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教育简报
江苏教育工作简报2021年第31期
发布日期:2021-12-30 14:30 来源:办公室 浏览次数: 字体:[ ]

31


江苏省教育厅办公室                     2021121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深化人才强校战略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围绕“一流特色研究型大学”建设目标,深化实施人才强校战略,深入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全面落实“五化工程”“评价改革”“引育调减”等人事政策,高水平师资做到“引得来、留得住、用得好、上得去”,师资队伍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学校是江苏省“人才强校”试点校,在“江苏省引才育才成效显著单位”评选中获评A类,相关做法曾入选教育部人才工作创新案例。

一、创新人才引育政策,优化人才成长路径

学校以建设“大气科学”世界一流学科为牵引,围绕“打造一流师资队伍”目标,不断完善人才政策机制,营造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校内环境。一是开拓人才招聘模式。与中国教育在线、苏教国际、中法友好交流协会、中国-新加坡高层次人才交流中心等建立良好合作关系,借助这些服务平台,发布招聘启事,设立海外人才服务站,开展人才招聘工作;创新“校长面对面”“一站式招聘”“国际会议招聘”“智荟江北”人才工程等引才形式,拓展人才引进渠道。二是聚焦拔尖人才培育。坚持培育与引进并举,通过设立“龙山学者支持计划”,消除引进人才和本土人才待遇差别,在薪酬待遇、团队组建、项目申请、学术交流等方面对德才兼备的海内外中青年优秀人才给予支持。三是优化人才评价机制。落实“多元分类”考核机制,编制“综合贡献积分体系”作为业绩评价标准,涵盖教育教学、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科技转化、创新创业、学科建设、社会服务、国际合作等领域,树立正确评价导向、破除“五唯”顽疾。四是完善职称分类评审。实施岗位多元化、代表作制度和“全盲式”同行鉴定,拓展教师成长空间;出台“引进人才特别评聘办法”,对海内外优秀人才,可不受职称、资历、工作量等条件限制,直评教授或副教授;实施同行专家“举荐制”,为有突出成就的专业人才开辟职称“绿色通道”和“快车道”。

二、优化人才服务体系,拓展人才发展空间

学校创新人才服务理念,以敬业有为的“店小二精神”、以优厚的收入待遇、良好的团队平台、贴心的服务保障为人才当好“大管家”,人才工作的高度、广度、亮度不断彰显。一是构建“制度保障”。近三年在师德师风、人才引培、人事管理、职称评审、薪酬改革等领域修订出台制度文件30余份,为推动师资队伍建设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撑。二是打造“服务品牌”。创新“N+10”服务理念,为人才解决后顾之忧。“N”意即人才政策若干领域,包括平台建设、团队组建、薪酬待遇、服务能力、保障机制等;“+10”寓意服务“更全、更好、更深入、更贴心” “永远比别人多10分”。三是实施“安心工程”。成立南信大基础教育集团,协助解决引进人才子女入学和配偶工作;启动新一期“安居工程”建设项目,保障人才生根落地;构建全天候、立体化、一站式服务保障体系,确保人才在校“幸福安居”。四是推进“乐业工程”。为优秀人才提供干事创业平台,实现人才在校“乐业有为”。坚持“党管人才”,落实校、院党委书记人才工作责任;创新干部聘任和学术副院长制度;实施“PI制”团队管理模式,围绕重大项目开展科学研究;设立大气科学、信息工科、海洋地理学科人才特区,在人才引进、项目申报、导师申请等方面给予适当倾斜。

三、注重人才工作实效,全面提升师资水平

学校坚持“开放、协同、特色”发展理念,创新实施教师队伍建设“五化工程”,即“博士化、国际化、精英化、工程化、团队化”,师资队伍结构持续得到优化。一是优化结构,师资建设“双提升”。在“博士化”培养方面,学校自2006年起制定相关政策,大力支持在职教师攻读博士学位;同时持续多年面向全球招聘博士优秀师资和学科带头人。目前,专任教师博士化率达到了85.24%。在“国际化”培养方面,学校较早确立“国际化战略”,充分发挥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等平台效应,在耶鲁大学、佛罗里达州立大学、威斯康辛大学等全球知名高校设立博士培养基金,定向招收并培养人才,为学校储备优秀师资;优化校内教师境外访学政策,分批选派中青年骨干教师赴国外知名大学和科研机构从事博士后研究或进行国际课程培训。目前,专任教师国际化率达67.22%,位居省属高校前列。二是精准靶向,师资引培“精英化”。围绕学科建设需求,瞄准领军拔尖人才,不遗余力加以引进培育。成立江苏省首个“海外院士工作站”,签约入站海外院士18人;依托“111”海外引智基地,与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夏威夷大学等国际一流高校、科研机构合作,联合培养优秀教师。2020年学校获批国家级人才工程个人项目8个、团队项目2项;新增省部级人才工程个人项目82个、团队项目5个,增幅居省属高校首位。2020年全校人才项目到账经费较2019年、2018年分别增长41%、123%。在首轮“双一流”建设成效评价中,一流学科师资队伍水平位列“第一档”。三是产教融合,落实教师“工程化”。率先实施“教师工程实践能力提升计划”,选派优秀教师到气象系统、政府部门、企业挂职实践,促进教师“理论联系实际”,完成从“单纯做科学研究”到“科学研究、技术研发、社会服务全面发展”的蜕变。目前已有200多位教师完成工程实践工作,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深入人心;开展新型研发机构人才“双聘制”,实现人才创新在高校、创业在园区,完善校地人才“共引共育共用”协同机制。四是协同创新,学科导向“团队化”。学校依托“气象+”“+信息”战略,打造“卓越领军人才+青年拔尖人才+优秀青年人才”的高水平师资团队,构建了特色鲜明、结构合理、衔接有序的团队建设体系。近三年培育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基础科学研究中心、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项目、教育部“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教育部科技创新团队等20多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端学术团队。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