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就是生命。对教育来说更是如此。
作为江苏省“高职院校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试点”,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坚持以“更进一步”的状态多层面破题,科学构建出“三驱动三对接三结合”质量管理模式,立体支持和保障教育教学工作,在高质量发展上闯出了新路、走在了前列。
学校励精求“质”的发展观和有“质”竟成的方法论尤为可贵,为新时代高职教育的高质量提供了生动示范,值得学习与借鉴。
向内求质 向外立质
“有‘质’者,事竟成。”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巫建华一语双关地点明学校的发展思想。
这所有着近百年历史的农林类高职院校,始终坚持质量立校、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双翼并举,赢得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不仅是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黄炎培优秀学校,更先后被江苏省人民政府授予“高技能人才摇篮奖”“科技富民突出贡献单位”等荣誉称号。
2018年,学校中流击楫,主动申请并成功立项江苏省“高职院校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试点院校”,由此开启了向“高质量”要“高水平”的攻坚之战。
为了让追求卓越、崇尚质量成为全校的价值导向,学校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指导下,科学运用“质量文化的浸润、管理机制的创新、大数据技术的分析”三大驱动力,着力构建“质量共治”办学新境界。
学校坚持“以文化人”,质控办、教务处、宣传部、二级学院携手作战,累计举办校内讲座25次;在教研专栏、微信公众号上推送专家解读、经验介绍、理论研究等文章100余篇;印制并下发《诊改工作学习手册》等宣传资料800余册;在全校范围开展知识竞赛;分层分类组织专题培训5200多人次;组织6批次教师到先进院校学习交流,并在校内推行跟岗学习,确保质量建设人人知晓、人人参与,并使得重视质量、创造质量成为校园新风尚。
学校坚持“以制施治”,将“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贯穿于现代大学制度建设之中,全力推进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2019年,学校秉持系统化思维,制定、修订、完善有关质量管理的各项制度160项,有效理顺并强化了学校决策指挥、质量生成、资源建设、支持服务和监督控制各层级管理系统间的质量推进逻辑,并创新形成以“人才培养、核心技术和产品”为核心,“人才链、师资链、信息链、成果链”为纽带的“一核四链”校企协同育人工作机制,向纵深推进产教融合的质效。
学校坚持“科技制胜”,以建设全院全量数据中心为契机,全面构建统一数据标准、统一身份认证,并将10余个“孤岛”服务系统整合为一体化服务平台,为诊改提供真实可靠的信息化支持和决策依据。截至目前,共为师生提供线上服务52项,全年线上服务师生超过20万人次。
在文化、机制、科技“三轮驱动”下,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的各项发展要素迅速向质量领域集聚,质量红利极大释放。
2018年,学校成功立项江苏省“卓越高职院校”。2019年,学校再攀新高峰,一举入选国家“双高计划”(A档)建设单位。
向上对接 向下链接
“自我诊改,我们的理解是,不能闭门造车,应以更开放的心态与姿态,向上对接,明确改革导向;向下链接,统筹改革力量;上下联动,提升办学质量。”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院长简祖平介绍说。
在此战略思维推动下,学校明确提出“对接世界标杆确立高水平目标体系、对接国际范式打造高质量标准体系、对接国家战略培育高能力乡村振兴人才”三大导向,勾勒出一幅催人奋进又脚踏实地的质量提升蓝图。
学校积极对接世界标杆,对标找差距,着力打造“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现代农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先后建成“中肯农业科技示范园”“老挝鲁班工坊”“中航国际集团国外培训基地”及“中国现代农业技术示范窗口”;并以园艺、花艺等国家级别与省级世界技能大赛集训基地为依托,逐步推广、形成国际可借鉴的中国标准和模式。
学校主动对接国际范式,借鉴《悉尼协议》等国际通用标准,针对“培养目标”“学生发展”“课程体系”“教师队伍”“持续改进”等设立了890个标准项,建设中法林草等两个国际合作研发基地和中德农业装备等3个学生海外研习基地;联合50个国家(地区)的200家院校、教育机构和企业,组建现代农业职教国际联盟,为世界农业职业教育提供中国方案。
学校全力对接“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育成农作物新品种37个,授权发明专利233件,制定省级以上标准36项;坚持“带着农民干,帮着农民赚”的服务宗旨,年均培训新型职业农民1.2万人次,帮扶10个特色村,培养出以华梦丽、叶希伽、鲍守清为代表的一大批乡村建设人才。抗击新冠疫情期间,学校“乡里巴人”电商兴农社团通过直播平台宣传推荐句容特色农产品,成了“网红”,更受到“强国论坛”的关注。
在“三对接”战略的引领下,学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的目标链和标准链“水涨船高”,改革的脚步也愈加有力。
专业上,学校建立了动态调整机制,紧密结合产业发展、招生报到率、对口就业率、就业满意度、用人单位满意度和办学条件等因素进行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上,学校分层分类制定了“对接国际标准”的精英人才培养方案、“对接行业企业标准”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方案、“对接学生个性需求”的“三自主四结合”人才培养方案和“对接基层管理部门”的“定制村官”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上,学校充分运用激励机制,构建了“国家—省—学校”三级课程体系,鼓励各专业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和企业真实案例融于课程内容,将职业道德和匠心精神融于教学过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019年,学校接连获得“高职院校教学资源50强”“全国职业院校教学管理50强”“高等职业院校国际影响力50强”“高等职业院校服务贡献50强”“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50强高校”等荣誉称号。
向深推进 向远奋进
“质量提升只有进行时,诊改工作同样没有完成时,诊与改的每一次螺旋推进,都是一个向更高质量奋进的过程。”党委书记巫建华坦陈,诊改就是要让党政领导班子保持爬坡过坎的压力感。
为了打造常态化的诊改机制,学校秉持全面质量管理理念,将诊改工作分别与“日常工作、重点工作、战略性工作”三层次工作有机结合,有力地推动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的建设和运行不断地向深推进,向远奋进。
日常管理工作层面,学校坚持线上线下“双线并进”,形成数据链、信息链,动态反馈工作质量,及时诊断改进各项工作,全面提升了办公、教学和社会服务的效率与质量,由“职工跑断腿”向“云端轻松行”转变,形成“一站式”服务。抗击疫情期间,线上教学、线上考试、线上答辩更是发挥出砥柱作用。目前,学校在线开课462门,覆盖全部59个专业,课程全部开出。教学部门围绕课程资源质量、在线教学运行规范性等方面进行自我诊断;质管办通过对QQ课堂、智慧职教、泛雅、爱课程和蓝墨云等教学平台数据记录、在线随堂听课等形式,复核教学质量。
针对学校的“双高”建设等重点工作,学校坚持挂一幅作战图、下一盘攻守棋、绘一张责任表,确保两个国家重点专业集群、5个校级专业群、10大任务,共742个项目绩效指标任务得到落实。简祖平校长带队先后20余次赴教学一线调研、座谈,把脉建设方案,有效优化管理措施,并着重加强过程管理,坚持以“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为要求不断优化课堂教学,以“分类化、科学化、特色化”为路径全面强化实践教学,创新构建“刚性监督、柔性指导”校院两级教育教学质量保障机制,“督与导”结合地助推全校教师教学水平提升,教学质效显著提升。
为了更好地配合学校建设一流的专业、一流的师资队伍、一流的产教融合平台、一流的科技创新服务、一流的党建、一流的管理水平、一流的国际化办学能力和一流的人才培养质量“8个一流”中长期发展战略,学校坚持“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地建立教学质量监控网络;连续发布《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主动接受政府部门、行业、企业、职业院校等共同参与质量评价和第三方机构评估,将质量年报、高质量考核、高等职业院校适应社会需求能力评估、麦可思毕业生专项报告等与质量管理有机融合,让高标准、高质量、高水平在“诊”与“改”的实践中落地落实。
值得一提的是,学校以创新的精神推动创新,坚持“从起点看变化”,创新推出“个个有希望”“跳一跳,够得着”的“发展性增量”考核评价机制,完善了涵盖常规工作、重点工作、教学成果和创新工作等4个方面的二级教学单位考核办法;通过校院两级层面的重点工作设定与考核,真正做到了“不同起点定目标、基于现状看发展、关注特色和增量”,持续激发各二级教学单位的内生动力。
励精求“质”,有“质”竟成。
面对新时代,应对大变局,我国更加重视也更加需要高质量的教育,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的生动实践让我们相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将在质量强国、教育强国的进程中得以实现!
来源:《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