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图片
<!--<$[会议标题]>begin-->省教育厅贯彻落实学校体育美育工作实施意见情况介绍暨2020年江苏省学生体质健康……<!--<$[会议标题]>end-->
会议资料
省教育厅贯彻落实学校体育美育工作实施意见情况介绍暨2020年江苏省学生体质健康……
时 间
2021年11月11日 下午3:00
地 点
省教育厅402会议室
嘉 宾
省教育厅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处处长张鲤鲤以及学生体质健康促进工作的相关专家
主要内容
向媒体介绍省教育厅贯彻落实学校体育美育工作实施意见的有关情况,通报2020年江苏省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结果。
文字资料

省教育厅贯彻落实体育美育工作实施意见新闻发布稿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近日,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实施意见》,按照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要求,立足江苏学校体育美育工作实际,对标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针对薄弱环节,研究提出解决路径和保障举措,到2035年,基本形成多样化、现代化、高质量的学校体育体系;形成全覆盖、多样化、高质量、具有江苏优势和特色的现代化学校美育体系。

一是开足开齐上好课程。鼓励基础教育阶段学校每天开设一节体育课,落实每周小学4节及以上、初中和高中3节及以上体育课;每学期安排不少于10节健康教育课;高校学生修满体育学分方可毕业。落实小学每周各2节、初中各1节音乐课和美术课;普通高中音乐美术课开设必修和选择性必修各3个模块,获得各3个学分;中等职业教育完成不少于36学时的艺术课程,获得2—4个学分;高校学生修满公共艺术课程2个学分方能毕业。融合拓展各类美育校本课程,培育推广一批国家级、省级高质量精品课程。
    二是深入推进教学改革。按照“教会、勤练、常赛”路径,推行“体育与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教学模式。推行实施“艺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艺术审美体验+艺术专项特长”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持续创建省中小学艺术教育特色学校,深入推进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建设。建设一批大中小学相互衔接的艺术人才后备学校。大力推进“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的学校体育美育建设工程。加强艺术类“一流专业”建设,深入实施普通高校艺术相关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
    三是持续开展实践活动。正常天气中小学生每天课间休息、大课间活动等校内户外活动时间不少于l. 5小时。校外不少于1个小时体育活动时间,每天中等以上强度活动时间不少于1.5小时,每周不少于3小时高强度运动。学校每年举办运动会或体育节,组建体育社团和俱乐部,组织开展经常性体育竞赛活动,“十四五”期间创建1500所体育传统特色学校。学校每年举办一次校园文化艺术节,全省每三年举办一届大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加强省大学生艺术团联合会建设,推动每所高校至少建成1个省级大学生艺术团,全省重点建设50个高水平大学生艺术团和50个高水平中学生艺术团。推进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每年展演不低于200场次。定期开展体育、艺术教师基本功展示活动。
    四是探索改进评价方式。严格执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成绩不合格不得发放毕业证书。推进初、高中体育学业水平考试改革,执行“过程评价+基础知识+现场测试”相结合的考试方式。中考体育成绩权重到2025年提升至10%以上。加强在高校招生中使用体育素养评价结果研究。落实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报告书、大学毕业生体质健康等级证书、体质测试数据公示等制度。严格落实学校以班级为单位、县(市、区)以学校为单位、设区市以县(市、区)为单位、省以设区市为单位公示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督导要求。将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结果列为各级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督导评价的重要指标,纳入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测评体系和文明校园创建指标。开展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探索大学生艺术素养测评办法。稳步推进艺术中考,加强省级统筹,有序推进全省初中毕业生艺术素质测评结果以计分方式纳入中考。科学设定中小学体育美育教师周课时额定工作量标准。教师承担学校安排的体育、艺术社团指导、课外活动、课后服务等计入工作量。将工作成效作为办学评价的重要指标,纳入省优质幼儿园、省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省普通高中星级和职业学校有关项目的创建及评估,纳入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测评体系和文明校园创建指标,纳入高校 “双一流”建设成效评估,纳入省地方普通高校高质量发展考核指标体系。

五是努力改善办学条件。到2022年,配全配优体育教师,中小学专任体育教师与在校生的比例达到1:220,鼓励体育传统特色学校设立教练员岗位。完善学校和公共体育场馆开放共享机制,新建体育场馆优先建在学校或其周边,提高体育设施使用的综合效益。确保至2025年全省中小学音乐美术教师与在校生的比例达到1:220,其中小学、初中、高中音乐美术专职教师占比分别达到75%、85%、95%以上。高校设立普及人文艺术教育校级专门管理机构,配备专职人员,配齐公共艺术课教师,专职比例不低于50%,实施公共艺术课特聘教授制度。采取政府兜底、校地共建、社会共享等举措,确保中小学有足够的艺术专用器材和活动场地。开展高校美育场馆设施达标行动。实施体育美育浸润计划,促进高等师范院校帮扶基础薄弱中小学。家、校、社合力开展体育活动,统筹社会美育资源开展美育实践活动,作为解决中小学课后“三点半”问题的有效途径和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重要载体。



2020年江苏省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结果介绍

2020年江苏省教育厅组织实施了全省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工作,这是江苏省十三五期间最后一次大规模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工作。本次监测范围覆盖全省13个设区市,监测对象为84所中小学和8所高校的7—22岁的大中小学生,有效样本总量39807人,其中男生为20029人,女生为19778人。中小学有效样本为25651人,其中男生12865人,女生12792人。高校有效样本为14150人,其中男生7164人,女生6986人。监测项目涵盖身体形态、生理机能、身体素质、健康状况4个方面的25项指标,监测结果如下:

一是学生形态发育水平继续提高。我省学生的平均身高、体重、胸围等形态指标总体上较2019年有所升高。如9岁年龄组男女生的平均身高分别达到了139.8cm和139.7cm,比2019年分别增加了0.8cm和1.0cm 。大学(18-22岁年龄段,下同)男女生的平均身高分别为174.7cm和162.3cm,与2019年相比分别增加了0.5cm和0.2cm;中小学(7-17岁年龄段,下同)男女生的平均体重分别为50.2kg和45.2 kg,比2019年分别上升了0.7kg和0.8 kg;大学男生的平均体重为69.1kg,比2019年增加了1.1kg;小学女生(7-11岁年龄段,下同)和初中男生(12-14岁年龄段,下同)胸围的增长较为明显,小学女生平均胸围为65.9cm,比2019年增加了0.5cm,初中男生平均胸围为79.5cm,比2019年增加了0.8cm,其中14岁男生平均胸围达到了82.3cm,比2019年增加了1.2cm。

二是低体重现象得到进一步控制。与2019年相比,我省中小学男女生低体重现象有明显改善,低体重率分别降低了1.2%和0.6%。

三是握力水平有所提高。2020年我省男女学生平均握力总体上高于2019年。如初中男女生平均握力分别为30.4kg和23.1kg,比2019年分别上升了0.6kg和0.9kg。13岁男女生平均握力分别达到了31.0kg和23.4kg,比2019年分别上升了1.1kg和1.0kg。

四是初中以上学生近视率和近视程度有所下降。2020年我省初中生和高中生(15-17岁年龄段,下同)的近视率分别为78.5%和89.6%,比2019年分别降低了3.2%和1.2%。大学生的近视率为88.3%,比2019年降低了2.9%。

2020年,我省初中生的轻度近视率和中度近视率分别为4.8%和14.8%,比2019年分别减少了5.3%和2.6%。高中生的轻度近视率和中度近视率分别为2.2%和11.5%,比2019年分别减少了3.9%和0.4%。大学生的轻度近视率、中度近视率和重度近视率分别为3.1%、11.2%和74.0%,比2019年分别减少了1.3%、0.6%和1.0%。

五是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城乡差异缩小。2020年各年龄段城市学生的身高、体重、胸围等指标均高于乡村学生,但城乡差距在继续缩小。如2019年,7-17岁年龄段城乡男女学生的平均身高之差分别为1.6cm和1.4cm,2020年这一差值分别降到了1.1cm和0.6cm。此外,2020年乡村中学生耐力、力量耐力、柔韧性、下肢爆发力总体上依然好于城市中学生。

六是我省学生体质健康还存在下列主要问题。

学生身体素质改善较为缓慢。总体而言, 2020年我省多数学业阶段学生速度、耐力、力量耐力、下肢爆发力都较2019年略有下降。

学生近视率仍维持高位,小学生近视率和近视程度增幅较大,初高中学生重度近视程度增幅较大。2020年,我省学生总体近视率仍高达76%,其中小学6年级(11岁年龄组)、初三(14岁年龄组)、高三(17岁年龄组)学生的近视分别高达67.3%、84.3%、90.4%。2020年,我省小学生的近视率为52.6%,与2019年相比增加了4.3%。2020年,我省小学生中度近视率和重度近视率分别为20.4%和22.1%,比2019年分别增加了5.3%和0.8%。初中生和高中生的重度近视率分别为59.0%和75.8%,比2019年分别增加了4.9%和3.0%。

学生超重率、肥胖率有所上升。2020年我省学生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为17.5%和9.3%,与2019年相比分别上升了1.6%和2.2%;男生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为21.7%和11.9%,与2019年相比分别上升了2.2%和2.7%,女生的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为13.3%和6.7%,与2019年相比分别上升了1.0%和1.8%。其中16岁年龄组男生、17岁年龄组女生超重率增幅最高,分别达到了5.3%和4.9%;小学男女生肥胖率均较高,分别达到了19.0%和12.8%,与2019相比分别上升了5.0%和4.4%。


答记者问:

1.为什么艺术要进中考?
    答:美育评价改革一直是教育的热点话题,也是社会关注的焦点。早在2015年,我省在调研中就发现,中小学艺术教师缺乏、挤占艺术课时的现象比较严重,为了全面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的战略决策,江苏在全国率先提出在中考中增加艺术素质测试,以教育部《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办法》为导向,将音乐美术课程纳入中考,开启了“艺术进中考”的美育评价改革。通过在泰州、苏州等全国艺术素质测评实验区的先行先试,艺术中考有利于学校和学生对美育学习重视程度的上升,实实在在推动了学校按照国家课程标准上好艺术课程,是对艺术课程质量监测的重要手段,夯实了地方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重视美育工作的责任,是切实改变学校美育薄弱现状、提升学生审美素养的重要举措。2020年,我省在试点的基础上,全省域范围开启了首次艺术中考。全省近60万初中毕业班学生参加了艺术中考,总体运行平稳。初中是承上启下的学段,我们希望通过推进艺术中考工作,以评价为导向,整体促进学校美育实现美育课程开起来、艺术实践动起来、师资缺编补起来、教育装备活起来的改革目标。

2.艺术中考怎么考?会不会增加学生负担?体育中考有哪些改革举措?
    答:《实施意见》明确提出了要稳步推进艺术中考,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科学制定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测评考试方式,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平台,提高命题质量与实施成效。同时,加强省级统筹,有序推进全省初中毕业生艺术素质测评结果以计分方式纳入中考。从中我们可以看出,首先,依据中办、国办文件精神,艺术中考要纳入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录取计分科目,其次,艺术中考推进中坚持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测评相结合,依据教育部《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办法》的学业指标要求,以音乐、美术教材为基本内容,以学生应知应会为基本标准,总体来说是一项合格性的考试,无论是过程性的评价,还是终结性的学业指标测评,都是建立在音乐美术课程开足上好的基础上,只要学生认真上好音乐美术课程、积极完成规定的作业,掌握应知应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主动参与艺术实践活动,就可以达到艺术中考的要求,完全不需要参加任何校外培训。

此外,我省改革传统的考试方式,创新了艺术中考“人机对话”的测评模式。新颖的测评模式一经推出就受到教师、学生的欢迎,社会及媒体也给予了高度评价,能够充分保证艺术测评的趣味性、视听性、操作性、公平性与规范性。

初中体育学业水平考试改革,将进一步改进中考体育内容、方式和计分办法,执行“过程评价+基础知识+现场测试”相结合的考试方式。中考的体育成绩比重到2025年提升至10%以上。

关于考试内容、考试方式与分值提升的变化,我们的依据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两个文件都要求建立日常参与、体质监测和专项运动技能测试相结合的考查机制,将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要求作为教育教学考核的重要内容。

目前,江苏各设区市体育中考现场测试是固定的几项,且大多数是体质测试内容。下一步,我们将督促指导各设区市依据文件要求制定方案,统一时间节点向省教育厅备案,集中进行发布。同时,积极运用数字化、可视化手段,进一步提高测试的标准化和透明度,确保公平公正。另外,对于分值的提升全国兄弟省市也在进行改革,如云南体育中考已按100分的分值实施。经过论证,我们确定了不低于中考总分10%的要求,与体育占总课时的比例相当;同时对各地实施也给出了具体时间表,到2025年全面达到要求。

3. 2020年江苏省中小学生“小眼镜、小胖墩”数量虽有所下降但仍处在高位的原因是什么?针对学生近视率、肥胖率和超重率较高这一现状,下一步将采取哪些举措?

答: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响,学生上网课的时间增加、户外活动时间减少,同时使用手机、电脑、平板等完成作业的时间也大为增加,电子产品使用时间的增加以及户外活动时间的减少在很大程度上加速了学生近视的发生。由于学生体育运动不足和饮食结构的不合理,肥胖率和超重率有所上升。今后,我们将认真落实“双减”政策,加强和改进学校体育工作,强化中小学体育工作专项督导评估工作,重点加强小学阶段的学生近视防控工作,防患于未然;科学安排网课教学,尽量减少学生使用电子产品时间,改善教室照明,确保学生每天达到规定的户外活动和运动时长。同时加强中小学生健康教育,指导学生加强自我营养管理,科学合理膳食,促进学生“吃动平衡”。总之,通过多方努力、综合施策,“小眼镜、小胖墩”的问题一定能够得到有效缓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