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专题报道 > 2019年专题 > 全省教育大会 > 改革成就 > 经验亮点纷呈
南通如皋:新常态下推进教育公平的三维路径
发布日期:2019-05-24 09:22 来源:南通市教育局 浏览次数: 字体:[ ]

      扩大起点公平的广度:有机会的公平

1.推进办学条件标准化,延伸至各类教育。办学条件是教育公平的外部保障条件,主要体现为物理性的、显性的层面,包括学校建设、设施设备等,是整个教育活动的介质基础。教育公平贯穿于学生成长的全过程,从学前教育到高中阶段教育,始终都是全社会关注的核心议题。因此,如皋市把均衡配置教育资源从义务教育向两头延伸,包括学前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形成各类教育全覆盖。

学前教育“脱胎换骨”。学前教育是教育公平的“第一面镜子”,却是如皋各类教育中的短板。因此,如皋以“公益为主、公办为主、公共财政投入为主”,大力发展学前教育。出台全省第一部县级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并提请市政府两次把学前教育列为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通过易地新建、撤并重组、脱壳升级等,全面推进幼儿园按照省优质幼儿园标准建设。近3年来,新建、改(扩)建幼儿园51所,其中46所为农村幼儿园;47所幼儿园建成省优质幼儿园,其中37所为农村幼儿园。目前,公办幼儿园占比94.4%,所有镇中心幼儿园均为省优质幼儿园。《中国教育报》在头版头条以“脱胎换骨的变化是如何发生的”为题,专题报道如皋学前教育。

义务教育“春色满园”。义务教育是根本教育,也是教育公平的重点保障领域。近年来,如皋优化城乡学校布局,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力求把好学校办到学生家门口。全市义务教育学校近2/3的建筑面积为近五年新建,90%为农村学校建设工程、80%的学校达到江苏省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办学标准。去年,如皋将10所农村定点小学校舍改造工程列入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今年又将所有义务教育B、C级校舍改造工程列为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并将在年底前改造到位。“好学校办到学生家门口”“如皋教育春色满园”“积聚优质均衡的‘雪球效应’”等相关报道纷纷见诸《中国教育报》《新华日报》等各大媒体。

高中教育“百花齐放”。目前,如皋普通高中共有8所,其中6所为四星级普通高中,2所为三星级普通高中。职业高中2所,均为国家级重点职业高中、江苏省高水平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在办学条件基本均衡的基础上,如皋同类学校的生源也基本均衡。同时,将热点高中70%的招生计划按比例分配到各初中学校,实行实名推荐。学校之间的适度均衡、适度竞争,成为各学校齐头并进、百花齐放的重要动力。今年,如皋普通高中全部取消择校生,教育公平再次向前迈进一步。

2.实现入学机会均等化,覆盖至各类群体。在优化城乡学校布局、公平配置教育资源后,如皋于2011和2014年先后对义务教育施教区进行了调整,并进一步完善义务教育学校公平入学机制,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实现“零择校”。对外来务工、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确保其100%在公办学校就读,并设立流动儿童教育研究基金,搭建“希望来吧”等成长平台,为其健康成长构建良好环境。对留守儿童、随班就读的残疾儿童,建立了全方位帮扶制度,成立全国首家留守儿童成长足迹馆和留守儿童生活体验馆,如皋也成为江苏省“留守流动儿童安全守护行动”试点县(市)。对残疾儿童,实施免费教育,扩大培智班规模,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100%,如皋特殊教育学校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EPD教育项目成员学校”。

拓展过程公平的深度:有质量的公平

1.区域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继承与创新并举。立足本土实践,在继承教育教学核心价值的基础上大胆创新,总结提炼出“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并经过反复实验、多方论证后,在全市各级各类学校推进。“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的区域推进,首先解决的是教学公平的保底问题。它让不同学校、不同水平的老师在落实课改理念时,有了共同的平台和抓手,也让处于城区或乡村的,不同学校的学生,都成了课堂的主人,共同享受课改语境下的课堂学习。

2.创新推进教师管理改革:优质与均衡共生。探索实施了“全市统管、学区协调、学校聘用”的教师队伍“县管校聘”管理改革,打破了教师交流的体制障碍,起到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一方面,建立层次性培养机制。安排专项经费,实施教师全员培训工程。组织教师制订个人专业成长三年规划,并开展每3年一周期的教师业务知识考试。与南师大签定教育硕士定向培养协议,并对在职教师学历进修进行专项补助。实施名师、名校长工程,着力打造以名师为龙头,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为中坚,中青年合格教师为主体的优秀教师梯队。另一方面,探索均衡性交流机制。近年来,如皋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教师、校长交流实现了制度化、规范化。在义务教育阶段,城区教师实行统一调配,城乡之间实行支教、互派交流和顶岗学习,同时开展镇内、镇际教师交流等。近五年,全市义务教育阶段交流教师4496人,2011、2012年对如城城区所有义务教育学校教师进行“人走关系动”的统一调配,903名教师通过抽签落实去向,其中2/3的教师走进了新的学校。教师的均衡配置,激活了教师成长的动力系统,赢得了广大百姓的支持和拥护,实现了从不准择校到不愿择校的转型。同时,建立了激励性管理机制。设立优秀教育人才奖励基金,对名优教师按月发放奖励补贴。每年安排专项资金用于优秀支教人员交通等方面的补贴,全市确定了23所边远中小学校教师享受特殊津贴。定期表彰“德业双馨”优秀教师、教育均衡优秀教师、十佳乡村教师等先进典型。

3.统筹推进教育管理改革:制度与人文同行。在学校内部,大力推进学校管理法治化;在学校之间,着力打造教育教学共同体。2012年,编印了《教育管理制度选编》,将教育系统内一些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的管理制度进行汇总公布,从自身做起,从具体事务入手,做到程序合规、依“法”决定,在全市教育系统营造起依法治教、依法治校的导向。同时,组织部分优秀校长编印《学校管理制度选编》,指导各学校从自身实际出发,构建依法自主管理和发展学校的制度系统。各学校法治意识和规则意识大大增强,基本形成办事依法、遇事用法、难事靠法的依法治校新常态。目前,各学校章程与制度建设正在进行新一轮修订完善,每月两次对推进情况进行动态公布。在学校之间,将相对优势的学校与相对薄弱的学校结成相对固定的办学实体,双方在师资培养、教学管理、活动开展等方面统一管理,在学校工作综合考评中实行捆绑式考评。

追求结果公平的向度:有差异的公平

1.课程再造:从“改课”到“课改”。如皋在“改课”层面创生的活动教学改革,已然具有了一定的成熟度并不断向纵深发展。然而,课改不能止于改课,完整的成长不仅在课上,也在课下。目前,如皋部分学校正以学生成长需求为导向,再造学校课程,努力让课程更好地服务于学生成长。

2.特色建设:从“同质”到“特色”。如皋从特色项目、学校特色、再到特色学校,分层次、分阶段推进特色学校建设,努力让每所学校都有自己的文化主张和学校气质。如皋专门建有通用技术学校和如皋市青少年素质教育实践基地。其中,素质教育实践基地为中央专项资金支持的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由11个室外实践拓展园区和60多个室内素质训练场馆组成,每年有四万多名小学、初中学生在基地参加实践活动,成为孩子们流连忘返的乐园。同时,深入开展“体艺2+1项目”、阳光体育运动、“馆校衔接”活动、社团活动等,让学生在多姿多彩的校园里快乐成长。

3.质量检测:从“认知”到“素养”。2011年,如皋成立了教育质量监测中心,开始探索以学生终身发展为基点,以全体学生为评价对象,以学生综合素养为主要指标的评价体系。近年来,如皋先后开展了学习素养、体艺素质、科学素养等10多个门类的监测,对促进教育质量均衡发展,引领、校正教育事业健康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着力于完善质量均衡考评机制,强化后30%学生均分的监控与考核,力求不让一个孩子掉队。

发表于《江苏教育》2016年第3期,有删减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