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市新安小学排演情景诗朗诵《习爷爷来信啦!》
南通大学积极参与省“马克思主义·青年说”系列活动。
南京亚青会倒计时50天时,南京市举行“童心向党”青春赛歌会。
南京审计大学“大手拉小手永远跟党走”学生宣讲活动。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正在举行一年级学生入队仪式。
苏州市山塘中心小学实施百年老校跃升工程,围绕劳动教育、美育和科学教育,
开展系列校本课程,传承苏式文化,推进五育并举。
淮师一附小又一批新队员光荣加入少先队,他们和党旗合影,礼赞党的百年辉煌。
“十三五”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省教育系统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不折不扣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教育的各项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目标,坚决扛起“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光荣使命,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重点,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为动力,大力发展素质教育和“适合的教育”,着力解决教育领域难点热点痛点问题,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推动教育强省建设再上新台阶,教育发展规模、办学水平和综合实力位居全国前列,正处于从世界中高水平向更高水平迈进的历史新起点。
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
党的领导体系不断健全。省委成立教育工作领导小组,13个设区市和95个县(市、区)全部成立党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事机构、教育工委,形成党对教育工作领导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全覆盖格局。组织召开第二十七次全省高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加强高校领导班子建设,全面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和校院两级领导班子议事规则、决策程序。
思想政治教育不断改进。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给淮安市新安小学少先队员的回信精神,通过开展“师生共讲党史课”“红色精神接力讲”“请党放心 强国有我”等主题实践活动,扎实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全面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成立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委员会,统筹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12所高校入选教育部“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单位,2所高校的马克思主义学院入选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34所高校的马克思主义学院被认定为省示范马克思主义学院,281个项目立项为省中小学生品格提升项目。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徐川教授形成的“徐川思政工作法”在全国产生了广泛影响。
基层党建质量不断提高。全省教育系统有57.69万名党员,2.17万个党组织,其中党委1257个、党总支1852个、党支部18622个,2021年共有39个基层党组织和党员获全国、全省“两优一先”表彰。推进地方普通高校综合考核、基层党建“书记项目”、中小学“一校一品”党建文化建设、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高校党组织对标争先建设计划和高校党支部建设“提质增效”三年行动计划,夯实基层党建工作基础。全省教育系统广大党员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充分发挥了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守牢了学校疫情防控的核心阵地。
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
基础教育资源短缺明显缓解,质量水平取得突破。学前教育普惠健康发展,全省新建改扩建幼儿园2500所左右,完成1122所城镇配套幼儿园专项治理,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超过85%,在省、市优质幼儿园就读的幼儿达88%以上。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全省新建改扩建义务教育学校2000多所,90%以上的义务教育学校达到标准高于国家的省定办学要求,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办学条件得到改善。普通高中充足多样发展,全省每年新建改扩建普通高中超过35所,三星级以上优质普通高中达472所,全省超过90%的普通高中学生在三星级以上优质高中就读。特殊教育全纳融合发展,全省30万人口以上的县(市、区)都建有特殊教育学校,建成融合教育资源中心3723个。加强智慧教育建设,全省100%的中小学出口带宽达100M及以上,75%的中小学通过省级智慧校园认定。加强和改进中小学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工作,2069所学校被确定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60所学校被确定为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传承学校。徐州市睢宁县庆安镇骑路小学通过开展“花式跳绳”实现学生近视率和肥胖率均为零。常州市、苏州市、连云港市赣榆区被确定为全国中小学劳动教育实验区。
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进展迅速,质量水平领跑全国。部省共建整体推进苏锡常都市圈职业教育改革创新打造高质量发展样板,成为全国首个以城市群为单元的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全省20所高职院校入选国家“双高计划”。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成为全国首家公办职业教育本科试点学校。率先开展现代职教体系建设试点,实施中职与高职、中职与本科、高职与本科等三类现代职教体系试点项目3201个。颁布首部促进校企合作的省级地方性法规《江苏省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条例》,建设了省级产教深度融合实训平台100个,成立首批11个职业教育行业指导委员会,组建29个以行业为纽带的省级职业教育集团,认定144家产教融合型试点企业。坚持将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在职业院校中建成面向中小学开放的省级职业体验中心192个。
高等教育布局结构得到优化,质量水平再攀新高。全省15所高校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建有43个世界一流建设学科,建成江苏高校品牌专业258个,入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688个,入选首批国家一流本科课程546个。32所高校196个学科进入ESI前1%,高校数和学科数分列全国第一和第二;14所高校25个学科进入ESI前1‰,机构数与学科数均列全国第二。加强双创教育,全省高校共有24.44万支团队、98.83万人次参加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累计获得国赛金奖96项(未计入国际参赛项目)。高质量推动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2021年普通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87.10%,圆满完成了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初次就业率不低于70%的工作目标。在2021年全国第六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中,我省共获得46项一等奖、2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12项校长风采和16项优秀组织奖,获奖数创历史新高,位居全国第一。
深化教育综合改革
教师队伍素质整体提升。强化政治引领,加强师德建设,出台教师师德失范行为处理实施细则,建设陶行知师德体验基地,建设省级“四有”好教师团队75个。探索以“清单化”为中小学教师减负,省级机关部门与教育相关的督查检查评比考核创建事项减少50%以上。实施教师教育创新行动计划,南京大学和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成立教师教育学院,苏州大学成立师范学院。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苏教名家”培养工程、“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计划、特聘教授计划,建立了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名优教师队伍。全省39个团队成为首批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全省高校拥有两院院士、国家杰青等国家高层次人才超过1800人,占全国高校总量的10%。在2021年两院院士增选中,江苏高校(不含部队院校)11人入选,目前江苏高校共有两院院士79人。
招生考试制度改革顺利推进。江苏作为第三批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省份,实行“3+1+2”方案。2021年我们以最高标准、最严要求、最实举措完成新高考首战各项工作,考生学业水平优异,成绩呈正态分布,预设目标与实测结果高度吻合,人民群众的新高考获得感显著增强。探索建立“职教高考”制度。全面落实国家高职扩招任务,“十三五”期间高等学校面向中职学生招生人数达31.95万人。全面落实义务教育阶段“公民同招”政策,“择校热”得到明显缓解。
教育体制机制改革持续深化。组织研制《江苏省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实施方案》,统筹推进党委和政府、学校、教师、学生和用人等关键领域评价改革。扎实推进《江苏教育督导条例》立法工作,深化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健全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督导评价体系。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双减”政策,出台省级层面实施方案,推动市、县(市区)制定工作细则。全省5660所中小学“一校一案”落实课后服务“5+2”模式,覆盖率达100%,确保“应教尽教”“学足学好”。
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深入贯彻省委“科技改革30条”,提升服务发展能力,高水平科技创新能力迸发,高规格科技创新平台猛增,全省高校建有各类科研基地平台7738个,其中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工程中心)69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1175个,国家大学科技园20家。与地方政府、园区、企业共建立各类产学研联合体5996个。在国家专利申请权/专利权转让数量(不含港澳台)中国高校统计排名中,我省24所高校进入前100位,其中4所高校进入前10位。
教育对外开放水平有效提升。统筹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深化教育国际交流合作,全省现有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及项目311个。参与建设105个海外孔子学院及孔子课堂,牵头成立或参与合作的国际大学联盟及协作机制324个。深度开展中外学校科研交流,建立中外校际交流关系4085个,其中与世界百强大学开展合作项目312个,与国外大学及科研机构合作建立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科研中心共453个。积极发展留学生教育事业,全省103所高校共招收182个国家20.4万名外国留学生。
“十四五”高标准建设教育强省
面向“十四五”,全省教育系统将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和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以高标准建设教育强省为重点,以“四个聚焦”为抓手,推动教育体系更加完善、质量水平更加向好、供给方式更加多样、公平底线更加牢固、发展活力更加强劲、服务成效更加显著,教育现代化水平和总体实力继续走在全国前列,为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提供有力支撑。
聚焦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充分发挥党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沟通联络、督促落实等作用。实施高校三级党组织“强基创优”建设计划,培树一批示范高校、标杆院系和样板支部建设。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压实“管行业就要管党风廉政建设”政治责任,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生态。
聚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五育”并举,全面加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生命安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建设一批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示范项目、劳动教育示范基地、职业体验中心和体育、艺术教育特色学校。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统筹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聚焦解决人民群众关注、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难点问题。扩大基础教育资源供给,新建改扩建1000所幼儿园、800所义务教育学校和300所普通高中。深入推进 “双减”工作,加强课后服务和校外培训机构规范管理。坚守教育公益属性,进一步规范民办义务教育发展。扎实推进中职学校“领航计划”和高职学校“卓越计划”,打造50所引领全国的一流中等职业学校和25所高水平高职学校。扎实推进高水平大学建设高峰计划,推动更多高校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行列,建设国家实验室、前沿科学中心和国家大学科技园。
聚焦推动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依法办学、依法治校,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引导全社会树立科学的教育发展观、人才成长观和选人用人观。加强平安校园建设,完善校园安全风险评估和预警、安全隐患排查和处置机制。做好教育系统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维护师生生命健康。加强教育新闻宣传工作,营造教育强省建设的良好舆论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