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中学的官微叫“钟楼1888”,名字取自学校最著名的建筑——钟楼,一所见证着南京历史的标志性建筑。它是南京历史上第一幢三层洋楼,也是当时南京最高建筑;当年它的钟声一敲响,半个南京城都能听见。蔡元培、徐悲鸿、魏学仁等大师会定期在此聚会;钟楼在战争年代也曾经历血和火的考验,侵华日军的铁蹄踏进南京城时,金陵中学作为国际安全区,钟楼的地下室曾庇护过大批妇女儿童……
今年金陵中学将迎来130周年校庆,记者走访发现,这所有着一百三十年历史的学校不沉闷古板,反而给足学生空间,给够自由,处处洋溢着少年精神。从这里走出的优秀校友既有世界级的科学家,也有著名记者,还有国际名模。“适合的教育就是要给学生适度的空间,适合的发展。”金陵中学孙夕礼校长告诉记者,对于金中学生的合理要求和设想,学校很少说“不”。
【校长档案】
孙夕礼,南京市金陵中学校长。江苏省特级教师、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历任中学化学教研组长、市教研员、教研室教学管理中心主任、副校长、区教育局长;曾先后荣获南京市优秀青年教师、南京市学科带头人、江苏省“333”首批中青年科学技术带头人、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等荣誉称号。在核心期刊和省级以上刊物上发表论文100多篇,主持多项国家级、省级教科研课题并获奖,出版多本个人专著。主要社会兼职情况:南京师范大学兼职博士生导师、南京大学兼职硕士生导师、中国中学生体协副主席、教育部全国基础教育教学专家、教育部全国师范类专业认证认证专家。
【他的教育故事】
从科学家到国际超模,各种人才都要有
什么是“适合的教育”?开启这个话题前,金陵中学校长孙夕礼的思绪转到前不久学校举行的一次国旗下讲话。高三(12)班的李翘同学深情“表白”母校,“金中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收获不能用一两句话来表达。但她从容宁静的自由精神、包容心态,令我们心存感恩。”正如李翘同学所言,金中的校园里始终弥漫着自由与开放的氛围。“适合的教育就要给学生适度的空间,创设各种成长平台,让他们去发挥自己的潜能。”孙夕礼说。
日前,学校官微“钟楼1888”推出的《金中*校友》系列引起了记者的注意:《刘恺:现实版“万磁王”》、《朱慧容:心怀天下 永葆赤子心的央视“十佳记者”》、《陈碧珂:从金陵中学走出的国际超模》……每一位金中毕业生的成才故事都充满了可读性。
看到金中学子成才成家,作为校长的孙夕礼十分自豪:“这些学子在中学时代就已经有了自己的志向。比如因开发出一种柔性人造皮肤而闻名的世界杰出女科学家鲍哲南在金中读书时就对理科极有兴趣,她不仅勤于动脑,还善于动手。不仅如此,鲍哲南还是学校的长跑健将,体育成绩优秀,智慧的头脑和强健的身体助力她在科学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国际超模陈碧珂在金中读书期间就热衷组织美食节、艺术节和环湖长跑等文体活动;央视十佳记者朱慧容立下新闻志向,源于老师曾在课堂上引用美国报人普利策的一句名言“新闻记者就是船头的瞭望者”,这对她来说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职业启蒙。
“在我看来,适合的教育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全面发展并不是说要样样都突出,要切合学生个体,从中找到适合自己的主要发展方向。而帮助学生发展,学校就要创设丰富的课程,提供学生发展兴趣特长的机会。”孙夕礼告诉记者,金中一直重视活动性课程和选修课的开发和实施。成长礼、毕业礼、美食节、戏剧音乐节、运动会、学农、研学旅行......都是展示个性,发展自我的平台。为什么金中的学子能在各行各业崭露头角,成为社会中坚甚至国家的中流砥柱?答案很清晰:很多人在中学期间就已经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
人文与科学并重,锤炼“高素质人才”
“学校坚持人文与科学并重,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核心素养培养。”孙夕礼细数学校的比赛,文科有“吴敬琏杯”人文知识大赛,内容涉语文、外语、政治、音乐、体育、美术等人文学科。读书节和“钟楼讲坛”又为学生开阔眼界打开另一扇窗。语文老师为了给学生推荐书单动足了脑筋。在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叶圣陶杯”新作文大赛、“恒源祥文学之星中国中学生作文大赛中,金中冒贻宣、缪力行、孙孟然、兰程旭等学子都拔得头筹,荣获全国一等奖。针对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五大理科竞赛,学校采取了“主教练负责制”,并在高二分班时,成立以某一学科竞赛特长生为主的竞赛班,提升学生的竞争力。2017年五大学科竞赛,共19人获得全国赛区一等奖;2018届高三学生综合评价和自主招生初审通过分别为990人次和447人,位列全省第一和第二。学校还与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合作,选拔有理科特长的学生到大学的实验室跟着导师做实验。
孙夕礼记得很清楚,金中2017届毕业生汪语涵不仅是“物理大神”还是个“哲学迷”。汪语涵凭借中考物理满分的成绩入学校的“星光班”学习,高一夺得物理竞赛国家一等奖,高二被选入省队,又拿到一个银奖。“这个孩子不仅有科学的天赋,还具备人文精神。他特别喜欢读《理想国》之类的哲学书籍,又因为受哲学思维的影响,他对量子力学的认识非常深刻,经常抱着大学课本钻研。”孙夕礼认为,从汪语涵的发展可以看出来,人文与科学并不矛盾。中学阶段需要深度与广度兼备的通识教育,这能避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让学生更深刻地认识自己内心的喜好,拓宽思路。
师生间“人情味”浓,很少有“不可以”
“只要你在金中待上几天,很容易感受到,金中老师和学生之间非常和谐融洽。”孙夕礼说,老师和学生之间“亦师亦友”的氛围金中校园文化的一大特色,几乎听不到学生抱怨害怕某位老师。高三(12)班李翘的国旗下讲话让孙夕礼感动不已。他印象最深刻的是李翘讲的这段话:金中的师生感情胜似父母亲情者不胜枚举,许多女老师被同学们以“妈妈”相称,男老师从年轻到年长,都常和同学们畅聊人生。
孙夕礼又讲到一个故事。学校每年都会邀请退休老教师回校参加祝寿活动。按照惯例,食堂会用一碗寿面招待他们。“居然有老教师要把吃不完的面打包带走。因为这是学校做的面。”孙夕礼说,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对金中有一种“家的感觉”,自然而然生出一种“人情味”,无论走多远,他们都对母校有一种油然而生的热爱与关切。
“学校的氛围就是包容的,大气的,尤其是对学生,学校很少说‘不可以’。”孙夕礼告诉记者,除了中午12:40到13:30,学校必须保持安静,让学生休息,不能发出噪音,学校几乎没什么“严规”。让学校欣慰的是,学生并没有因为管理宽松而放任散漫,反而更自律。孙夕礼特别提到一位学生,在一次啦啦操比赛中,一位结束表演的学生看到场地中间有个纸团,他面对观众鞠躬后,捡起纸团才退场。“这样小的细节更能反映出学生的素质,这并不是老师刻意教出来的,而是在一种氛围里长期熏陶出来的自律、自爱。”
【他的教育观点】
身心健康是学生一生成长的根基
“身心健康是学生一生成长的根基。”孙夕礼介绍说,金陵中学一直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希望培养出身心健康的优秀学生。除了排入课表的心理课,近两年来,心理团体辅导已逐渐成为学校的一项特色德育活动。
金陵中学在体育课程和心理辅导课程方面的探索一直在全省乃至全国遥遥领先。 “即便是高三年级,一周开足四节体育课,课间操坚持到6月5号。通过体育活动,学生的体质得到增强,压力得以释放,学生才能以更饱满的状态投入到学习中去。”孙夕礼告诉记者,学校长期摸索发现,坚持体育锻炼对学生的学业成绩具有正导向作用。“好学生”绝不是“只会做题”的学生,会锻炼,会学习;能力增强了,素养提升了,学生最终能收获属于自己的成功。
学校的体育坚持培养兴趣和发展技能相结合、普育与特长教育相结合原则,群众性体育活动开展如火如荼,高水平体育成绩喜人。“江苏省跑得最快的中学生”李泽钢就属于被学校田径队教练发掘的“好苗子”。在刚结束的2018年世界中学生运动会中,李泽钢再次突破自我,获得男子异程接力赛的亚军。
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
孙夕礼认为,“适合的教育”应当着眼未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来培养学生。在孙夕礼看来,未来社会评判人才绝不只“唯成绩”,反而更看重学生占有、删选信息的能力,与人沟通合作的能力,理性批判力、公共责任感以及耐挫力等。应对未来社会的发展变化,学生还需要具备国际视野,掌握国际通用的交流思维方法。孙夕礼说,学校有近30位外教,他们不仅在国际部任教,也在普高开设口语课、写作课、选修课。足球选修课就是荷兰外教在上课。学生们与外教“打成一片”,常常可以看到他们和外教交流讨论,一起在食堂用餐。“无论是即将要出国读书,还是今后要参与国际交流工作,敢于开口、学会交流是最基本的能力。而学校现在的教育就要为学生未来面对的社会竞争做好准备。”
【校长眼中“适合的教育”】
遵循教育规律,不要“掏空”学生潜能
和孙夕礼校长聊天时,记者抓到两个关键词:“慢长”和“散养”。孙夕礼解释说,“适合的教育”要符合正常的教育教学规律,因材施教,但不要过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这样的学生即便考上了名牌大学,也容易表现出“后劲不足”现象。
一位毕业生曾冒出“金句”,“上大学后才明白,我从一所像大学一样的中学,进入了一所像中学一样的大学。”孙夕礼说,这句话看似玩笑,实则反映出金中一直倡导坚持的自主学习、学会学习的理念。“我们有晚自习,学生自愿参加。如果你觉得在家学习效率高,也可以回家学。”孙夕礼建议,无论是学生、家长还是社会,都应该放下“功利”,回归教育本真。“作为名校,如果成绩拿不出手,社会不会认可。虽然理想的教育与现实的教育存在差距,但学校和老师的职责就是努力在二者中间寻找最佳平衡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