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专题报道 > 2022年专题 > 教育强省建设百校行 > 2022年教育强省百校行 > 弘扬劳动精神 培育时代新人 > 媒体报道
劳动教育在常州校园内外“生根发芽”| 以劳树德 以劳增智 以劳强体 以劳育人
发布日期:2022-11-17 10:14 来源:常州新闻 浏览次数: 字体:[ ]

根据教育部4月印发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本学期开始,劳动是校园主旋律。

我市劳动教育始终走在全省前列,市教育局遵循区域劳动教育发展实际和学生成长规律,积极探索政府统筹、基地拓展、课程建设、融合创新和评价改革,创新创建市域“五一协同”劳动教育实践范式。2021年5月,我市创成首批“全国中小学劳动教育实验区”;2022年9月,成为全国唯一的劳动课程标准实验研究项目实验区。

在常州,无论在小学、中学还是职业学校,都涌现了各式各样的劳动教育,形成特色,让学生在体验中深切感受劳动带来的无限魅力。上周,记者走进部分学校,实地感受有声有色的劳动教育。

刘国钧高职校:挖掘学科优势创设职业劳动课

常州刘国钧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校长林春介绍,学校践行“以劳为基,五育并举,点亮人生”的劳动教育,形成“目标、课程、实践、评价”四位一体劳动教育体系。

学校将一年级值周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作为学生的必修课。结合校内设置的劳动岗位的实践需要,对学生进行基本的劳动技能理论培训。学生穿着劳动工作服,在规定时间到达分配的劳动岗位,在不同的岗位上开展劳动实践,从而提高“劳动创造世界,基础夯实人生”的认识。

与专业课程相结合,学校挖掘不同学科的专业优势,依托会计、计算机网络技术、环境艺术设计、机电一体化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应用化工技术6大专业,创设家庭理财、电脑简单维修、家庭软装设计、汽车驾驶与保养、家用小电器维修、生活小妙招6门职业劳动教育课程。将专业课元素创造性地融入特定的情境和场域中,生成真实的劳动过程,学生体验职业劳动真实场景,在课程准备、进行、结束三个阶段贯穿进行清洁、整理,养成良好的职业劳动素养。

作为江苏省中小学职业体验中心,学校创设开设丰富多彩的劳育课堂。立足职业教育及校园特色文化,结合专业特点,共创设16门课程,从职业技能到科学技术,从设计创新到非遗文化,为常州市中小学生提供职业劳动体验,年接待量达3000多人次。

市一中:培养未来的“高科技农场主”

上周五下午,常州市第一中学亦元智慧农场,化学实验社团的学生们忙着土壤取样带回实验室。“我们发现有些地块的植物长势不良,就对土壤取样检测分析,找出影响植物生长的因素,进而想办法改良土壤。”

目前,市一中智慧农场拥有六大区域:家禽养殖区、温室种植区、农作物栽培区、水培区、水产及水禽养殖区、园艺博览区。学校应用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建设智慧化的劳动实践场所,把劳动教育与学科课程相结合。例如,由地理学科组指导区域农作物种类选择和气象监测,由物理、信息学科组指导农作物成熟监测、24小时监控、自动灌溉系统建设,由化学、生物学科组指导宅基地土壤复垦、土壤改良研究等。

学校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劳动教育实施过程中,老师以农场中的问题为教育的单元、情境,引导学生围绕自己的胶囊土地、自己的种植作物,基于真实情境提出问题,开展项目式学习,设计方案并解决问题。通过跨学科的问题解决,不仅有利于提升的学生劳动教育技能理念,同时促进了其学以致用的学习素养。学生的一系列研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研发的水体微生态自动改良装置获得了江苏省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农业种植水肥一体化设备获全国科技创新大赛二等奖。

校长殷群表示,通过增强劳动教育中的学科含量,把品格提升、技能培养、科学研究相结合,培养未来的“高科技农场主”。学校还将打造数字化农场,与知名大学、科研院所和企事业单位合作,把劳动教育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生涯教育有机融合,进一步提升劳动教育的品质。

市北实验初中:“特需课程”推动职业启蒙

常州市市北实验初中早在1999年就开设了木工课,2002年成为“中德合作促进基础教育示范学校”。学校现拥有常州市初中校中唯一的专业木工教室,木工课程成为市综合实践优秀校本课程。

自2012年起,学校以逐步构建了以职业启蒙为中心的劳动实践课程的框架。与旅游商贸高职校、刘国钧高职校合作开发实施环境监测、电影剪辑、电子产品安装与调试、中西点心等“特需型课程”,与上海真爱梦想基金会合作开发实施《财经意识》与《国际理解》课程;与银行合作的金融知识课程等优势凸显。用“生产+营销”教学模式,用高职实训模式,用商业运作模式,来达成劳动教育的真正作用。

在“小芦花烘焙坊”,在老师的指导下,孩子们将烘焙与乡土文化结合,尝试制作富有常州乡土特色的传统糕点,如麻糕、虾饼等;把烘焙与传统相结合,制作饺子、月饼等节气食品。小小烘焙师们还化身“产品销售经理”,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模拟经营,宣传、推销、包装、售卖劳动产品,感受“创业”的不易,收获成功的快乐。

芦花电视台是市区初中校中为数不多的校园电视台。每月一期的校园新闻集锦,都由孩子们自主选题、进行采访,完成采、编、录、剪等全流程工作,经常还有对校园事件现象的深度观察访谈。在日常学习和活动中,孩子们逐渐熟练掌握采访、拍摄、撰稿、主持、后期制作等各项技能,获得了中国中小学校园影视评比二等奖。

校长奉英表示,通过初步的职业体验,让学生了解社会上目前存在哪些职业以及这些职业的相关要求是什么,帮助学生逐步发现和培养职业兴趣,为未来的专业或职业选择奠定基础。

荆川小学:劳动与食育同行

常州市荆川小学在确保“劳动教育”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基础上,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劳动能力开发校本劳动课程,研发了“劳动+食育”特色课程和“志愿服务”课程群。

学校在校内开辟了种植园——笃行耕植园。在这里,同学们听着劳动老师的知识讲解,跟着种植师傅学习农耕技巧,翻土、间苗、浇水、除草、采摘,干得有模有样。在四季种植劳动课程中,同学们边劳动边开展了四季与农耕、生态种植、营养搭配等研究性学习。

学校的食堂开辟一块区域作为食育工坊,这里是烘焙社团和烹饪社团的同学最爱的地方。同学们将农耕园里种植收获的食材带到这里,学校特聘的家长导师带领同学们学习择菜、洗菜、切菜、烹饪、烘焙,蔬菜沙拉、韭菜饺子、蔬果蛋挞、冰皮月饼都成了孩子们的拿手绝活。

为了促进荆川担当少年的养成,学校就近选择荆川公园、幸福阳光老年公寓、钟楼图书馆、锦阳花苑社区、瀚景口腔医院等基地资源,打造学校“一公里”校外劳动实践教育资源圈。通过“菜园体验”“公园探秘”“与书为友”“以劳敬老”四个课程模块,让学生充分体验新时代服务性劳动和创造性劳动。

校长曹月红表示,自学校开展劳动教育以来,学生在多个岗位的亲身体验中建立个体与他人、与自然、与社会的联系,在劳动岗位中学会劳动、热爱劳动,努力践行崇尚劳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的劳动精神。

三井实小:校馆携手开发“博物馆课程”

三井实验小学是常州市劳动实践示范校、常州市中小学劳动实践基地课程群开发与实施领衔校。利用毗邻常州博物馆的地理优势,学校携手博物馆开发“博物馆课程”,探索新时代背景下的劳动教育课程。

“博物馆课程”以“悦纳龙城、博悟万物”为主题,依托常州博物馆场馆资源和馆内导师资源,根据“人文与历史”“自然与科学”“艺术与审美”三大版块,结合儿童成长特点和需求,进行课程的开发与实施。通过“我是小馆长、我是代言人、我是讲解员、我是策展人”四个任务模块,让学生充分体验新时代服务性劳动和创造性劳动,在不断解决问题中传承中华历史文化,传播民族精神,增长人文底蕴和责任担当,提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相关负责人介绍,课程的实施结合“项目学习”“考察探究”“社会服务”“设计制作”“职业体验”等活动方式,根据博物馆环境、藏品、展览等,综合运用解说、专题讲座、互动游戏、角色扮演、动手实践等方式,增强博物馆学习的趣味性、互动性和体验性。通过制作文创产品、博物馆手册、导览图、辅助读物、口袋书等,引导初步掌握手工设计与制作的劳动技能并转化为作品,积累为他人服务、为社会服务的经验,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劳动精神和劳动品质,逐步做到悦纳自己、热爱家乡,感受劳动实践中创新、创造和为他人服务的快乐。

校长徐燕娟表示,丰富的校馆合作劳动实践项目,让文化“动”了起来,让历史“活”了起来,让学生在寻访、探究、讲解、代言、策展等具体的劳动实践体验中,以校本化的创新方式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常报全媒体讯 毛翠娥尤佳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