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千年的“苏州府学”承载着许多的荣耀,北宋范仲淹在此将文庙与州学(府学)相结合;江苏巡抚张伯行在府学中创设教授朱熹理学的紫阳书院;1932年招收女生,在省内开创新风气……
千年文化的传承,孕育了苏州中学的淡定从容。苏州中学校长卫新向扬子晚报记者讲述了两个故事,一个是六名高中生的“碗底闲话”,另一个是触动心灵的“我在苏中跳着舞”。这两个都是卫新引以为傲的“苏中故事”。
他说教育故事
“碗底闲话”与“我在苏中跳着舞”
“在苏州,叫醒人们的不是闹钟,而是他们内心惦记着的清晨味道。”卫新校长的讲述从一段视频开始。这是2017年,苏州中学六名高三学生拿到国外高校的录取通知书后,利用留学前的空闲时间,自编自导自拍,跑遍苏州的大街小巷,前后花费了5个月拍摄了一部六集的“舌尖上的苏州”。从街头蛋饼、焖肉面,到宴会上的松鼠鳜鱼、大闸蟹、响油鳝糊,这部记录甜蜜、融合、自然等元素的“苏州美食”刷爆了网络。六名学生踏踏实实做的这件“闲事”,记录下苏州这座城市带给他们的美好,记录下苏中带给他们的幸福。“这是我们的学生通过自己的智慧、努力完成的一件事,很值得骄傲。”六名学生拍摄完成后,苏州中学专门为六名学生举办了纪录片的首发式。
下午4点,苏中校园热闹而有序。男孩们在篮球场上挥洒汗水,道山上高三孩子们正在过集体生日,碧霞池畔有学生低头读书……即便在高考倒计时一个月,苏州中学仍坚持在高三开设“动心课程”,每周一节。这节课上,舞蹈、音乐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让学生打开心扉。在“刷题”之余,保持身心的愉悦,这是苏中的传统。而舞蹈已然成为苏中毕业生难忘的记忆。2016年年底,“我在苏中跳着舞”这场演出,就吸引了十几届校友从世界各地飞回来。“这么多学生会不远万里从美国飞回来参加这样的演出,这很不容易。为什么能够如此?在愉悦的校园氛围下,我们的老师和学生的关系非常好。某种程度上苏中是毕业生的心灵故乡。”对苏中抱有深厚感情的卫新校长将学校比喻成“心灵故乡”。他的开场故事温暖而幸福。
两个特别的学霸故事
苏州中学从来不缺学霸。卫新校长口中的两位学霸有点不一样。苏州中学张徐凡是第一个拿韦斯帕克数学竞赛金牌的苏州学生,成绩优异保持年级第一,数、理、化和信息学都拿过省级竞赛的一等奖,英语拿过全国竞赛一等奖。这样一位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是老师眼中的“清北”种子选手,如果参加高考,必然能为苏中的高考成绩单添光争彩。“这个突然孩子跟我们说,不想参加高考了,要去印度世界联合学院读书。我们的老师依然支持并尊重他的决定。”
曾获2009年全国化学竞赛江苏省一等奖的石乐天,在2010年寒假通过了各校选拔考试,并收到了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三校的保送录取函。在轻轻松松能跨入名校的情况下,他执着于自己的目标和理想——考入清华。他找到老师,表达了要放弃保送,然后参加高考的愿望。“孩子很有决心,我们鼓励他大胆试试。”然而在这次考试中,他发挥一般,没能考上清华,而是被大连的一所高校录取。读了几天大学后,石乐天又回来了,他说:“校长我还是要考清华。”这次,石乐天得到的依然是鼓励。第二次高考,他如愿考入清华大学。这两位学霸的选择“任性”而不盲目,“两个孩子从小独立自主,对未来有清晰的规划和坚持到底的决心。”卫新校长说。
“唱进”清华与最佳辩手
这两个“孩子”可能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别人家的孩子。在高手如林的苏州中学,李家涛并不属于成绩最出色的那一波。虽然毕业已有9年,他笑嘻嘻的模样深深留在老师们的心中。“很有礼貌的孩子,看到我笑眯眯地打招呼,我从来不知道他会唱歌。”来苏州中学前,就连李家涛自己都不清楚他的天赋。在某节音乐课上,老师请李家涛试着唱一段美声,正是这一小段试唱让老师敏感地捕捉到他的潜质。“李家涛可以走声乐特长生这条路。”在老师的推荐下,李家涛开始接受声乐专业训练,“这一唱”转变了他的人生,李家涛最终以声乐特长生的身份考入了清华大学。
在2013年第六届亚洲中学生华语辩论公开赛上,苏州中学辩论队从64支参赛队伍中脱颖而出获得亚军。这是中国学生参加这项赛事以来取得的历史最好成绩。苏中的7位高一学生中,本不太起眼的费道晔拿下了“十佳辩手”的称号,一战成名,成了校园名人。在学习成绩比拼中,费同学的确不太起眼,他的学习成绩常处于90%以后。但在辩论赛场上,他挥洒自如,所向披靡。“他同样找了到自我的价值所在,活得丰富多彩。”
他的教育观点
在宽松环境下引导学生自主选择
分享了若干个看似不一样的成长故事,每个故事背后蕴含着卫新校长的教育理念。他眼中“适合的教育”是基于每一个人的“最合适”。没有过山车式的起伏,是给予学生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因材施教,让他能够通过自主的选择来求得和谐的发展。比如“苏中的舞蹈故事”、“另类”的学霸,某种程度上是他们生涯规划的一种选择。通过生涯规划的选择,他们找到了更适合自我发展的路径,最后身心健康、心情愉悦,同时得到了很好的发展。“《碗底闲话》的六位主创都升入了全美排名前二十到三十的高校。边跳舞边刷题的孩子们,在学校里有了一个放松心情的机会,更自信,反而能够学得更好。” 苏州中学孕育的是这样一种宽松的氛围,给予学生较大自我学习的空间。
卫新校长解释说,给予学生宽松的环境,并不是无视学业与社会的竞争。“我们无法超越高考的竞争,超越不了社会的竞争。就像是鸟的一双翅膀,一边是学业,另一边是人生的追求。在宽松的环境下,让学生能够自主选择他的人生发展方向。这可能是适合我们苏州中学特定学生群体的一个很好的方式。”
孩子自主能力离不开家庭的孕育
学霸的自我选择、内在驱动并非一蹴而就。不能小看原生家庭对孩子的影响。完整的教育应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三位一体。 “这跟家庭环境、从小引导肯定是有关系的。打个比方,我们拿到的产品已经是半成品了。”在卫新看来,一名优秀学生能够自主学习,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长期以来形成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另外一个是动力、眼界。 良好的学习习惯靠一点一滴培养,动力与眼界有可能是从小培养好的,在进入高中之前,就具备的,所以适合苏州中学这样的氛围。但也有另一种可能,卫新将这种关联比作“鸡生蛋,蛋生鸡”。“受到苏州中学氛围的熏陶,一些不具备这样的能力的学生来了以后,慢慢适应产生这样的能力。懂得了自我选择,懂得了自主学习。”
看“显性”更要看“隐性”的成绩
如果说高考是张显性的成绩单,孩子未来发展之路是隐性的成绩单。有些学生在高考的时候表现得成绩很好看,这是显性的,一旦进了大学,失去了外力。没有了培训机构,没有父母叮嘱,就不会学习了,也不知道为什么要学习。到
了大学里就像花花世界,没有外界的纪律管束,四年大学荒废了。浙江大学每年淘汰部分大一新生,这当中有不少通过应试之路走出来的学生,没有自主学习的能力,进入大学以后被淘汰出来了。从高校反馈来看,大学非常欢迎拥有自主学习能力的学生。“涸泽而渔,把能捞的鱼全都弄完了。学生还有什么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呢?”
校长说“适合的教育”:
让更多的学生有更好的发展;以科学的方法求和谐的发展。
苏州中学校长卫新
“让更多的学生有更好的发展。”这可能是真正现实的教育态度。教育本身就不是包治百病的灵药。不排除有的学生三年以后都没有适应高中节奏。就算北大清华,也有读得不够好的学生。不见得清华北大的学生毕业以后到社会上
就必然比进普通大学的同学发展得更好。它都是建立在一个统计的比率上,只不过清华北大的相对比例更高一点。“更多的”是一个理性的表述,“更好”,也是一个理性的表述。不是每一个都一定能做到最好的发展。
和谐的发展,某种程度上适合了才能和谐。用科学的方式对于老师来讲更加意味着因材施教;从学生的角度来讲,应该就是给学生一个适当的空间,让他们更加懂得自我选择;从家庭的角度,则要从小引导,到了高中阶段,家长要懂得放手。其次,身心健康才能说和谐。现在很多学生有心理问题,其实就是自己跟自己处不好关系,自己跟自己不和谐了。苏州中学20年前就开始有专职的心理老师。
校长档案:
卫新,1971年生,江苏苏州人,博士,中学高级教师、苏州大市语文学科带头人。在苏州中学工作20余年。2002年8月起,先后任江苏省苏州中学教务处副主任、主任,校长助理,副校长;2014年10月任苏州市第三中学校长;2016年6月起任江苏省苏州中学校长。有“学者型校长”的美誉。他在就任苏州中学校长表态发言中表示,质量是学校的自尊心,要做有质量的学校,做有自尊、让人尊敬的学校。