规划了清晰的路线图,制定了细致的任务书,对全面推动我省新文科建设和文科拔尖人才培养“走在前、做示范”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其次,全面打造基础文科拔尖人才自主培养的“江苏方案”。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文科拔尖人才已成为国内文科教育教学改革的共识,但在如何培养、怎样培养的问题上,顺应时代潮流、符合中国特色、行之有效的共识模式目前正在探索过程中。我所在的南京大学哲学专业是教育部首批“拔尖计划2.0”基地和“强基计划”试点单位,在新型书院、导师制、科研项目制、本研贯通培养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我特别欣喜地看到,《意见》在对标教育部相关制度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我省的优势和特色,制定并实施“江苏新文科教育教学体系创新计划” “江苏新文科交叉人才培养先锋区建设计划”等专项计划,为基础文科拔尖人才的自主培养提供了一个特色鲜明、值得期待的“江苏方案”。

再次,率先探索新文科交叉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江苏模式”。面对风起云涌的新工业革命和世界大变革,过去以固化学科专业开展人才培养的文科教育模式已无法满足时代和国家发展需要。南京大学等若干省内高校先行先试,在新文科交叉复合型人才培养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意见》在省域的高度提出“探索交叉人才培养新模式”,强调基于多学科交融,积极探索跨学科、跨专业的文科教育组织新模式,强化校内、校际、校企合作,积极探索新文科交叉复合型人才培养新模式,打造新文科交叉人才培养先锋区,无疑具有重要的前瞻性、先进性、引领性。

问题四:此次发布的《意见》中第四个计划为“悦读经典”—江苏大学生读书行动计划,能否介绍一下实施该行动计划的意义和具体情况?

答:《意见》中的第四个计划,即“悦读经典”—江苏大学生读书行动计划,已于今年上半年先行启动,旨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的重要指示,推动全省高校建设书香校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导大学生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厚植文化底蕴。

今年4月,世界读书日前夕,举办了首届江苏大学生读书文化节暨书评大赛启动仪式,并分阶段推出了“每周经典导读”“名家阅读分享会”等系列活动,由名师大家引领青年学子阅读经典,评选“优秀书评奖”和“读书标兵”,举办百万学子“云诵读”等。整个读书文化节持续半年多,“每周经典导读”目前已经发布16期,6月由苏州大学举办了第一场“名家阅读分享会”,第二场“名家阅读分享会”将于下周(10月19日)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举办,系列活动为全省大学生带来了一场丰盛的、持续的阅读“盛宴”。高校积极组织相关活动,比如,南京农业大学组建了以院士、教学名家大师为骨干的经典导读团队,组织了全校本硕博学生线上线下诵读活动;苏州大学采用学者领读、师生共读、朋辈伴读等创新形式,打造沉浸式阅读情境,着力建设书香校园。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推进读书行动,持续推动高校以阅读“小切口”解决立德树人“大问题”,把读书行动作为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的重要抓手。一是推动提升大学生人文素养。引导高校充分发挥文科教育铸魂育人的重要作用,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全面提升学生政治认同、文化素养、道德修养。二是推动完善高校读书指导体系。将读书行动纳入高校人才培养方案,培育建设优质阅读类课程,引导学生在分享中体悟深读、精读、细读的方法,充分享受阅读之乐趣。三是推动营造书香校园氛围。高校读书活动,丰富学生阅读内容,健全阅读长效机制,形成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浓厚氛围,让书香校园成为大学生的精神家园。


文件链接:省教育厅关于加快推进本科高校新文科建设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