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专题报道 > 2022年专题 > 教育强省建设百校行 > 2022年教育强省百校行 > 江苏高校科技创新工作这十年 > 媒体报道
"大数据”彰显江苏高校科技创新十年发展“大成效”
发布日期:2022-07-25 14:52 来源:江苏法治报 浏览次数: 字体:[ ]

近日,记者从教育部举办的“教育这十年”网上发布会上获悉,这十年来,江苏聚焦高校深入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融入国家和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全省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得到快速提升。

持续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

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关于促进科技改革与创新的政策措施,江苏省委省政府出台“科技创新40条”“科技改革30条”等文件;江苏省教育厅及时印发实施细则和指导意见,持续推进高校科研评价改革,规范SCI论文相关指标使用,提升专利质量强化转化运用,树立鲜明评价导向;全省高校认真制定或修订本校贯彻落实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政策的配套制度和具体实施办法,进一步扩大科研工作自主权,改革科研项目经费管理方式,完善科研评价机制,推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激发高校科研人员创新创业活力,政策“红利”持续释放。

着力打造创新人才集聚高地

充分发挥高校对人才的凝聚作用,大力推动高校成为集聚一流人才的高地。依托高校承担的国家重大科技任务和创新平台,重点培养和造就一批具有战略眼光、能够把握世界科技发展趋势和国家战略需求的战略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依托省“双创”人才计划、“333”人才工程、万名博士后集聚计划等,面向全球招募“高精尖缺”高层次创新人才和团队,重点引进和培养一批一流科学家、拔尖人才和苏教名家。以江苏教育人才支持计划(高校特聘教授计划、高校青蓝工程、苏教名家培养计划、教学名师等)为平台,完善服务保障机制,健全国家省校三级高层次人才建设体系。

不断提升基础研究水平和原始创新能力

持续推进江苏高校基础科学研究工作,设立自然科学基础科学研究项目专项,充分调动青年科研人员开展基础研究积极性,激发创新活力,高校原始创新和承担基础科研任务能力明显提升。深入实施江苏高校协同创新计划,建设国家、省、校三级高校协同创新体系,坚持“急需”和“一流”导向,开展重大需求、科学前沿和关键核心技术协同攻关,在人才培养与团队建设、科研创新与产出、社会服务与贡献等方面取得丰硕成果。

扎实推进科技创新平台体系建设

支持高校整合优化资源配置,争取多方投入,做强做大,做出品牌,扎实推进高校科技创新基地和平台建设,组建具有明显优势和特色的科技创新平台。鼓励高校积极参与组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前沿科学中心、基础科学中心和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重大基础研究平台,努力提供更高水平的科技供给。围绕产业链梳理“卡脖子”问题,加快推动创新链和产业链紧密结合,支持高校联合科技领军企业提出攻关建议,承担重点科技攻关任务,积极推动建设校企合作创新平台。

积极畅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渠道

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及相关配套政策,推动科技成果所有权、处置权、使用权和收益分配制度改革,完善职务科技成果转化的奖励、报酬制度,打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最后一公里”。支持高校建设技术转移机构和平台,设置相关学科或专业,将科技成果转化情况纳入省高水平大学、优质高职院校遴选指标体系,纳入高校服务高质量发展考核范畴。充分发挥大学科技园、资产经营公司、技术转移中心、地方研究院等在成果转移转化中的集聚辐射和带动作用。支持有关高校实施科技成果价值增值工程、高价值专利集群培育、设立技术转移基金等创新举措。

江苏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徐子敏介绍,十年来,江苏高科技人才持续聚集,科技创新供给能力显著增强,基础研究能力水平不断攀升,高水平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科技人力资源总量为9.2万人,比十年前增长50.8%;拥有各类科研基地(平台)7000余个,其中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工程中心)69个;建有国家大学科技园20家,较十年前增长近2倍;共获省级以上科技奖励 4612项,其中国家科学技术奖励 251 项、教育部高校科研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573 项。

如何加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是加强高科技创新发展的重点,记者了解到,我省高校专利转让数量已连续3年位居全国前列。现有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25个、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10个、国家知识产权试点示范高校16所、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10个;党的十九大以来,技术交易合同成交数和成交额分别从2017年的 18661 项、82.3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 27009 项、 124.81亿元,增长率分别为44.7% 和51.7% 。

编辑:吴楠 作者:吴楠 审校:明磊 孙劲松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